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31 10:42:41瀏覽3129|回應18|推薦83 | |
公視與法德藝文頻道ARTE合作之西洋古典音樂紀錄片「稻田裡的音符」已於元月 23日在電視頻道播出。將於2月7日16:00和21:00重播,之後公視將發售DVD。 23日下午我們正在五峰旗瀑布步道上,籠先生接到王先生的電話,告訴我們晚上十點要收看公視頻道,他女兒亮相了。 第一次見到王先生的女兒子欣才七歲,來我家作客時略帶陌生感的嬌羞,但是不久就和兩隻蛙玩在一起,果然是小孩子,玩樂就是朋友。我們從王家夫婦口中知道子欣小提琴才學一年多,就已經展現很高的天分。本期待子欣當場拉奏一首曲子,卻被其父母婉拒了。事後才知道他們的用心,要將最好的呈現給我們。於是有了第二次見面。 幾多十日之後,王先生回請我們全家去家庭晚餐。當晚小主人子欣展現落落大方的態度,把玩具一一拿出來招待兩隻蛙玩。飯後,清蒸蛙如約先表演了一首曲子,我們等子欣的伴奏老師來上課。子欣上台拿起小提琴,立刻跳脫小小孩愛玩鬧的樣貌,毫不羞腆地擺出演奏家的儀態。我們聆賞了一個樂章的協奏曲(concerto),心中的讚嘆與佩服遠超過期望值! 她拉奏時自然流瀉的力度與美感,表現的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莫怪王家夫婦到處詢問出國習琴的師訊和生活的資訊。 繁雜的生活間或傳來子欣在德國安頓的消息,我們也放心了。 日子的腳步推著每個人向前進,八個年頭如火車窗外疾馳飛逝的風景。我沒在風景裡剪讀子欣的任何消息,直到王先生分享來的這通電話,才如剪紙般串聯起過往的那段因緣。 公視的「稻田裡的音符」(The Island of 1,000 Violins),專訪了奇美基金董事長許文龍談蒐集世界名琴的發願與想法,德國小提琴演奏家 慕特 Anne-Sophie Mutter、旅德鋼琴家陳必先和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對音樂教育的經驗談。 以下摘錄自公視新聞稿(連結) 「稻田裡的音符」藉不同世代卻先後旅德習樂的天才音樂家陳必先與王子欣前後映照,呈現東方人如何在西方文化的起源地取經與調和。旅居德國、65歲的臺灣第一代鋼琴家陳必先回憶說,她到歐洲後才體會到沉澱與寧靜才是學習之道「我是在德國第一次發現獨自一人、孤獨所代表的意義」。她也說「音樂需要時間才能圓熟,需要去思考、感覺,特別是要做夢,人要在寂靜中(Stille*)才能這樣做夢,而寂靜在台灣是不存在的」。 慕特則說「我認為音樂只是藝術史的一小部分,當我指導獎學金學生,特別是來自亞洲的,我一定要讓他認識歐洲文學和美術,讓他們跟我一起到奧地利山區湖泊划船,這樣才能理解馬勒和布魯克納」。 林昭亮在片中也表示「我開始演奏時,很幸運能師事史坦、祖克曼和馬友友,這些大師真的懂得質疑一切;曾經我很疑惑為什麼亞洲、特別是台灣的音樂家,沒有這種質疑的性格」。 16歲的王子欣分享說「我覺得亞洲人或許不像歐洲人那樣容易表達情感,但也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對於如何演奏音樂、正確詮釋,有自己的觀點」。 * Stille翻譯成『寂靜』並不是很恰當,特別是陳必先這段談話中想要表達的意境,個人以為,趨近於『安詳、平和』的內心狀態。「平安夜」是有名的奧地利聖誕歌曲,它這樣唱的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平安夜,聖善夜...台灣的生活步調很快,容易使人心鼎沸,陳必先感慨於此吧。 **加註說明:上面的訪談皆是使用當地語言,所以除了林昭亮先生用英語外,其餘三人都是用德語.才有我後來在翻譯上的不同解釋.
《稻田裡的音符》重播時段 2015/2/7(六) 16:00 & 19:00 公視HD頻道 ◆ 影片介紹: http://tinyurl.com/6oan8hw (點入精彩回顧) ◆ 精彩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WrfNZGbwg 昨天和一位鋼琴老師談到有關學習的話題時,她說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怕這怕那。。。引發了我對這部紀錄片的另一層感想。害怕是學習的絆腳石,如果能將這種害怕轉化成有益的動力,讓孩子自由地,自發地享受自主式的學習,縱使跌倒,都能成為更上層樓的助力。這些觀點不是一言兩語可以涵括在本文中,我就此略過。 請欣賞王子欣 Sophie Wang 以一曲布魯赫協奏曲榮獲德國威瑪國際小提琴大賽少年組冠軍! Sophie Wang was awarded the first prize in category I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LOUIS SPOHR Competition for Young Violinists 2013 at the LISZT UNIVERSITY of Music Weimar. 她的成就指日可期。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