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02 12:57:46瀏覽303|回應0|推薦3 | |
. 夏目漱石與他的貓 *莫云 . 循著標示踅進山房通道,場景瞬間切換;從捷運早稻田站一路走來的滿街熙攘熱鬧,已戛然被隔離在另一個時空外。 一眼就看到巷口豎立的「夏目漱石誕生之地」紀念碑與看板,還有一方大理石刻的漱石筆跡:「影參差,松三本的月夜啊。」很松尾芭蕉風格的俳句。只是,歷經一個半世紀後,這明治時期的一代文豪(1867~1916)出生地已不知幾度易主,改建為日式定食的餐廳了。 幾步路後,又出現一塊畫著貓形圖案的路標;這一路通往紀念館的地上,還烙著很多同款貓形的泥印。想來《我是貓》一書中這隻始終沒有名字,血統既不純正,毛色也不太分明,卻偏愛碎碎唸叨的貓兒,不僅舉世聞名,儼然已成為夏目漱石的代言人。 窄仄的小巷兩側是住宅區,卻靜謐得不聞人語,屋外一兩莖白色雛菊與淡紫石竹也開得單薄低調。暖陽下,有幾戶窗台上還晾曬著衣服棉被,正是尋常人家的午後安閒。 漫步走到巷底,視覺豁然開展,迎面就是那座嶄新的玻璃帷幕二層樓現代建築,在作家晚年的故居募款修建,2017年九月剛開館的「新宿區立漱石山房紀念館」。 一樓參差的書架上,齊整地陳列著漱石著作:少爺、虞美人草、三四郎、夢十夜……當然少不了他的成名作《我是貓》與岩波文庫成套的《漱石全集》。右側有個房間是仿照作家的書房佈置的,頭頂一盞昏黃燈泡,貼牆幾座高矮書櫥外,榻榻米上也堆滿著層層疊疊的書籍。白瓷暖爐旁那張高度僅足容膝的木製矮几,想必就是漱石日夜跪坐、伏案寫作的書桌——想起貓兒嗔怨嘲諷主人的語氣:「像本性惡劣的牡蠣一樣,整日黏在書房裡,不曾向外界開個口。」雖然教人發噱,只怕也是實情。寒來暑往,如此憂心勞力,卻又如此侷促窘迫,難怪作家的胃疾要日益加劇,終至英年不治。 和山房通道一樣,這館內處處可見「貓蹤」。牠端坐書架上冷眼看你的神祕背影,牠跟隨你上樓的輕巧步履,彷如也讓你透過犀利敏銳的貓眼,躡著腳,穿堂入室,窺探書中人物殊異的性情與執念;聳起耳,竊聽他們時而感性、時而知性的對話。 二樓的櫥櫃與屏風上展示著許多照片書畫與原版書籍,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是玻璃櫃內收藏的漱石手稿。近距離審視一頁頁發黃的稿紙上,塗了又寫、寫了又改的斑斑墨跡,也透視了作家苦思冥想的點滴心血。 有別於熊本市那幢庭院深深、花木葱蘢的「夏目漱石內坪井舊居」,館外幾株新栽的、瘦伶伶的果樹上都只見稀疏葉片;空氣微涼,山茶花也未展歡顏。毗臨紀念館的「漱石公園」入口,立著一座作家的半身青銅塑像。走進園內,才發覺這二、三十坪大的庭園,其實應是當年漱石家的後院。不過,院中那座不起眼的小石塔,還是牢牢磁吸住我們的目光。 除了底座,這疊磊著十一層石塊的小塔,正是赫赫有名的「貓塚」——也是那隻真有其貓,在漱石家被豢養了五年並做為書中主角原形的貓兒安眠之處。 儘管歷經兵燹戰火,早成廢墟的山房後院中,重建的貓墳是否確切座落原址,想來絕大多數的讀者與遊客都不會在意。作家筆下無名貓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成為冷眼觀世的圖騰。 自嘲嘲人,笑看人性的荒謬迂腐與世態的冷暖炎涼;那貓,其實也是浮沉在翻轉的時代中,一生苦於追求自我定位的夏目漱石。 . *原載2018.4.27.《中華日報》副刊︰ 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6&nc_id=226319 .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