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法教學的藝術】毘盧遮那佛身上披的袈裟: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身,就是福田。合一切眾生之異同在一身,就是清淨法身。
2009/12/13 17:10:15瀏覽1029|回應0|推薦2
袈裟衣的表法(引用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佛法教學的藝術

文字出處:節錄自 十善業道經大意/淨空法師講述


圖片出處:鳳凰網

新疆阿艾石窟 - 毘盧遮那佛

佛左肩繪一鐘、右肩繪一鼓,胸部繪一佛四天人像。毘盧遮那佛腹部繪須彌山,山兩側上方為日月,山腰處纏繞四蛇,山下為一白色的奔馬,另可見左臂上繪出的白象和綠膚四臂阿修羅。

  佛家講的「福田」,正是從正知正見而生。我們出家人穿的衣服,叫「福田衣」。去年,在北京歷史博物館,陳列有山東青州出土的一批佛像,是北魏時代所造的,距離現在一千七百多年。我看到毘盧遮那佛身上披的袈裟,有十法界的依正莊嚴圖案,上面是佛,下面是地獄。我才明瞭:「合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為一身,就是福田。」袈裟上的每個格子大小一樣,代表「平等」。這麼多的格子代表不同的國土、族群、宗教、文化,表示了「合一切眾生之異同在一身」,就是清淨法身。不同的國家、族群、宗教,是一個「我」、一體,絲毫差別都沒有。這念頭就生無量無邊之福,所以福田從自心生。這件衣服裹在身上,就表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是一個我、是清淨法身。了知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與我是一、不是二,大慈悲心由此而生。

  有許多同修問我:「法師,你與各個宗教往來,還幫助他們,這個思想從哪來,你為什麼這樣做?」這個思想是從《華嚴經》來,是佛教我們這樣做的。我是佛弟子,佛教我怎麼做,我就應該怎麼做。我們這件衣服,這一格是佛教,那一格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統統是一家!我不幫助他,誰幫助他?迷了自性才有妄想、分別、執著,覺悟之後就是一家。我們幫助他們就是幫助自己,不幫助別人就是害自己。宗教中講的愛,如「神愛世人」,是要世人知道:「愛世人才是真正愛自己。」不愛世人,不曉得積德修福,一生不善的行業,來生墮三塗,是自己毀滅自己。真正自愛的人,一定接受聖賢的教誨,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升到天堂,乃至極樂世界。

 

  佛弟子心地清淨、平等、真實,看世、出世間一切法都平等,個個第一,沒有第二。《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每一位善知識的成就都第一。《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章,二十五位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自己的修學法門,個個都說第一,沒有說第二的。個個都第一,這就健康。像我們身體,每一個器官都第一。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沒有第二的,身體就健康。如果眼看第一,耳不行、耳第二,鼻不行、鼻第三,這個人就生病了。如果差別大的話,連命都保不住。個個都第一,如果不是第一的人,我們就要幫助他,成就他第一,好比我們身上有些細胞病了,我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恢復原狀。同一個道理,社會有些人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辨別善惡,我們就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他們。

  幫助人要懂得方法。佛教菩薩生活、工作、與大眾接觸,有六個原則,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梵語,意思是圓滿。六種圓滿中,第一個是布施。布施,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我們今天做社會福利工作,就是為社會服務。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最重要的,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如果沒有這一條,所服務的項目再好,都只能救一時之急,不能幫助他們自立更生。一定要幫他們覺悟,他們才能永遠離苦得樂,沒有破迷,他們自己不能離苦得樂,時時刻刻還需要人幫助,就很痛苦了。所以,釋迦牟尼佛從事於教學的工作,是在慈悲救世中,做最根本、最徹底、最圓滿、最究竟的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圖片出處:台北市鹿野苑藝文之友會網站

盧舍那法界人中石立像,
北齊,高115釐米,
1996年山東省青州市
龍興寺遺址出土。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原本是一體。量子力學的驚人發現:宇宙是一體超弦場~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t1937&aid=358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