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0/04 22:21:09瀏覽2067|回應0|推薦0 | |
很多新手跑者都會坐擁『完成馬拉松』的大夢,但42.195公里的距離卻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考量跟計劃,或是設定了一年的時間去完成馬拉松。這樣都很好。雖然我們多半會鼓舞新手跑者勇於挑戰,但如果跑者有以上的症頭,這邊會建議先把馬拉松擱在腦後,讓自己先維持運動的習慣、循序漸進是比較好的方法。畢竟馬拉松算是個『夠激烈』的運動,本質上每個人都還是以健康為優先。 1.沒有足夠的訓練新手跑者最常出現的迷思就是,在身邊眾多跑者的洗腦下,會以為『跑馬拉松是件很簡單的事』。但事實上跑馬拉松一點也不簡單啊,如果沒有適當的訓練、身後有著足夠的訓練里程,可能一場42.195公里的馬拉松賽要跑四到五個小時以上,最可怕之處尤其是『身體受傷』。沒有足夠的肌力、受傷跟疲勞就伴隨著。沒有足夠的跑量,當你走路時太陽跟疲憊會陪伴你。 為什麼許多跑者都說,至少要有適量的訓練、以及漸增的訓練強度不是開玩笑的。 但你要怎麼知道自己足夠了呢?當你能順利完成兩次到三次半馬以上距離的活動或賽事,或許你可以考慮嘗試全程馬拉松,但要做好後半段用走的心理準備就是,務求順利完賽,然後不受傷為主。 2.跑馬拉松趕流行跑馬拉松的首要前提是,先成為一個健康的跑者,再來則透過訓練而挑戰馬拉松。你應該先打造健康且耐跑的身體,而不是把馬拉松當成流行趨勢而來嘗試。 台灣盛行一階段一階段的熱潮,包含蛋塔熱、手搖杯、單車熱等等,這些熱潮可能會讓你變胖或是更健康,但馬拉松熱潮畢竟是有點太辛苦了些。如果你只是為了趕一回馬拉松熱潮,所以在沒有訓練的情況下貿然挑戰馬拉松賽,你換來的可能就是受傷跟過勞。 要先成為健康的慢跑者,再考慮成為挑戰馬拉松的跑者。或許這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3.設定目標太密集的人如果你是想要週週跑馬,就要有一個放低強度、讓身體養成每周都能跑馬的體質(或你可能有超馬夢)。最令人害怕的地方是,你有太多密集的目標、但卻沒有足夠的時間養成適合各不同的目標的體質。 一個月(四週)後跑全程馬拉松,六週後打破半程馬拉松紀錄,兩個月後跑長距離越野賽,十週….,當然這不是說完全不被允許,當然可以的,只是隨著目標與賽制的不同,你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整與體質改變,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意外的受傷跟體能恢復不好。 如果你設定了多重目標,盡量留六到八週讓自己進行調整與體能改變。而不是匆忙地希望每一週都能有不同的表現。你可以週週都跑馬,但不要奢望每週都能打破個人最快紀錄。 如果你發現為什麼我們不建議你跑馬拉松的原因,包含趕流行、訓練不夠與多重目標。就會找到最終的歸納就是『可能導致受傷』。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手,永遠都要記得,先成為健康的跑者,再來成為馬拉松跑者,才是最正確的道路。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