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皆是普賢威神之力(17)
2008/06/16 11:10:38瀏覽327|回應0|推薦0

大寶積經善住意天子會,稱讚付法品
文殊師利白佛言,唯願如來護持是經,於後末世500歲時,當令此經於閻浮提遍行流布。
佛告文殊師利言,
若「三解脫門能證涅槃」是真實者,於後末世500歲時,
此經於閻浮提熾然不滅為誠實語。
若「苦空無常無我」是真實者,於後末世500歲時,
此經於閻浮提熾然不滅為誠實語…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2
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說三乘,而不說一乘 ?
佛告大慧,以一切聲聞緣覺,如來調伏授與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其己力,
是故不說一乘。
復次,大慧 ! 煩惱障習氣不斷,故不說一乘。不覺法無我,故說三乘。
大慧 ! 彼一切煩惱習氣斷,及覺法無我。覺已,復入上上無漏界,
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天及梵乘,聲聞緣覺乘,諸佛如來乘,我說此諸乘。
乃至有心轉,諸乘非究竟,若彼心滅盡,無乘及乘者。
無諸乘建立,我說為一乘,引導眾生故,分別說諸乘。

所以,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中說,三乘法---「皆實不虛、聖所稱歎」!
那麼,法華經安樂行品中,為什麼佛說...
「有所難問,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令得一切種智。」呢 ?
關於這點,本姑娘已在「皆是普賢威神之力」第1-16集中說明了,答案就是...
老話一句,「層次」也。
一如法華經中其他各品,處處有「層次」,安樂行品中,也暗藏了三個「層次」---
(1)菩薩行處(通教)---安樂行
(2)菩薩親近處(別教)---安樂行
(3)菩薩賢聖行(圓教)---非安樂行
「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而為解說。」只是通教、別教菩薩,非圓教菩薩。
對圓教菩薩而言,無三乘法,亦無乘三乘者,三乘,就是一乘。
心懷大乘,隨小乘眾生之性慾,而以小乘法答,才是「圓教」菩薩。

釋迦牟尼佛初說的小乘法,和終說的小乘法並不相同,初說的 4 阿含,
在印度因「諍論」而滅亡,乃是佛的刻意安排哦 ! 請看...

解深密經
勝義生菩薩白佛言。
世尊。初於一時在施鹿林中。惟為發趣聲聞乘者。以四諦相轉正法輪。
甚奇甚為希有。一切世間諸天人等先無有能如法轉者。而於彼時所轉法輪。
有上有容是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世尊。在昔第二時中惟為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以隱密相轉正法輪。雖更甚奇甚為希有。而於彼時所轉法輪。
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猶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於今第三時中普為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
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
以顯了相轉正法輪。第一甚奇最為希有。於今世尊所轉法輪。
無上無容是真了義。非諸諍論安足處所。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u9650&aid=1963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