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6 11:57:14瀏覽3413|回應0|推薦2 | |
「無名」,名是假名,名是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所建立的。這個道理,古代中國有智慧的人,諸位念過《老子》,老子一開端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告訴你無名,名是人建立的,是假名。今天人講,指著我罵:「你是狗」,我們很生氣。為什麼生氣?執著這個假名。如果我們老祖宗,最初的時候就把這個東西叫做狗,今天看這個狗不是很正常嗎?這是假名,你怎麼可以當真?你知道是假名,你就不生氣了,你執著這個名字以為真,你才生煩惱,所以名是假名。 道也不是真的,老子講得好:「道可道,非常道。」佛在《金剛經》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老子講的道,你要以為有真道,你就錯了。為什麼法尚應捨?佛法也是因緣生,既是因緣生,也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佛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要執著它,那就對了。你要執著真正有個佛法,完了!你死在佛法裡面,你永遠不能開悟,所以法也不能執著。 淨空老法師主講 地藏經科註菁華 (第一集) 1998/10/25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4-13-01 請掀開經本第九面,《地藏菩薩本願經綸貫》。 往年,我們每逢新道場建立,第一部經一定是講《地藏經》。說明我們有地,有了道場,道場的設施是硬體,硬體一定要配合軟體;軟體是什麼?必須要開發心地寶藏,與這個道場才能夠相應,所以一定要講這部經。換句話說,佛法的修學,從這個地方開始,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心理建設,由此可知,這部經的重要性。今年,九華山仁德老法師請我上山講經,由於差別的因緣,我不能夠到菩薩寶剎參拜,但在新加坡我們利用電視錄像,將這部經講了一遍。現在已經講到流通分,後面大概還有幾次就可以講圓滿。這一次因為趕時間,不能夠細說,我曾經發願,這部經講圓滿之後,我重新再講一遍,保留一套錄像帶,以提供各個地區新建道場的需要。這是利用現代科學的設備,我們確實方便了不少。 我們這個道場也算是新建立,當然也應當從這一部經講起,既然有九華山的這一套錄像,希望在平常能夠利用閉錄電視播放一次,也算是在這個道場將這一部經講圓滿了。這一次到此地來,悟行師要求我也講這部經,我說好。這一次選擇是青蓮法師的《科註》,節錄註解裡面的精華給諸位做精要的報告,也算是《地藏經》講演的補充。因為這些,我講經的時候沒有講到,所以今天我們特別提出「綸貫」。綸貫跟玄義是相同的,在《內典講座之研究》裡面,都曾經做過簡單的報告。 青蓮法師是清初康熙年間的人,他的註解註得非常好。《地藏經》的註解很少,尤其是能夠註得這麼透徹,旁徵博引,很能幫助我們得到啟發,它是一部很好的註解。過去我曾經依照這個註解講過幾遍,在台灣也多次的翻印,非常可惜,就是翻印的遍數太多了,所以現在印出來的書字跡很模糊,感到很遺憾。今年七月間,是香港回歸週年,我去參加慶典,在香港講了六天,我就想到這個本子。台灣翻印的本子,是依據早年旭朗法師在香港印的本子,我們今天以他這個為原本。他印這部經距離現在接近三十年,印的數量不多,所以這個本子現在很難找得到。我曾到九龍「中華佛教圖書館」看暢懷法師,問他有沒有這個本子?他搖頭說:「恐怕沒有了。」正在搖頭的時候,我看到很高的地方有這本書,我說:「拿下來看看是不是?」拿下來看果然是這個本子,還有一本。我說:「我要帶回台灣翻印。」他就送給我了。過了幾天,覺光法師打電話找我,我也正好想去看他,他住在粉嶺。他帶我參觀他的道場,看到他道場放著有這本書,這個本子比圖書館的本子新,很完整沒有損壞。我跟覺光法師說:「這本書我要帶走,我要翻印。」所以,我就帶了兩本回來。 回到台灣之後,我們重新印了兩萬冊,一萬冊是我印的,一萬冊是紀念韓館長往生兩週年。非常得難得!台灣的同修,找到了《地藏經》前面這個圖像原版,印得非常莊嚴。