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亞聖孟子的教育理念:賢明的國君應「制民之產,使足衣足食,先養而後教」
2020/04/22 16:06:12瀏覽975|回應0|推薦2

亞聖孟子的教育理念:賢明的國君應「制民之產,使足衣足食,先養而後教」

馮彬:孔子的東西,僅僅是徒有其表(仁學),儒學的風骨一直是孟子的思想在支撐。孔子僅僅是儒學的門面。而孟子則是儒學的骨架、血液。孔子之道是教育大眾的為人之道,孟子之道卻是教育管理階層的大學問。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亞聖孟子的教育理念:賢明的國君應「制民之產,使足衣足食,先養而後教」

復活節教宗方濟各致函勞工運動團體:願人人得到一份全民基本收入

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世尊於將般涅槃時,正式制禁食肉戒:

佛言迦葉:.......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則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

聖人與諸佛菩薩果然英雄所見略同!

#無條件基本收入 #UBI 阿彌陀佛全球基本福利:基本服務&基本收入&免費環保素食與人造肉餐廳

孟子雖未明示他的教育理念,但在教導弟子、指引人君或與時人的對談中,處處展現出一種教育家的卓識與情懷。要而言之,有如下幾點:

(一)養而後教

孟子不僅是一位道德的理想主義者,更是徹底的生活實踐家。他的整體思想,自然具有濃厚的人性關懷,可想而知的是,當他遊走四方,行銷他的王道理念時,他一定親睹民間疾苦的真相,在戰亂所導致的窮荒歲月裡,看到「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梁惠王上〉,4),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忍不住發出:「善戰者服上刑」(〈離婁上〉,15)的獅子吼。

人君治民,其重點不外乎兩端:一為民生,二為教育。設教興學是化民成俗、鞏固國本的百年大計,然而「民以食為天」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當務之急是必須以養民為先 ,養之而後教之,然後才能建立起國家社會的秩序。孟子說:「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參例證(一))孟子認為「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引文同上〉,這是就一般人情而言。「恆產」是百姓恆常可賴以治生的產業,如田宅等,這是生活的基本保障;「恆心」則是指人恆常保有的善良本心。「無恆產因無恆心」,孟子一語道破,點出人性的需求是有層次的,初級需求,在於根本的存活問題,具優先性。換言之,假如人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最基本的衣食安頓都不得滿足時,難保不會失其本心,鋌而走險,做出越軌的行為;此時若大談心性修養,顯得多麼空泛虛渺,不切實際,除非是自覺心強大,「義利之辨」(〈告子上〉,10),明徹於心的士子,孟子肯定地說:「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盡心上〉,9),一般黎民則必有待於君王發政施仁,「省刑罰,薄稅斂」,生活免於饑寒,壯者才得有暇日,修養孝悌忠信。這與管子牧民篇說的:「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意思相類。

然而人心的沈淪,是無時無刻不可能發生的,環境窘迫既可成為一種墮落的理由,富裕安逸一樣能令心志頹靡,所謂「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告子上〉,4),百姓一旦衣食無虞,生活免於匱乏,屬於初級需求的生存問題得到解決,努力的目標必會有所轉移,這也就是人異於其他動物的地方,人性不僅止於對生存需求的滿足而已,在心理上勢必有更高層次的想望,如自我實現、被肯定及尊重、對愛與自由的追求等,這一部份若沒有好好開發,很快就會產生空虛、無聊、煩悶之感,從而墜入感官嗜欲的競逐中,身而為人的價值便無從顯現。此現象在今日富裕的社會裡,更見普遍,而孟子當時能預見及此,疾呼「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滕文公上〉,4),可見孟子對人性的瞭解與關懷,深具前瞻性,已然超越了謀生層次,為政者固然要先安頓民生,但教育才是孟子真正關注的重點,若是養而不教,人性需求不升級,任其放逸怠惰,其所衍生的後患,將更甚於洪水猛獸。所以對於百姓先「養其口體」,「使民養生喪死而無憾」,只是「王道之始」(〈梁惠王上〉,3),而後「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滕文公上〉,3),以「養其心性」,這才是為政者繼養民安民之後,進一步以善教民、德化天下的「王道之終」。

