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5 21:22:48瀏覽1014|回應2|推薦4 | |
文/杰士特索瑞~台灣的教育就是這樣子,教的是一套,日常生活又是另一套,表裡不一! 最近我隨著達達練習字音字形,發現有一些字的讀音和我們習慣的念法不同(至少對我來說,我老是念錯)。於是我就稍做筆記,把幾個我覺得容易念錯的字記錄下來,整理成一張紙。 考題: 1.ㄅㄟˋ 不是「陪」音喔。可是念「烘被」有點奇怪,好像是「烘被子」。 那日剛好有一場朋友小聚會,我將事先準備的考題拿出來,考考朋友。結果朋友開始答題,但是一題一題錯,到了第五題就不答了,頗有怒氣說:「這樣的讀法,有什麼意義呢?」「跟社會一般大眾的習慣完全不一樣!」 我這個朋友當時真的很生氣。應該不是「惱羞成怒」,而是大嘆「這樣教育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朋友是一位中上社會階層,學識涵養頗高,也算是頗有國際觀的人。看到朋友這麼生氣,讓本來想要建立一下我「優越感」的企圖,一下子煙消雲散。我這樣的舉動,反倒成了朋友抱怨「這樣台灣教育」的幫兇、共犯結構。然而,能夠把握這樣資訊的人,就可以考一下別人,考一種「只有我會你不會」的題目。 朋友建議教育部糾正「正確」讀法與寫法的事件,真的在前幾天發生了。教育部決定「正名」:「臺灣的臺,是這個『臺』不可以寫這個『台』!」我覺得教育部煞有其事地發表「此『臺』非彼『台』」,令人有點啼笑皆非。硬要將大家習慣的寫法,改成「考證過」的字,試圖改變大家的習慣,勢必造成大家的不便。若從上述談的「字音」來看,每天都有很多人(包括官員、記者、主播、藝人...等)念錯音,那麼教育部不也要天天更正、糾正嗎?教育部此不成了「糾正教育部」了嗎? 教育部若堅持「臺」才是對,那應該準備「國際說帖」,告知國際使用漢字的國家(中國、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告訴他們這個「臺」才對呢?不然我們的「臺」又要孤立這個海島了!不是要和國際接軌嗎?還是要「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呢? 大家習慣了,可不可以成了「約定俗成」的用法呢?社會普遍的趨勢是如此,「可以」。而且也形成多數人多年來的習慣。但是,有一股力量告訴我們:「不可以!」「這樣是錯的,那樣才是對的!」或有人問:「可是大家都這麼說,這麼用啊!」答:「不要以訛傳訛!要回到課本,回到考證,才能得到正確答案。」 想到這裡,隱約讓我有些瞭解,台灣的教育改革為什麼不會成功了。多年前的教改口號:「教孩子可以帶著走的知識」。孩子帶著知識回到社會,才發現「怎麼和社會格格不入呢?」「怎麼社會說的又是另一套呢?」「到底是學校教的對,還是社會普遍說的對呢?」也許就像朋友說的:「台灣的教育就是這樣子,教的是一套,日常生活又是另一套,表裡不一!」
附錄:你也來考考自己吧!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