圖像下面的題字是弘一法師寫的,字跡跟印章都非常清晰,這是希有的因緣,也是地藏菩薩的加持。我們這個本子印出來,比香港帶回的原本還要美觀,所以我就送了十本給暢懷法師,也送了十本給覺光法師。我說:「你們把書送給我會有報酬的,你送我一本,我送你十本,而且我的本子比你給我的本子要華美多了。」無論在印刷、紙張和裝訂,圖像就更不必說了;他的圖像是黑白的,我們圖像是彩色的,原版的。這兩萬冊,送了一萬冊給九華山供養地藏菩薩;另外一萬冊在海外流通,此地也有一部分。這是說明這個本子的緣起,有這樣殊勝的因緣。 綸貫開頭總共有五段敘說,這五段意思很深,是佛法的根本,我們應當要明瞭。如果了解這個根本,許多枝葉的問題自然都解決了,它能夠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特別是淨土宗。我們看第一行: 【原夫一念自性,體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虛靈。無相無名,絕思絕議。作群生之依止,為萬法之根源。究竟號中道正空,褒美稱第一義諦。諸佛悟之,則三身圓顯。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雖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無別。】 這一段說的是法界總體,也就是現代哲學所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東西方的哲學對於本體都還在摸索,雖然講得很多,沒有一個人說的能夠令大家心服口服,一直到佛法,才把這個問題交代清楚了,非常希有難得。所謂「本體」,這兩個字簡單的解釋,本是根本、是原本,體是理體;也就是說宇宙從哪裡來的,那個根源就叫本體。虛空從哪裡來的?現在我們知道,虛空當中無數的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這東西從哪裡來的?星球裡面還有生物,像我們地球上有動物、植物、礦物,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也可以問生命從哪裡來的,什麼原因而有的?這些都是屬於本體。說明萬事萬物,包括生命的起源,這段話不長,只兩行文字就已經說得清楚明白了。 「本體」是什麼?自性,自己的本性。自有自然的意思,換句話說,它不是造作的,它不是生滅法,本來就有,本來就是這個樣子。「自性」是什麼?一念。一念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一念,這兩個字意思很深,一則不是二,你要是落在二念,麻煩就大了。二念是什麼?二念就迷了自性。一念,你就悟了自性,悟了自性就是諸佛如來,我們就稱你佛,稱你如來。你一念,你就是如來,你就是佛;如果你是二念,你就是眾生,你就是凡夫。所以要曉得,佛法講的自性,講的真如,一念是真的,一念是本性。這個講法大家很難懂,一念就是無念,佛法講無念,特別是禪宗,如果你真的是無念,你又錯了。無念,木頭無念、石頭無念,那它都成佛了嗎?所以這個意思,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無念是無二念,換句話說,無念的意思就是一念,不是說那一念也沒有,無念才是真正的一念。 波一定從沒有波裡面起的,譬如我們講水波,水波從哪裡起的?從水起來的。如果沒有水,哪裡有波?光也有波,光波從哪裡來?從光來的,從光子來的,振動而變成光波。電磁波是從電流來的。光、電流又是什麼東西?不斷的往裡面去追究,追究到最後,有人講真空,我們佛法講真空不空。佛法追究到根源就是一念,諸位要曉得,一念沒有波動,念一動就落二三。所以一就完全沒有波動,完全沒有波動,這個時候虛空法界是一體,《華嚴經》稱它作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一念自性。一起波動,一真法界就變成十法界,就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波動的現象,佛在《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唯心所現的是一真,唯識所變的是十法界,是無量無邊的法界。