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4/24 10:35:00瀏覽8021|回應3|推薦10 | |
詩人艾略特曾說:「壞詩人用『借』的,好詩人用『偷』的。」 不要懷疑,在創作的世界裡,「偷」比「借」好。因為借了,你得還回去;而偷了,東西就永遠是你的了。 底下我們就來「偷」東西方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葛林和黃春明的創作法寶。 曾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二十一次,但卻始終與之無緣的英國小說家格雷安‧葛林的墓碑上刻了這麼一段話:「我愛看的是:事物危險的邊緣。誠實的小偷,軟心腸的刺客,疑懼天道的無神論者。」(引自英國詩人羅伯特‧布朗寧的詩句) 注意到了沒有,小偷Vs.誠實、刺客Vs.軟心腸、無神論者Vs.疑懼天道,以上三句敘述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矛盾」。現在讓我們重新整理一下:葛林最愛看的是事物危險的邊緣,而所謂事物危險的邊緣就是「矛盾」,也就是葛林最愛矛盾。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小說主角是個軟心腸的刺客,那麼他的工作就會和他的性格相互矛盾,於是已經夠凶險的刺客任務,便會因為矛盾這個內在的敵人,而變的更凶險。 刺客越矛盾,任務就越凶險,小說也因此越精采。所以深諳此道的小說家葛林當然喜歡矛盾。 如果矛盾是內在的,藏在性格裡。那什麼是外在的?藏在環璄(處境)裡? 小說家黃春明曾說他有個念茲在茲的賽鴿故事始終沒有寫下來,內容梗概如下(我憑記憶寫下來的): 有一個人養了好幾年,足足有一兩千隻的鴿子,但卻始終養不出一隻像樣的,有能力可以贏得比賽的好鴿子。所以,他被其他同業譏笑為「落屎林」。有一年,落屎林的運氣來了,他的鴿子歹竹出好筍,生了一隻飛得很快的鴿子,他對這隻鴿子寄予厚望,不斷地訓練牠飛行,希望有一天能幫牠雪恥。對待這隻鴿子,落屎林簡直就像對待兒子一樣,疼愛極了。很快的,雪恥的一天來臨了,落屎林派他最得意的鴿子去參加首獎一百萬元的賽鴿比賽,這是一次很長很長的飛行距離,最快也要一個星期的時間才會飛得回來。隨著七天的時間越來越逼近,落屎林越來越緊張。第七天早上,他照例到頂樓餵鴿子的時候,發現那隻去參加比賽的鴿子居然出現在頂樓,牠已經飛回來了。落屎林欣喜若狂,但因為比賽的終點是廟口,可是他的鴿子卻因為經驗不足而飛回家了,落屎林要上去把牠捉下來,拿到廟口換獎金,但這隻鴿子可能在長途飛行中受到了什麼驚嚇,落屎林一靠近牠就飛走,無論怎麼哄怎麼騙就是捉不到牠,眼看下午就要到了,其他鴿子就要飛回來了……。最後,故事就在落屎林萬分掙扎地拿了一把槍瞄準鴿子的時候結束了,小說家把選擇權丟給了讀者。 讓我們試著拆解上面的故事,像剝洋蔥一樣,把小說的語言、形式、內容一層一層剝掉,看看小說的「核心」究竟是什麼? 答案是一種類似「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兩難處境。 故事裡的主人翁陷入了兩難的處境:想要獲得一百萬就得犧牲鴿子,想要成全鴿子就得犧牲一百萬。 同樣的,處境越兩難,人生就越難以抉擇,小說也因此越精采。所以深諳此道的小說家黃春明當然喜歡兩難。 東西方兩位說故事的高手,葛林的創作法寶是內在的「矛盾」,而黃春明是外在的「兩難」。 借用詩人艾略特的話,我要說:「壞小說家用模仿的,好小說家用偷的。」 聰明的你,請把故事的核心「矛盾」和「兩難」偷走,那麼你也有機會變成故事大王。如果你一味的模仿表面,那麼你不只會寫出一篇很拙的小說(有一個叫「衰尾王」的傢伙,養了幾百隻的賽狗,但從沒得過任何名次,有一天他的好運到了……),而且很快就會有人找上門。 「請跟我到警察局一趟,因為我們懷疑你的小說〈賽狗〉涉嫌抄襲……」 Ps.下一堂課,我們就來看一看小說家黃春明如何將「兩難」這樣一個乍看不起眼的創作手法,變成一篇又一篇的高妙小說。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