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01 10:31:04瀏覽590|回應1|推薦19 | |
. 聽,樹在說話 *莫云 ——森林是大地對諦聽的天宇無止無休的傾訴。(泰戈爾) 《樹冠上》(The Overstory)是2019年普立茲小說獎的得獎作品。作者理查.鮑爾斯(Richard Powers)以新世紀交替前後的環保社會事件為主軸,呈顯多元文化交集的普世議題,也為讀者開啟了多面向的宏觀視野。 這本厚達六百頁的小說分四章,分別書寫九個成長背景各異的人物,其中有守護祖傳栗樹的藝術家、獨鍾蠶桑的華裔工程師、親近樹木而重建自信的植物學家、愛上與自己同名冷杉的退役軍人、從小備受壓抑而愛畫楓樹的心理學家……他們散居各地,一如延生四方的樹根,在豐沃的土地裡各自吸取養分,蓄積生命的能量,終致萌發與樹木心靈通連的感應。全書結構乍看繁複,實則脈絡分明,作者巧思獨具地以大樹的外觀為發想,讓這些角色形如輻輳聚合,而後開枝散葉,終如種籽星散。 次章〈樹幹〉是此書最引人聚焦的章節,敘寫其中五人因緣聚會,為了抗議形同屠殺森林的「皆伐」(Clear Cutting),先後成為保衛原生林木的前鋒,他們在多次護樹運動挫敗後,不得不採取更為激烈的手段。讀者不難看出奧莉維亞與尼克堅持將近一年的「樹坐」(Tree Sitting),恰是2007年發生在柏克萊的捍衛橡樹運動的翻版。這一段文字敘述,也堪稱全書最精彩的段落:兩人在巨大的紅木樹冠上生活,從危惴不安到身心靈都漸臻佳境。他們完全融入自然,凌空仰望絕美的晨曦月色,俯瞰遼闊豐饒的地景,時而與禽鳥招呼,時而聆聽風與樹的對話,恬然感受著彼此與巨樹貼身相應的呼吸心跳。 可預料的是,再堅毅的執念也抵擋不住商業利益貪婪的斧鋸,兩人終究還是被強勢的公權力驅離,與其他志同道合者成立自治生態區。他們不僅從事言行更激進的抗爭,甚且因飽受鎮壓後的反彈,逐步淪為「生態恐怖主義分子」(Eco-terrorism)。直到一次縱火後,因為奧莉維亞的意外犧牲,才各自逃散,或流浪隱居,或匿名改行,也有人成家立業。可是卻擺脫不了內心的罪疚。直到其中一人被捕,又告發了另一名同伴。 相對於激情投身護樹運動者,從小就親近樹木,並以研究樹木為終身職志的派翠西亞則扮演了理性與知性的角色,她教學寫作、成立種子銀行,極力為樹發聲(也為作者代言),同時讓讀者補習了不少植物學的知識。此外,或許是小說的網張得過大,其他幾個角色與樹木的關聯讀來總覺牽強。而作者對亞裔移民與其二代的形塑,顯然也有著文化隔閡的力有未逮,中文讀者很難忽略書中出現不只一次的王維詩作〈酬張少府〉,卻也很難因此有所感發。只是,相較於作者使出渾身解數,織網布局,企圖撐展小說的極限張力;以及有些人物的深度書寫,已足以獨立成篇,這也不過是無礙大局的小疵了。 「你和你家後院的樹來自同一個祖先。」這是書中一再提醒我們的。從生物演化史而言,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遠遠不及樹木,但姑不論兩者有著多少相同的基因,我們與樹原本就是生命共同體。千百年來,樹木無私地提供了我們生活所需與心靈療癒,而短視近利的人卻毫無節制地濫伐林木,導致空污暖化加劇,更造成極端氣候的反撲,將許多動植物與自身的命運推向萬劫不復。《樹冠上》的主題其實不在譴責或救贖,而是讓讀者反思「人類中心主義」的荒謬與惡果,為樹請命——人類對樹予取予求。而立足大地的樹,除了攘臂向天,究竟還想對我們說些什麼? 只要用心,你一定聽得見。 . *原載2022.8.1.《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0801000508-260115?chdtv . =============================================================================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