唯心就是一念自性,沒有波動,現一真法界。唯識是動的,識就是波動的現象,識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變成十法界。 這還是非常難懂,難懂那個現象是什麼?波動跟不波動是一不是二,這個難懂。我們今天講,不動跟動是兩樁事情,這個好懂。佛告訴我們,波動跟不波動是一樁事情,這個我們就不好懂了。動中有不動,不動中有動,這是事實真相。假如不動跟動是兩樁事情,諸佛如來就不可能應化到我們世間來。六道世間是大幅度的振動,佛住在如如不動的境界,他怎麼能跑到我們這裡來?佛告訴我們,動跟不動是一不是二,所以佛可以應化到我們世間來。諸佛菩薩能夠在十法界隨類現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隨機說法,原理在此地。這個道理太深,佛法講修行證果,證什麼?後面講「諸佛悟之」,悟什麼?就悟這個事情。這個事情,他清楚明白了,他就叫諸佛如來;我們對這個事情不清楚、不明白,就叫六道凡夫;凡夫跟如來就在一念之間。這一段第一句是總綱領,這四個字把宇宙的根源講盡了,它無量的深廣,也無量的透徹。這一句就是圓圓滿滿的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一切法,總不離這一句。這一句法,你要細說,諸佛如來合在一起,大家都來宣說,宣說無量劫也說不盡,這是事實真相。 下面給我們略說自性的樣子,就是『體元湛寂』,「體」就是自性之體,一念之體,原本湛寂。「湛」是比喻,像水一樣很清淨,一塵不染,水很平,沒有一絲毫的波動,這叫湛。我們供佛,在供養具裡面,最重要的就是一杯水,其他的什麼都可以不供,就要供這一杯水。水表什表?一念自性,體元湛寂。叫你看到這杯水就想到,我們的自性就像水一樣乾淨,像水一樣平靜,一塵不染。這是你的真心本性,這就叫如來,這就叫諸佛。所以供這杯水,不是給佛菩薩飲用的,是給我們自己看的,看到之後你要入這個境界。你不是想學佛嗎?佛的心就像水一樣乾淨、平靜,一點波浪都沒有。 我們現在的心污染,貪瞋痴慢、是非人我,這是污染。念頭,一個念頭生又一個念頭滅,那是不平有波動。看到這杯水不一樣,所以諸位同修要記住,供佛菩薩要供清水,不能供茶,茶是染污。供杯最好用透明的玻璃,你看得清楚。所以它是表法,是提醒我們修清淨心,這水一塵不染,是清淨心;又修平等心,沒有波動是平等心。清淨、平等是覺心,你就覺悟了。水表清淨,同時又表平等,取這個意思,所以它原本就是湛寂。「寂」在此地是講寂滅,滅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都沒有了,這是寂。寂到了極處,叫湛寂,這是體。有體當然它就有作用,作用是什麼?它一定現相。 下面講『自性之心』,心跟性是一也是異,心跟性是一,但也不是一。就如同水跟波一樣,你說水跟波是一還是二?你要說它是一,它明明一個是平靜的,一個是波動的;你要說它二,波也是水,水也是波。告訴你兩樁事情,不能說一,也不能說二,不一不異。心是什麼?心就是體起用,這就叫做心。但是要曉得,體是決定起用,沒有不起用的。 「自性之心,用本虛靈」,這句話重要!我們今天這個心用很糟糕,諸佛菩薩的心是乾乾淨淨,虛!沒有東西。我們這個心用,一天到晚有我、有你、有他,就是《金剛經》講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本來是虛,現在有這四大類,塞滿了。塞滿之後就不靈,虛才靈,實就不靈,虛才有用,實就沒得用處。像我們建房子,房子裡面空虛才有用,如果房子建好,裡面都充滿了,那還有什麼作用!你用磚頭砌房子,這裡面全部都是磚頭砌滿了,這還有用處嗎?沒有用處,裡頭要空才有作用。什麼東西起作用都要空,木魚裡頭挖空了,大磬裡頭也挖空了,敲了才會響。我們今天這個心不響,為什麼?沒智慧,裡面裝得滿滿的,怎麼敲也敲不響。本來你的心靈極了,靈敏到極處,現在怎麼敲都不起作用,原因是什麼?是你「用」已經落實了,它不是虛,所以它不靈。 我在新加坡教同學們講經,他們在學講經,學得很用功,學得很辛苦。初學有什麼法子?我教他一個原則,但是這個原則現在他做不到。講經哪裡要準備,你之所以要準備,就是你自性的虛靈失掉了,所以你才需要準備。準備得那麼辛苦,講的還不相應。縱然能說到一點,全是別人的,沒有一句是自己的,沒有一句是自己心性裡頭流露出來的。這是什麼原因?禪家講,你沒有明心見性。