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會集本之172處謬誤與瑕疵(8)
2009/06/11 15:28:12瀏覽342|回應0|推薦0
55.
會集本:
(19)我作佛時國中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
   雖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數,及總宣說者,不取正覺

各位,「天眼」竟然還有「宣說」之功能 ? 夏蓮居真是...
此外,無量壽經:「國中人天、一切萬物...」,會集本則改成:「國中萬物」,
請問這種刪法,有任何深意嗎 ?

會集本:
(20)我作佛時國中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 400 萬里。
   諸菩薩中雖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欲見諸佛淨國莊嚴,悉於寶樹間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無量壽經:
(28)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道場樹無量光色高 400 萬里者。
   不取正覺

依「佛學常識」, 1 由旬= 40 裡,百千由旬= 400 萬里,是故會集本中:
「無量色樹高或百千由旬」=「道場樹高 400 萬里」,廢言也 !
又,請問,以「少功德」還是「善根劣」來形容菩薩,比較恰當呢 ?

56.
會集本:
(21)我作佛時,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徹照十方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眾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賢譯(25):「...眾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位,有誰可以告訴我,這種刪法的意義在那裏 ?
而且,這法賢譯本,是有問題的。

57.
無量壽經:
(42)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
   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
(45)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會集本:
(23)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
   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依無量壽經:「清淨解脫三昧」是一種三昧,夏蓮居卻拆成二種 !
「清淨解脫三昧」的功能: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
「普等三昧」的功能: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
這二個資訊在夏蓮居的偽經中看不到 !
又,請問「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和「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
哪個厲害 ?

58.
無量壽經:
(34)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
   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44)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47)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48)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第1、第2、第3法忍。
   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會集本:
(24)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清淨歡喜,
   得平等住。具足德本。應時不獲 1、2、3 忍,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
   不取正覺

無量壽經(41)~(45)願;(47)~(48)願,處處可見彌陀願文漸層之美,
但這種美感,卻因夏蓮居的多事而「滅盡無餘」!
無量壽經(22)和(47)願對照,可見法藏菩薩有所暗示。
無量壽經(31)和(40)願對照,是以數量來區別「佛力」與「菩薩意」。
這些暗示與區別,在夏蓮居的偽經中,都看不到 !
再者,無量壽經:「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有其深義 !
依天台宗理論,藏、通、別、圓四教所觀之無生法忍,各不相同。
無量壽經:「菩薩無生法忍」應該不含藏教之生滅四諦。
夏蓮居直接改成「證離生法」,實為不智。
又如,法華經中的「旋陀羅尼」和「百千萬億旋陀羅尼」,猜也知道,淺深有別,
故康僧鎧翻的「深」字,漂亮 ! 反觀夏蓮居的「獲陀羅尼」,水準太低 !
此外,請問「於諸佛法即得不退轉」和「於諸佛法現證不退轉」是一樣的意思嗎 ?

來參考一下華嚴經...
不退住菩薩。於佛法中心不退轉。( 7 住菩薩)
真如相迴向菩薩。趣一切智永不退轉。於諸佛法永不退轉。( 8 迴向菩薩)

可見依佛經習慣,「不退轉」前面儘量不接「證」字 ! 不信的話,再來...

稱揚諸佛功德經
受持大光明佛、無量音佛、金海佛、香自在王佛、金剛堅強消伏壞散佛、寶光明佛
住不退轉。
受持梵自在王佛、龍自在王佛、寶海佛、地力持踴佛、寶火佛、賢幡幢王佛
立不退轉。
受持法空燈佛、一切花香自在王佛、無量香光佛、金剛踴躍佛、無憂佛、德內豐嚴王佛
得不退轉。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303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