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個遙遠的大陸,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美中關係當中最後一塊版圖的角力。以國際事務來說,2005年以前乏人問津的非洲大陸,一夕之間變得炙手可熱。主要的原因一是非洲54國多屬聯合國會員國,雄厚的國際政治影響力,讓人覬覦。二是中國加入西方世界資源掠奪的行列後,使非洲成了另一個戰場。
隨便舉幾個非洲的例子來說明。目前,非洲對抗愛滋病的工作是由國際組織透過聯合國龐大的金援計畫來負責執行的,沒有任何非洲國家政府願意插手介入。另則,非洲曾經被法國殖民統治的過的十多個國家,目前還在使用法郎,沒有自己國家的貨幣,連金融政策都由法國央行直接管轄決定,然而法國本身早已改用歐元。再來,英國在1967年率先納西非諸國,提議「經濟一體化」;多年後,法國接著串連非洲法語系國家,倡議「西非聯盟合作協定」,與英國分庭抗禮。這些由其他國家涉入非屬管轄領域的事情,都算是異象,極不合理,但也是事實。
的確,在美國的主導下,非洲是聯合國主要援助的對象,這些和美國具有深厚邦誼的國家,提供全美35%的石油進口量,不難想像他們之間關係的密切。而西方世界掌控非洲的手段,便是切斷人民與政府的聯繫。簡單的說,他們向非洲提供民生建設,使政府失能,然後利用資金換取天然資源,讓人民無需納稅。國際組織取代政府的角色,此種惡性循環造成人民不再依靠政府,政府也無力從事國家建設。然後,來自西方世界的金援還是一直進來,饑荒、疾病還是到處都在。
2006年北京首度舉辦非洲峰會,各國領袖群起蜂擁向中國輸誠,美國這才驚覺大事不妙。於是非洲這個飽經西方殖民時期「掠奪資源(Resource for Nothing)」政策摧殘的國家,在60年代以來,度過了美國主導「金援換資源(Resource for Cash)」的時期後,正式進入美中兩國「建設換資源(Resource for Infrastructure)」的角力。
中國投資建設非洲當然不是因為愛做慈善事業。中國打算長期經營的原因,還是看準了這個非洲這頭肥羊,為日後國家發展所需的天然資源卡位。另外,不可忽視的因素,非洲國家當中還有4個是台灣的邦交國,外交戰場一日未吹熄燈號,中國不會鬆懈警戒。
西方殖民思維仍在,非洲將永無寧日。反國來說,非洲也依賴他們成性。盧安達事件美國一夕撤守的血淋淋教訓還歷歷在目,但是沒有西方國家,非洲也是一貧如洗。這些殖民與被殖民,使役與被使役的故事,人類世界弱肉強食的景象,天天在這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