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2 02:00:45瀏覽751|回應0|推薦3 | |
一.前言: 黃春明擅長寫實的鄉土小說,他筆下的的角色多是一些卑微的小人物,然而藉著這些卑微的、掙扎著過活的小人物們,可以感受到台灣早期台灣人們忍受嘲笑和屈辱,努力的活下去那種堅韌的生命力。他們不想在歷史上留下紀錄,只是一步步的用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的子孫一代代的活下去。今以黃春明小說〈青番公的故事〉來分析黃春明小說與鄉土的關係。 二.黃春明與土地: 土地就是黃春明作品中,那縷粗重的呼吸。 對於黃春明來說,生活就是土地,而表現在他的作品中,土地幾乎就是裡面全部的力量來源。黃春明對於土地的感情,使得他能夠真實地呈現屬於土地的每一部分;不管是透過敘述,或者透過小說人物口述,他對土地的描寫能夠放大他對土地的關懷,而這份關懷也同時活絡著他的描寫。在<青番公的故事>裡,把那片與濁水溪相鄰的土地看作人物的話,她的戲份是遠大於小說中的每一個角色的;而也因此,小說中的主角青番公的奮鬥,才能描寫得好像要從紙上滴出汗來。 除了對於當地環境素材的充分運用外,這篇小說亦充分運用了人文素材。(畢竟自然與人文,都是土地的一部分)當地關於蘆啼鳥的傳說,其中的神秘色彩運用得濃纖合度,不讓人盡往迷信想去,卻讓人感受到鄉民的可愛質樸,以及農業社會中敬天畏地的思想。最令人動容的,就是勞碌一輩子的青番公對於露珠的發言,這種一花一世界的哲思透過一個老農的口中傳達,竟無半點造做。上面所提的,是本文對於土地情感的細部呈現,而文本亦有氣勢壯闊的,關於老農對洪水景象的遙想。此時黃春明不以敬畏的筆法描寫,反而讓老農以一種緬懷英雄的感覺,來面對使自己家破人亡的洪水。這表現小說中的「與洪水搶地」,其實不完全是一種戰爭關係,而比較接近一種互相的激勵,完全表現了人從土地的歷練中得到的草根性。而終於能與土地並肩的老農,也自然地呈現與土地的調和,在他懷念這曾令他失去一切的「好敵手」的描述中,我們也看到了黃春明是怎麼看待人與土地的。 何欣說:「黃春明是土生土長的作家,他認識也了解生活在鄉村中的這些小人物,所以寫來頗不費力使他們活生生地表現在讀者面前。…脫離開這些人物,黃春明似乎就失掉了他的力量。」這是在黃春明開始創作〈莎喲娜拉.再見〉、〈我愛瑪莉〉等都市背景小說的評語,以此我們可以說,黃春明絕對是一位鄉土小說家,只要描寫他操作熟練的鄉土背景,「鄉土」彷彿就成為他小說裡活靈活現的土地公,怎麼丟都是聖茭。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