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夏國疆域新證
2011/06/13 04:52:10瀏覽731|回應1|推薦3
夏國疆域新證

 

  關於夏代的疆域問題,歷來是史學界的爭論熱點,目前關於夏代國家疆域的所在大體有以下三種說法:

  1、傅斯年的說法:“夏之區域,包括今山西省南半,即汾水流域,今河南省之西部、中部,即伊洛嵩高一帶,東不過平漢線,西有陝西一部分,即渭水下游。東方界線,則其盛時曾有濟水上流,至於商邱,此便是與夷人相爭之線。”[1]目前史學界持此論者較多。

  2、以河南偃師二里頭為中心的地區[2]。 史學界同意這種說法的人不少,尤其是考古界持此論者較多。

  3、楊向奎的說法:“夏在中世以前之政治中心實在今山東、河北、河南三省間,而以山東為重點。”[3]“中夏以前,啟以後,夏之政治中心在今山東,其勢力及於河北、河南,晚夏則移居於河東及伊洛,東方仍有孑遺。”[4]目前學界持此論者不多。

    關於第一種說法,顧頡剛在對有關夏代的一些地名進行了全面考訂後,曾有一段論述,足以否定此說:“總合其一代觀之,夏都不可能在今山西。故山西之為大夏必在夏亡之後,商歷年六百,夏族之變化多矣,昔其事蹟未克留下,所留下者惟其地名,我輩只得憑藉地名以作猜想矣。”[5]

    對於第二種說法,目前的爭論比較大,但是說這裡是夏文化或者說是夏人的度邑,都缺乏堅實的文獻依據,關於這個問題,筆者有專文論述[6],此不贅。

筆者認為,關於夏代國家疆域的問題,第三種說法最有說服力,史學界識之不深者,蓋因持此論者如顧頡剛所言“只得憑藉地名以作猜想”,未免有管中窺豹之嫌。 筆者不揣淺陋,擬從整體上來探討一下夏王朝國家疆域之所在。

 

一、夏朝故國的名稱

  《說文》雲:“夏,中國之人也。”但是,許慎所說的這個“夏”應該是指“諸夏”,也就是周人及其有血緣關係和親緣關係的諸國, 《左傳·閔公元年》:“諸夏親暱”,杜注:“諸夏,中國也。”週人自稱為“夏”或“有夏”,因為他們是夏人同姓分支,把他們勢力的中心區域稱為“中國”,金文中寫作“中或”,《何尊銘》曰:“惟珷(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余其宅茲中或(國),自之薛(乂)民。'”是周人稱其居為中國也。

  不過,“中國”一名似乎唐虞夏之時即有,也是指當時人的主要居住地,如《孟子·滕文公上》曰:“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蹟之道交於中國,堯獨憂之。……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又《滕文公下》:“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使禹治之。”又《史記·河渠書》:“《夏書》曰:'禹抑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然河菑(災)衍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時為務。”可見古人把唐虞夏時代人們所居之地也叫作“中國”,所以說夏朝人稱為“中國之人”也是有根據的。  

  郭沫若認為夏人本來是居於中原的:“夏民族當為中原之先住民族,然自遭殷人驅逐以後,……有一部分(或其全部)朝北方遷徙了。”[7]此說是確鑿無可易者,蓋夏人本居於中原,湯伐夏桀,夏人戰敗,被商人驅逐到了今山西、陝西一帶,故今所知夏之地名有些在陝晉,是因為夏人逃避於此而將故國的地名帶過去的,非其故地,楊向奎說:“古人遷徙往往把舊居的地名也放在新居,有些山川河流的名稱亦可以任意搬遷”[8],其說得之。 但是古代中原範圍廣大,夏人居於何地呢?

  夏人最初的國家叫做“土方”,《詩·商頌·長發》:“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楚辭·天問》:“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方” ,郭沫若云:“餘意此'土方'當即卜辭中所常見之敵國名'土方',……朔、馭、土古音均在魚部,則所謂土方當即朔方、馭方,知此,則所謂土方即是夏民族,夏字古音亦在魚部,夏、土、朔、馭一也。是則'禹敷下土方'當為禹受上帝之命下降於土方之國(即後之華夏、禹跡、禹甸、禹域),以敷治洪水。”[9]殷墟卜辭中恆見“土方”之名,乃殷商之敵國,胡厚宣有專文論證卜辭中之土方即夏民族,認為“土通杜,杜通雅,雅通夏,是土即夏也”[10],但是,卜辭中的土方已經是遠徙西北之後的夏人,此土方已非其故國之地也。 《詩·長發》說湯伐桀“九有有載”,《叔夷鍾銘》雲:“虩虩成唐,有嚴在帝所,敷受天命,剪伐夏嗣,敗厥靈師。伊小臣惟輔,咸有九州,處禹之堵。”這是說成唐(即成湯)受天命伐夏,打敗了夏的軍隊,在伊小臣(即伊尹)的輔佐下,完全的佔據了九州,居處於“禹之堵”,這裡面所說的九有、九州、禹之堵實際上就是夏人之國。 根據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古代對夏國的稱呼有夏、土方、朔方、馭方、九州、九有、禹跡、禹甸、禹域、禹之堵等等。 土方最早應該是在今天的山東歷城東北的華不注山一帶,《書·堯典》載帝堯“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可知道朔方(即土方)是在幽都附近。 幽都是一座山名,就是現在的華不注山,又稱華山、金輿山,其下有華泉,華水出之,北注於濟水,朔方即在此地[11]。 土、朔、馭、夏和華古音都是在魚部,讀音相近,其方國很有可能就是來源於山名。夏人就是在土方的基礎上壯大勢力,建立了夏王朝。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indeed&aid=5317479

 回應文章

琴歐洲--34F爆乳魔女袁曼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夏禹治水在冰河末期 
2012/05/31 16:02

     夏朝建立之前 夏禹至水之地 有一派說是在寧夏 治的水是寧夏的弱水

  夏這樣講 有可能是月氏民族 也就是土方 月氏要用閩南語發音 發肉支之音 是國語發音 這是錯誤的 古漢語較接近客語或是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