與孟子有約
http://www2.kuas.edu.tw/prof/chi/mu/chap_3.htm

孟子實現世界大同之理想
http://ourartnet.com/Ru-Jiamengzi/ru008.asp?fbclid=IwAR1PUm4FCzwVjkPr-frG5o54UL6tdsUSTNLE3CwgZLCW_EdudKfz7O3v5t4

馮彬:孔子的東西,僅僅是徒有其表(仁學),儒學的風骨一直是孟子的思想在支撐。可以這麼說,孔子僅僅是儒學的門面。而孟子則是儒學的骨架、血液。孔子之道是教育大眾的為人之道,孟子之道卻是教育管理階層的大學問。

孔孟之鄉 - 孟子如何“被亞聖”?

  後代儒學大師們認為,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構建了以性善論為基礎、“仁政”為核心、重視內心修養為特色的完整的學說,影響深遠。《孟子》是儒學的重要經典,內容豐富,思想深刻,歷代註釋不斷,閱讀者、引用者難以統計。“內聖”與“外王”構成儒學的主題。孟子更多地關注和發揮了“內聖”這一側面。漢唐儒學重視禮制和教化,但“安史之亂”以及其後的社會現實表明,這種儒學作用有限,既不能真正“教化”人,更不能使天下長治久安,還難以應對佛教與道教的挑戰。馮友蘭認為,如要在儒家典籍中尋求一種可以抵消佛教影響,回答當時人們感興趣的問題的書,“《孟子》一書,實其選也”。這充分錶明,如果沒有外來文化意識形態的強勢衝擊,人們認識不到孟子的偉大。

  孟子生前並未受到重視,這與顏回生前就受到特別尊重不同。史書關於他家世記載也不詳實,只有“孟母斷織”和“孟母擇鄰”這兩個故事。孟子身後顛覆前輩的地位,追至一人之下,主要原因:他與孔子離得較遠,其學說易於突破。顏回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思想難免受到禁固,缺乏新意與張力,這是其一;進入中國的佛學需要利用“性善論”弘揚佛法,孟子的學說得到了有力的外援,這是其二;中唐的韓愈從道統出發首稱孔孟,南宋朱熹歸納“四書”,是思想理論界的重要整合,為孟子學說的地位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這是其三。

  孟子生前不得志,死後節節高,這與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軌跡如出一轍。而顏回作為孔子的好學生,最終沒能保住“亞聖”的桂冠,與他的生命早逝,也何其相似。

  直到今天,宋明理學、心學。其實都已經是孟子一脈的薪火在傳承,而孔子的東西,僅僅是徒有其表(仁學),儒學的風骨一直是孟子的思想在支撐。

  可以這麼說,孔子僅僅是儒學的門面。而孟子則是儒學的骨架、血液。

  然而,孟子真正的大學問,卻沒有得到歷代管理階層的真正認識、重用。

  孔子之道是教育大眾的為人之道,孟子之道卻是教育管理階層的大學問。(馮彬)

作者簡介:

馮彬,「鄒魯文明」文化概念首倡者,鄒魯聖地孔孟故里人,1982年畢業於濟寧師專中文系,山東省尼山書院首批講師,濟寧市鄉村儒學講師。

全文請見:
孟子如何“被亞聖”? - 孔孟之鄉 
http://www.kmzx.org/renwu/gushi/39854.html

【歐洲疫情】西班牙擬推出全民基本薪酬 或成全歐首例

西班牙政府表示,未來將會推出「全民基本收入」措施,計劃政府將在沒有預設條件下,每月向民眾提供薪酬,但金額可能會因年齡等因素有別。若落實執行,西班牙將成歐洲首個實行「全民基本收入」的國家。
西班牙經濟部長卡爾維尼奧(Nadia Calvino)周日晚(5日)接受當地傳媒訪問時,表示政府計劃推出「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不過並沒有提及實施日期。她指當局計劃盡快推出幫助民眾,更期望「全民基本收入」不是單次性,而是成為永久性的措施。

全文請見:
【歐洲疫情】西班牙擬推出全民基本薪酬 或成全歐首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t1937&aid=132627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