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14 10:15:09瀏覽5994|回應0|推薦5 | |
日本人針對某件事實公開陳述的理由,決不是真正的理由。其背後一定隱藏著其他動機或是更深一層的、不可告人的秘密。這種情況在戰爭中和政壇上尤其多見,舉個例子,明治維新時期的戌辰戰爭、佐賀之亂、西南戰爭等;近年中日雙方圍繞領土主權而展開爭論的釣魚島問題,全部都可以用第一句話來概括:對外宣稱的理由絕不等於事實。 歷史是一面鏡子,站在明亮的鏡子麵前可以清楚地倒映出人的形象。眼睛不夠大?割!鼻子不夠高?墊!通過不停的對照、調整,人類可以變得越來越漂亮。但是如果這是一面哈哈鏡呢?照著哈哈鏡裡整出來的五官還能看嗎?歷史是由勝利者寫成的。每一位當權的統治者都不會允許在位時出現對自己不利的傳聞、記載等,他或與他站在同一條陣線上的幕後黑手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清除、歪曲這些事實,這就導致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朝代所記載的歷史都不可能是100%真實可靠的。如果一味地讀“正史”——也就是教科書上所教的歷史,你永遠也無法正確把握真正的歷史到底是怎麼樣的。從真正的歷史中我們可以吸取教訓、總結經驗,然而在虛假的歷史中我們什麼都學不到。 日本人捏造歷史的行為從古墳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關於那古墳裡埋的究竟是些什麼人,都是什麼時候埋進去的,直到今天仍然處於禁止調查的狀態。以《日本書紀》為首的史書,將日本歷史篡改得面目全非。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捏造歷史的功力更上一層樓,很多我們熟知的高風亮節的維新英傑,其實都是掛羊頭賣狗肉被“打造”成了大英雄。如果有哪位志士穿越到現代站在大家面前,拍著胸脯說道“在下一生從未做過任何虧心事!”那麼大家不用猶豫,可以沖上前去一把揪過,左右開弓就賞他兩記響亮的大耳光。明治維新時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真善人,人人都是陰謀家。 幕末時代的動亂、人心的浮躁、治安的紊亂、對政府的不滿等情況,與我國的現狀十分的相似。那麼日本這個國家先後經歷了幕末動亂、明治維新、戌辰戰爭、西南戰爭等一系列內亂,它為什麼能那麼快就完成脫亞入歐?坂本龍馬為什麼被暗殺?天皇血統到底有沒有被混淆?東京遷都背後所隱藏的真相又是什麼?山口縣怎麼就出了那麼多位總理大臣?日本政府至今仍在極力掩蓋的到底是什麼秘密?這個秘密給現代的日本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本文將步入幕末時期後日本發生的各大事件背後所隱藏的黑幕一一揭開,給大家講述日本這個國家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變故後才發展成為現代化經濟強國的。
上面的照片通稱“弗洛貝奇照片”,明治二十八年(1895)被史學家、宗教家戶川殘花以“佐賀藩的年輕人們”為題刊登在《太陽》雜誌上,之後又在明治四十年(1907)大隈重信監修的《開國五十年史》中,也以“「致遠館」弗洛貝奇及其門弟”為題揭載。大正三年(1914)的《江藤南白》中也引用了此照片,以“佐賀藩的學生”為題進行了說明。 照片一經面世後就在日本掀起了軒然大波,直到今天仍然是各抒己見、爭論不休。上面一共拍攝了46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坐在最中間的外國人——荷蘭係無國籍猶太人弗魯貝奇,這張照片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這張照片為什麼會引起瞭如此之大的轟動呢?因為這張照片中網羅了公卿、商人、教師、武士、幕臣等,而這些人全部都是推翻幕府、對明治維新作出巨大貢獻的大功臣。昭和四十九年(1874)肖像畫家島田隆資在《日本歷史》雜誌上將此照片上的人物敲定為以高杉晉作、西鄉隆盛、坂本龍馬等為首的維新志士22人的合影並發表了論文,兩年後再次於同雜誌發表論文續篇,並將拍攝時間推定為慶應元年(1865)。對於為什麼初次面世時會將他們介紹成佐賀藩士,島田氏說明:是因為照片中人物身份特殊、立場複雜,故而採取了偽裝手段。 但是這個學說並沒有被學會所接納,不過在佐賀市的大隈紀念館中卻將其做為照片的說明進行了引用。 另外在昭和六十年(1985),自由民主堂的二階堂進副總裁將這張照片帶進了議會場,發動議員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平成十六年(2004)在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經新聞上揭載了印有這張照片的陶板販賣廣告,業主聲稱此照片是由弗洛貝奇的子孫所贈,拿到手的時候就已經記載了全部人物的名字。 那麼這些志士都是誰呢?
