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3/27 09:44:24瀏覽483|回應1|推薦14 | |
. 早凋的櫻花 *文&攝影/莫云 . 那個閒適的暮春午後,天氣猶涼,我在麗澤大學的露天咖啡座讀著林文月女士新譯的《十三夜》。 假日的校園,仍有一些為了遠離上野公園的熙攘來此賞櫻的遊客,三五成群,或立或坐,不擾人地融入寧靜的春景中。 忽然傳來熟悉的歌聲,抬起頭,不遠處一株盛開的櫻花樹下,幾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正唱著溫馨又感傷的「千風之歌」。 風起,粉色的吉野櫻霏霏飄墜,有幾片花瓣灑落在敞開的書頁上;一翻頁,字裡行間又點綴了幾瓣殘櫻。我閤起書,慨嘆著作者如櫻花般,綺麗又短暫的生命——那年初冬,被譽為「近代文學的紫式部」的樋口一葉(1872~1896)肖像被印製在五千元日幣上。 時隔多年,又來到春日的東京,行程中特意安排了探訪這位明治才女的足跡。 在日比谷線的「三之輪」站下車,循路找到「千戶稻荷神社」。走進庭院,一眼就瞧見樹蔭下那座眉目清秀的一葉半身石像,挺直的鼻樑、微抿的唇,看來有些倔強;望向遠方的眼神,卻透著淡淡的迷惘與哀愁。 是對前景的不樂觀吧?花樣年華的青春,鋒芒外露的才華,都抵不過命運的無情撥弄。生活的重軛,長年的貧苦操勞,不僅粉碎了她對愛情的憧憬,也快速摧折了這一代才女的身心。廿四歲的年輕生命,竟如早凋的櫻花,猝然飄逝。留給塵世的,只有令人驚艷的作品與憐惜的惋歎。 除了特定祭典,神社主屋平日並不對外開放。這裡是一葉的代表作〈比肩〉一文的場景,想必作家自己也經常來此祈福消禳,澄淨心靈。神社外圍的小路上,澡堂新浴後,身著大花浴衣,趿著彩漆木屐的美登利,彷彿正從書中款款走來。白皙的脖頸、輕挽的秀髮……多美啊,那荳蔻梢頭的蓓蕾、清水芙蓉的笑靨,那牽動少年維特煩惱的眼波粼粼流轉,全然不曾察覺這短暫幸福的前方,猙獰的命運正張牙舞爪,對她佈下了無所遁逃的天羅地網。 歷經百年的時空變遷,位於龍泉寺町的一葉故居只留下人行道上一座標識的石樁。「台東區立一葉紀念館」館內除了收藏作家相關的舊稿文物,還展示著一座當時的房舍街景模型。對街小型的「一葉紀念公園」也是社區兒童嬉戲的場地,沙坑旁的石碑還刻著菊池寬為一葉撰寫的紀念文;滑梯上懸掛的人力車板畫,想必就是〈十三夜〉裡婚姻遭挫的阿關巧遇初戀情人的一幕。 這一帶據說就是一葉當年與母親妹妹鬻居的窮巷陋室,也是她們經營雜貨店維生的地方,鄰近當時有名的「吉原遊廓」。住宅區寧靜的午後與稀落的遊客,很難還原花街昔日燈紅酒綠中,鶯聲燕語、送往迎來的熱鬧場面;三弦琴、皮鼓與女太夫說書唱曲的氛圍,也只能憑空想像。倒是巷內真有一家掛著「一葉煎餅」招牌的老式雜貨店,從滿頭銀髮的老闆手中接過兩袋鈔票造型的煎餅時,我還一邊覷睨櫃台後狹仄的空間,揣想著當年一葉在看店的空檔,屈膝端坐几案,執筆構思那些弱勢而身不由己的的女子時,是否也對自己多舛的人生有感而發呢? 回程又路過公園,園內幾株重瓣粉櫻枝頭已萌長出嫩綠的新葉,樹下的泥地卻是落花片片,一如美麗而早夭的愛情與青春。 . *原載2019.3.23.《中華日報副刊》: 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6&nc_id=288643 .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