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1 00:00:54瀏覽656|回應6|推薦49 | |
看完書序〈我不是陳克華〉作者陳克華在《老靈魂筆記》的那些話,頓時腦中浮現的是電影中常見的犯罪檔案顯示手法—用打字機啪喀啪喀啪一個個字打在白紙上,這白紙就是線索,這線索開啟一場釐定身分與本位、知識與智慧、甚至生或死的拔河。於是,我也用打字機的特效音效(讀者自己想像!),翻閱《老靈魂筆記》中靈魂的獨白。 為什麼年才過半百的陳克華硬是自認為有個老靈魂? 引用作者最喜歡的生死詮釋,泰戈爾的話: 『是死亡為生命之幣烙上面值;如此方能用生命去購買真正的事物』。原文如下: “Death's stamp gives value to the coin of life, making it possible to buy with life what is truly precious.” 我心頭一驚,作者於半百的歲月裡的領悟藏在書角的一句真理,不也就是大家熟悉如口號呼喊般喜掛在嘴上的『活在當下』嗎?人生值多少『價值』是關乎甚麼呢?讀者可以從【輯一 傷逝】裡的文章中去發掘。 往後往前幾頁地翻著讀著,我那無法循序按著頁數讀文的毛病又發作了。這才讀到〈傷逝〉中那位補衣的罹患血癌婦女,竟如我常去的那家乾洗店一樣的情形。 也是換季前後些許的光景,我拿著一套西服走進乾洗店,迎門來的聲音陌生又年輕,簾幕推出來的是一位年輕男子,我詢問舊店主夫婦呢?回說提早退休了,因為老闆娘吸入過多的化學藥劑身子每況愈下,終究讓遠房親戚頂下店面。我習慣交衣前再將西服裡裡外外的口袋檢查一遍時,年輕店主幫忙檢查西褲口袋,可是不對勁的事物發生了。 以往,中年店主會以極和緩的肢體動作小心翼翼地翻看送上門的衣物,有如自家的寶貝,那種溫柔如待寵物般地讓人放心,並查看有無破損或瑕疵,以便事先告訴衣物的主人,甚或提供免費簡易的修補。 這次送去的西服沒再享受以往高級禮賓的待遇。我不知道下回能將西服外套送去哪才放心。 另一篇同樣讓我驚呼出聲的是〈花蓮海嘯記〉。描寫新聞報導預測下午5:32海嘯將要襲擊花蓮沿海的一天。儘管陳克華為此憂心忡忡,魂不守舍,還是陪著老爸去游泳。回家來,老媽照樣煮食晚餐,老爸出去遛狗的關門剎那,牆上掛鐘指向下午5:32。 對於災難的降臨,無論是預警還是意外,人類是大自然的順服者。文中照樣炒菜、依舊遛狗的爸媽,並不是彰顯個人的挑臖或忽視,反倒是那種融於生活改變中的「認份」。我不說「認命」的原因在於:一個認命的人,有可能因為災難的來臨卻縱情狂飲,浪擲人生;可是一個願意認份的人,卻安於遵循生命的步調,保持生活行事的規律。這真是生命的極致超然表現,故換得我幾聲讚嘆的驚呼。 《老靈魂的筆記》不是篇篇我都能讀得如此隨意貼適。在【輯四 同志】裡的文章,是陳克華對於自己出櫃(come out)的心情剖白。 讀過一本翻譯小說《頭朝下》“La Tete en Bas” by Noëlle Châtelet。內容敘述一名少女發現自己有男性的傾向,除了一位女性密友知道這個秘密外,她不敢跟家人說。及至念了大學,男性性向在一個女軀中讓她忍無可忍終究輟學逃出家門。故事的結尾歡喜在家人接納了她成為「他」,讓她接受變性手術,開始「他」的真正生活。 依然我在陳克華的文字裡,感受到一位身為gay同時得處理除了人際關係外還更複雜的困境,因為同志間的交往礙於社會禮俗的約束,會有更多莫名的困擾,如書中這句話:「除了整天忙於應付來自異性戀世界的眼光之外,還得應付來自同性戀的……」p141。此外,陳克華閃躲的訝異眼光也常出現在病人對專業質詢的無語中。「醫生啊,你在幫我眼睛開刀時突然想到一首詩,那怎麼辦?」呵呵,我笑了起來,不僅對於病患,也是對於作家醫生雙身分的陳克華,要如何在意又不要在意呢? 回頭再翻看一遍陳克華寫的〈我不是陳克華〉代序,261頁的文字在單薄的書裡承載了許多看似屬於個人的回憶、感想、看法,又似心中純正鼓聲般對大眾擊打著的真心話語。 如果要寫出作者的履歷表,可能像打字機啪喀啪喀啪一個個字打在白紙上,如這般?! 姓名:(空白) 長相:跟詩人作家陳克華長得十分相像 出生地:花蓮 學經歷:醫學系畢業,擔任眼科醫生二十五年 專長:全才型作家(寫詩、繪畫、攝影…)、眼科開刀 著作:出版了20幾本跨越各種文類的作品集,重要詩作有《騎鯨少年》、《欠砍頭詩》、《我在生命轉彎的地方》等,好像沒有一本和醫學有關?但又如何! 陳克華稱這本2012年3月出版的散文集:《老靈魂的筆記》。我認為老靈魂哪,乃『老』得有見地,『老』得不畏人言之可畏,『老』得可身在塵世,但心靈依然自我洗滌清澈。老,值得的靈魂。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