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記憶想寫下來
「無奈」,總是佔住時間的首席
無視心靈的指揮
踢踏獨舞的拍子
在沒有光影的空間
於是腦中的影像 破角的刀刃切割
不整的邊緣 從初夏到暖秋
失去了框
剩
片
段
(一)目中無人『低頭族』
趕著回家,中秋,人潮塞進了車廂,映在窗外連著景物向後奔跑的模糊,每張臉都是歸鄉的倦怠。車停,我被擠出車廂,自然地又排到接駁車的行列。
接駁車在前,隊伍緩慢前進。前有爭執預備出我待寫的(三),當時不知道這會是起因。
低頭看,前面的年輕男人右手提著一大禮盒,我猜裡面:月餅。再一眼,瞄到掙脫鞋面的帶子,蝴蝶結飛走了?剛好隊伍停滯,左側恰有一根攔車矮柱,供我跨腳上去綁鞋帶。
隊伍突然猛速快移,我追上當初後頭的三人,但我當初形體的空間,不見了。
「嗯,帥哥,我剛排你前面的。」
「你怎麼知道是這裡?」『低頭族』帥哥的聲音比眼光先從手機螢幕上揚,最後眼光才與我相交。
「蛤?你沒看到我剛排在你前面嗎?」
「沒有。」句子斷得好無情。
我看了看後頭,又是一長列的人群,放不開心中的焦慮,歸隊是為了早些回家,於是想到了–
「我有看到前面的人提著那箱禮盒啊!」好弱的證據。
『低頭族』勉強讓我「插隊」,繼續低頭。

(二)車上的談話
一車疲憊無言的臉孔,伴隨著二十分鐘郊區路徑,通常不會有人上下車。
在我前面是中年婦人和長衫一襲的和尚。婦人為解行車的無趣,打開話匣。
「報紙上說有男議員認為『垂楊路』這路名太女性化,影響到政治生涯,要把路名改掉……。」
當初垂楊路隔著一條大水溝和沿河路相對。大水溝不美,可是兩條路的名字很美。特別是垂楊路,慢慢地念出來,就產生楊柳輕風拂面意境。美國就有些Willow Creek之類的命名,真不錯。
但是背了許多中國詩詞歌賦長大的孩子,卻總只想做偉大的事業,成就高官,成就功名,失去了詩的童心。說實在,台灣生活中的路名一定有『中』和『民』字輩,其次就屬『光復』、『復興』等居次多。我現居的地方,首要道路就是從『中興』開端,跨過縣市的交界,到了『光復』。這如果寫成相聲,該是個好的橋段。
然而,垂楊,讓臭水溝有了遮瑕膏的作用,實在找不出世界上還有這麼漂亮的中文路名了。

(三)有理卻無禮的爭執
(下文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