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說課12:一切都是羅生門
2009/05/19 10:42:18瀏覽5029|回應0|推薦13

如果你夠無聊,可以坐在電視機前統計一下,我們的電視新聞裡,一天可以出現幾樁「羅生門」。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羅生門是用來比喻對同一件事,因立場不同而說出不同的事實。例如:「警方說是單獨行動,憲兵說曾知會轄區,各說各話,演成羅生門。」

所以我們可以大膽從主播脫口而出的「羅生門」次數,推測出這個世界目前有多混亂。

但究竟「羅生門」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原始意義為何?

羅生門這個詞出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羅生門」(日本平安時代,京都中央大道──朱雀大路的南端正門)。後來日本導演黑澤明,將芥川的兩部小說「羅生門」和「竹 叢中 」揉合起來,改編成電影「羅生門」 。

隨著電影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羅生門」的 聲名從此大噪。

基本上,電影「羅生門」=小說「羅生門」+小說「竹 叢中 」,然而電影的主要故事架構其實是「竹叢中」,所以我們可以簡約的說:電影「羅生門」≒小說「竹 叢中 」。

所以我們要徹底瞭解「羅生門」,非得從小說「竹 叢中 」下手不可。

小說 「竹 叢中 」說了一個非常離奇的故事:

竹叢中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死者是一名武士。檢查官找來七名關係人問案,包括發現屍體的樵夫、當天見過死者的僧侶、捉到嫌疑犯的捕快、武士的岳母、盜賊多襄丸、武士的老婆、武士附身的女巫。

從上述七個人的供詞(主要關鍵供詞在盜賊、武妻、武士三人身上),可以拼湊出如下的面貌:武士夫妻路過山林,盜賊多襄丸見色起意,於是編了一個理由(山裡藏著寶藏)把武士騙到竹叢中,然後制服綁在樹下,繼而在武士面前玷污了他的老婆……

到這個地方為止大抵沒有什麼問題,然而後半部的供詞卻是疑點重重,最大的關鍵在於三個人居然都搶著說是自己殺死了武士。

盜賊說自己是在英勇的決鬥中(贏的人可以帶走武妻)殺死了武士、武妻則是因為不堪受辱而想尋短(先殺丈夫再自殺,但最後自殺沒成功)、武士則說是因為妻子最後決定跟盜賊在一起而悲傷的自殺。

事實的真相究竟為何?小說直到最後都沒有告訴讀者,讀者得抽絲剝繭,自己去找出來。

有一種看似合理的說法是「陳述者,貶人褒己,去其利害關係,真相大白」,但真的是這樣嗎?有一部分說的通,然而有一部分卻說不通。通的部分是盜賊把自己形容成英勇決鬥、武妻說自己是貞潔烈女、武士則說自己是悲壯犧牲,三個人統統是「說自己的好話」。不通的部分是為何人人都搶著說自己是殺人兇手?以當時的法令,殺人者可是得償命的啊!

難道他們都不想活了?還是有什麼事比活著更重要?

喔,喔,關鍵字出來了。看出來了嗎?的確是有一些事比活著更重要:對盜賊而言,英勇決鬥比被砍頭更重要。對武妻而言,貞潔烈女比死亡更重要。對武士而言,悲壯犧牲比到底是誰殺了自己更重要。

我們再把這三個人的心思梳理一下,原來在他們心中,名譽大於死亡,也就是扭曲的名譽比現實的責罰更重要。

「扭曲的名譽大於現實的責罰」,這正是 芥川龍之介小說「竹叢中」沒有說出來的關鍵核心,導演黑澤明看出來了,並且把它表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現實感太強的讀者無法體會這種扭曲的心理狀態的話,可以想一想為什麼常常有人會為了流言而自殺。

我常用「竹叢中」這篇小說和學生玩一個叫「黑暗之心」的遊戲,如果學生徹頭徹尾的認定「活著是王牌」,沒有什麼事比活著更重要的話,那麼他大概是不適合從事小說創作的,因為他的心底完完全全沒有黑暗之心。

Ps. 芥川龍之介竹叢中收錄於《羅生門》(星光出版社)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bay13&aid=296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