要怎樣把經講得好?自己心裡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了,經就講好了,你講的跟諸佛如來講的就沒有兩樣。你們念佛也如此,怎樣念佛才會念得好?心裡頭乾乾淨淨,什麼都沒有,你就會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心裡面還有東西,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念一輩子,古人講:「喊破喉嚨也枉然」,你也不相應,因為你不懂得這個原理,你不知道自己本來面目。 自己本來面目,就是「湛寂虛靈」這四個字;湛寂是自體,虛靈是起用。一切諸佛菩薩,這個菩薩一定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菩薩,他們跟這四個字相應了,所以稱法身大士,稱為諸佛如來。我們今天稱六道凡夫,是與這四個字完全相違背,我們的心不湛不寂,我們的心起用不虛不靈。學佛沒有別的目的,就是恢復自性而已!恢復自性,那就是恢復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的。正如馬鳴菩薩所說,你本來具足的,一定可以恢復。換句話說,不湛不寂、不虛不靈本來沒有,本來沒有當然可以捨掉,而本來有的,一定可以恢復。學佛人講信心,信心的建立,就建立在這一句;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現在迷惑了,相信這個迷惑決定可以捨離,相信「佛」決定可以恢復,這才叫信成就。一切經開頭的第一句,「如是我聞」。「如是」兩個字什麼意思?就是此地講的湛寂虛靈。 下面兩句:『無相無名,絕思絕議』。「無相」,明明看到森羅萬象,怎麼說無相?無相是無實相,沒有一個真實的相。所有的相都是幻相,《金剛經》講「夢幻泡影」,所有的現象都是夢幻泡影。這種相,存在的時間能有多長?「如露亦如電」。給你講真話,所有一切現象剎那生滅,所以它不是真的。剎那生滅,我們很難體會,《仁王經》裡面佛說了一個大概,讓我們從這裡面去體會。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彈指的時間很短。經上講力士彈指,力士是身體很強壯、很勇健的這種人彈指,有力又彈得快。我們現在彈指,一秒鐘彈四次不成問題。佛說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裡面有九百生滅,說明這個相是夢幻泡影,不是真的。我們就以這個算法,一秒鐘彈指是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鐘是兩個十萬八千個生滅,就是二十一萬六千個生滅。經上講「如露亦如電」,那個如電,電是閃電,就是比喻這個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所以佛講這個相是夢幻泡影,無相。 這個生滅這麼快,我們沒有辦法觀察到,所以佛經常講不生不滅。不生不滅不是沒有生滅,如果沒有生滅說不生不滅,那不叫廢話,有什麼意思!不生不滅是講生滅太快了,幾乎生滅同時,你說生滅了,生滅馬上就生了,不生不滅是這個意思。確實有生滅,生滅幾乎是同時,沒辦法分辨,這叫做不生不滅,所以不生不滅是解釋生滅的現象。佛說「如露」,露是我們今天這個錯覺,這是生滅的相續相,前一個相滅掉之後,後一個相生,後一個相雖然生了,它跟前面那個相很相似,但你覺得它還存在,其實不是。這個道理,我們用攝影機就很容易發現,現在科技太發達了,大家都用錄像機,錄像機不容易發現。 我年輕的時後玩過攝影機,拍電影的,我對這個很內行,我會拍也會剪接,玩過一段時期。通常我們用小的八釐米的攝影機,一卷片子拍下來,一秒鐘是二十四次鏡頭的開關,這鏡頭展開照一張進去,馬上關起來又換一張底片再照一張,一秒鐘是二十四次,放在銀幕上你就覺得是真的了,你就不知道那是假的。你再想想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張,你會知道那是假的嗎?一秒鐘二十四次生滅,就已經把你騙得團團轉,你已經就以為是真的。而實際的現象,佛講一秒鐘二十一萬六千次的生滅,這個話是佛的方便說,還不是真的。