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2/19 17:44:32瀏覽509|回應0|推薦3 | |
做生意,如果有一門獨到的絕活,或有雄厚的資本,就只有我們能,別人不能,這當然是我們可以致富的生意。 新興國家的崛起,包括臺灣,都是“揀”富裕國家不願意做的事來做;等臺灣富裕了,本地勞工不願意從事工廠勞動之類的工作,新起的新興國家再“揀”去做。經濟情況好的時候,我們覺得這是正常的產業淘汰,現在經濟很不好而我們想重“揀”囘來做的時候,發現,根本做不起來了。 對於我們不願意做的事,要重新拾起都有困難,而對於以前只有我們才能的事,過了一些時間,情況也會改變的。像臺灣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哪一項不是面臨產能過剩的窘況?高科技外表光鮮,受人追捧,大家都想“為”,資本家願意投入資本,年輕人願意投入青春,逐漸稀釋了入門的難度。 以成功的宏基公司為例。早期,他們從事富裕國家不願意從事的生産加工。當領導人領悟到其他的代工廠終究會追上他們,取代他們的時候,他又繼續向當初臺灣商人不願意做的“做品牌”前進。今天,在世界的舞臺上,他們和惠普爭第一名。宏基成功的地方:生産加工部分,宏基比惠普實踐得扎實;品牌部分,又有哪家臺灣厰商可以和他平分秋色? 星巴克咖啡能賺錢,就是因爲他們願意動手煮咖啡給那些不願意動手煮咖啡的人喝,道理就這麽簡單。(或許他們的裝潢比較好,不過,如果我們把家裏收拾乾淨,放上喜歡的音樂,自己泡的咖啡也很好喝啊,爲什麽要去花這個消費?)
這正是我們可以制勝的契機。 小公司,小資本,不要去追求“別人能,我也能”的英雄豪氣,而要從“別人不願意做”開始拾穗。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