真的比這個還要多,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將來在《華嚴經》裡面我會講到這段經文,我會詳細的跟大家解釋。這個跟現在的科學觀察完全相同,說明一切萬法是假的,不是真的。 你知道是假的,你可以受用,受用得很自在,你決定不能佔有,你有是有,你要得到它就錯了,這得不到。連這個身體都得不到,身體是剎那生滅,萬法也是剎那生滅,你怎麼能得到?你可以受用,決定不能有得的觀念,那是一個妄想,那是分別執著。諸佛菩薩在一切境緣當中得大自在,那就是我平常在講經當中跟諸位說的,諸佛菩薩要的是使用權,他不要所有權。為什麼不要所有權?「無所有,不可得」,所以他用得自在,他生活得快樂。他沒有得失,得來沒有一點歡喜,失掉也無有憂慮,因為本來就沒有得失。世間人迷惑顛倒,患得患失,在得失裡面苦死了。在得失裡面打妄想、生是非,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到最後還是一無所得,所以佛說眾生是「可憐憫者」。為什麼可憐憫?不可得他偏偏要得,無所有他偏偏要有,你說糟不糟? 你要曉得無相,無相這個意思難懂,無明的意思好懂,無相的意思深。所有一切現象是幻相,是剎那生滅相,所以一部《大般若經》佛講了二十二年,總歸納兩句話,「諸法無所有,三心不可得」,這是般若的精髓。二十二年佛講般若,就是講這兩句話,你真的通達明白了,天下太平什麼事都沒有了。禪宗說:「識得一,萬事畢。」你什麼時候認識「一」,一是一念自性,你一切事情都解決了,不但解決,而且圓滿的解決。誰認識?只要認識一的人,這個人就叫法身大士,就叫諸佛如來,他就成佛了,他就叫如來。所以法身大士、諸佛如來,他們日常生活與這幾句話完全相應。 「無名」,名是假名,名是一切眾生妄想、分別、執著所建立的。這個道理,古代中國有智慧的人,諸位念過《老子》,老子一開端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告訴你無名,名是人建立的,是假名。今天人講,指著我罵:「你是狗」,我們很生氣。為什麼生氣?執著這個假名。如果我們老祖宗,最初的時候就把這個東西叫做狗,今天看這個狗不是很正常嗎?這是假名,你怎麼可以當真?你知道是假名,你就不生氣了,你執著這個名字以為真,你才生煩惱,所以名是假名。 道也不是真的,老子講得好:「道可道,非常道。」佛在《金剛經》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就是老子講的道,你要以為有真道,你就錯了。為什麼法尚應捨?佛法也是因緣生,既是因緣生,也是夢幻泡影,了不可得。佛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要執著它,那就對了。你要執著真正有個佛法,完了!你死在佛法裡面,你永遠不能開悟,所以法也不能執著。 現在講經說法的人毛病出在哪裡?死在句下,所講出來的全是死句子,沒有用處,它不是活的。如果你能把這個捨掉就活了,你懂得它的意思了。明白事實真相,你展開經卷長說短說、深說淺說,你不就說得很自在?你一準備了就全是死的,不準備全是活的。可是怎麼活得過來?你一定要湛寂虛靈,你才是活的;如果你不湛不寂、不虛不靈,你是死的。死的再遇到死的,那還有什麼法子!所以湛寂虛靈是功夫,隨機說法是智慧,你有功夫,智慧才能現前,你沒有功夫,你的智慧怎麼現前?由此可知,真修重要,無論是哪個法門,無論是哪個宗派,夏蓮居老居士說的「真幹」!他那個真幹的意思是真修,要恢復我們心性的湛寂虛靈,就要這功夫。所以一切諸法是幻相、假名。 「絕思絕議」。「思」是思惟,對一切萬法,我們現在講研究,可不可以研究?沒有必要,統統是假的,統統不可得、無所有,你研究個什麼!「議」是議論,也不需要議論。佛跟佛見面一句話都沒有,為什麼一句話都沒有?絕思絕議。凡夫跟凡夫見面講不完的話,佛跟佛見面一句話都沒有,真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應,沒有一句話。我們中國人,細細觀察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都比不上中國人有智慧,中國人造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讓你一看就會覺悟,外國文字決定沒有這個能力。你看此地講的「思」,思是什麼意思?你的心起了分別。思是分別,心上劃了好多格子,那是分別的相;「想」是心裡現了相。想是妄想,思是邪思,你把那個「相」、把那個「田」拿掉,真心就現前了。有了這個東西,把真心蓋覆住了,真心就變成妄心。思是妄心,想也是妄心,把那個田、把那個相去掉,真心就現前了,你看多妙,那個意思多好! 所以佛法叫參究,不叫研究,研究就落在思惟裡頭。佛教是離心意識參,什麼叫參究?不用心意識;識是分別,意是末那、是執著,就是不用分別執著。心是阿賴耶落印象,不落印象。不分別、不執著、不落印象,是真心起用。參襌要用真心,研教也要用真心,念佛還是要用真心,你才能夠契入境界。今天參禪不能開悟,研教不懂得佛意思,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看經研教如來的真實義不知道,念佛不能得一心,不能功夫成片,原因在哪裡?都是用的心意識,完全落在妄想上,妄跟真不相應,所以念佛功夫不能成片,研教不能大開圓解,參禪不能明心見性。我們一定要知道錯在哪裡,把這個毛病找出來,把這個毛病消除,功夫就得力了。這六句,每一句四個字,總共二十四個字,把佛法與宇宙之間,性相、事理講得再透徹也沒有了。這一部《大藏經》,就是依這二十四字說出來的,這二十四個字是佛法的根本,這是法界的總體。 下面說到作用。『作群生之依止』,「群生」是講十法界有情眾生,上面講佛、菩薩、緣覺、聲聞,下面是六道,十法界有情眾生依它。這是體,它從哪裡來的?就依這個變現出來的。『為萬法之根源』,「萬法」就是我們今天講植物、礦物、虛空自然現象,從哪裡來的?也是這個根源。佛法,合起來講,十法界依報正報總根源就是一念心性。『究竟號中道正空』,這是佛說法為了方便起見,就叫它「中道」,叫它「空」。佛家這個空的意思很深很深,空上面加個「正」,在其他的典籍裡面用真假的「真」;這個地方的正,跟真假的真是一個意思,我們常在佛經裡面看到真空,佛法稱這個叫真空、叫中道。 『褒美稱第一義諦』。「褒」是褒獎、讚歎,讚歎它,稱它作「第一義諦」。義諦用現在的話來講是真理,現在人講真理他懂,講義諦他不懂,古時候中國人稱義諦,現在人講真理,真理裡面的真理是第一義諦。這是略舉兩個名相,佛對於這樁事情,給我們介紹的名相多至一百多種。佛為什麼一樁事情說這麼多名相?告訴我們「名即無名」,叫我們不要執著一個名字,只要說到這樁事情都可以,破我們對於名相的執著,所以佛一樁事情說種種名,是叫你不要執著。近代弘一大師去我們不遠,弘一大師字寫得好,獨成一家,常跟一般人結文字緣,寫字送給人。他後面的署名,落款署名都不一樣,給這個人他署這個名,給那個人他名字又換了。他有多少個名字?總共合起來,差不多將近有一百個名字。他的名字怎麼那麼多?他根本就沒有名字,隨心想個什麼他就寫什麼,也許一生他的名字只用過一次。這是告訴你沒有名,不要執著名,破我們對名字相的執著。所以我們看傳記裡面,別人蒐集到,他給人題字落款的,我看有七、八十個名字,這些都是從釋迦牟尼那裡學來的。 下面說『諸佛悟之』。佛覺悟,悟什麼?就是悟前面二十四個字,真的清楚了,真的明白了。『則三身圓顯』,「三身」是法身、報身、應化身,圓圓滿滿的顯示出來。我們現在有沒有三身?給諸位說,我們有。我們是不是也像諸佛如來那樣圓顯?圓顯,但你自己不知道。佛有三身,我們也有三身,如果沒有三身,怎麼會有這個現象?決定不能說佛有,我們沒有,沒有這個道理。佛有我們也有,佛有無量的智慧,我們有無量的煩惱,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悟了煩惱就變成智慧,迷了智慧就變成煩惱。所以我說佛有無量智慧,我們有無量煩惱,這是一樁事情,經上說「煩惱即菩提」,我們跟佛不同就是迷悟不相同,一點也沒缺少。他有智慧,我們有煩惱,他有涅槃,我們有生死,生死即涅槃,是一樁事情。他有三身,我們也有三身,所以你入這個境界其妙無窮,真有味道。 『眾生迷此,則六道循環,雖迷悟之有殊』,迷悟差別很大,『而心性之無別』。前面這二十四個字,眾生跟佛沒有差別,確實是一樣,而不一樣的就是迷悟。這個迷悟就是轉境界,也就是說我們同在平等的一條線上,像彈琴一樣,在一條弦上,佛這條弦沒有彈動,我們這條弦彈動了。不管怎麼彈動還是這條弦上沒離開,眾生跟佛有什麼差別?諸位細細在這個上面體會,建立信心,你這一生就能圓滿成就。 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