而這兩個人分別是大久保利通(左)、西鄉隆盛(右) 看完照片上的名單,大概有很多熟悉歷史的讀者都會感到後背發涼。這照片中可說是群英薈萃,網羅了倒幕派、佐幕派、公卿、幕臣,各種身份不同、立場不同,敵對狀態的志士們齊聚一堂,甚至還有“明治天皇”。那麼這張照片到底是怎麼回事?究竟是何時拍攝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秘密? 針對這一點網上的各種口水戰持續了數年,理所當然地分為贊同和否定兩派。首先是否定派的代表站出來留言: “這照片明顯有問題!上面有明顯的合成痕跡,它一定是假的!” 的確,用“合成”來否定一張照片的真實性是最常見的手段之一。可是需要搞清楚的是這張照片的面世時間,1895年。眾所周知第一台電子計算機是在1946年發明的,當然在這之前也不可能存在PS技術,如何合成?難道在一百多年前日本就已經具備了不使用電腦就可以將照片完美合成的技術了嗎?顯然不可能,因此這個說法只不過是沒有常識的人提出的牽強的反對,毫無可信度。 發現“合成”的說法站不住腳後,否定派便開始搜尋其他證據,照片的拍攝地點便成了重點調查工作之一,在經過多方對比、確認後,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的準教授高橋信一提出了拍攝地點為日本照相館的開山祖師——上野彥馬的攝影棚,而拍攝時間應為慶應三年的說法。高橋氏稱:“讓這麼多身份、立場各異的人聚在一起是不可能的,這是極為不符合常理的。上野彥馬的攝影棚是明治元年(1868)至明治八年( 1876)進行使用的,慶應元年(1865)時攝影棚和照片應該都是不存在的,但一些人仍然將照片中與維新志士長得相似的人物想像成其真身,還引起了一系列的大騷動。我就是為了解開這個誤會才對這張照片進行研究的。” 上野彥馬是日本最初的攝影家之一,也是日本第一個戰地攝像師。他的攝影棚是在明治元年(1868)才開始建造、使用的,慶應年間的確不存在。但是攝影棚不存在,照片就不存在,這個等式成立嗎?現實情況是這張照片確確實實地存在著,而且還活生生地被展示在大家的眼前,這要怎麼解釋?話說回來,誰能保證這張照片就一定是在上野彥馬的攝影棚中拍攝的? 但是反對派針對這張照片表示了強烈的否定態度,激進者更是聲稱這張照片中除了弗洛貝奇博士以外所有人都不是真的,又將上述照片進行了二次調查,並重新貼上了志士的名字。
不管怎麼說,目前對於照片的拍攝時間出現了兩種說法:慶應元年(1865)和明治元年(1868)。反對派所主張的其中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坐在照片中央的、弗洛貝奇的女兒(兒子?)。實際的情況是,如果這個孩子是弗洛貝奇的女兒,明治元年的說法就比較可信,如果是兒子,那麼則是慶應元年的說法比較可信。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對比一下這兩個孩子的年齡。弗洛貝奇博士的次女艾瑪生於1863年2月4日,長男威廉生於1861年1月18日,而照片上的小孩看起來大概四、五歲的樣子,如果她是艾瑪,明治元年時五歲,如果他是威廉,慶應元年是四歲,所以這個孩子的性別竟成為了判斷照片年代的關鍵證據。 然而反對派卻一口咬定這個孩子就是艾瑪,並聲稱她拍照時所穿的格子狀禮服是連衣裙,硬是將照片的拍攝時間鎖定在了明治元年(1868)。
請大家看下放大照片,就這種分辨率,能清楚地分辨出這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嗎?所以在這裡我們也可以像反對派一樣強調“常理”,按照常理來分析,一百五十年前,世界各地的女孩都是以長發為主流,(不分東洋西歐)家長基本不會從小就讓她留短髮。 對此一些反對者指出,“幕末年間治安太過紊亂,外國人很容易遭到攘夷志士的暴力對待,尤其是女孩。因此弗洛貝奇博士刻意將他的女兒裝扮成男孩子的形象,以躲避志士們的魔爪。” 但是這又是自相矛盾的說法。她已經被剪了短髮掩飾女性特徵,可家長居然又給她穿上連衣裙暴露她的性別,這合理嗎?而且如何能判斷出這個孩子所穿的是連衣裙呢?我們都知道女孩子服飾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品就是蝴蝶絲帶,而男孩子才會佩戴江戶川柯南的那種蝴蝶結。大家注意看圖中這對父子頸間所繫的,都是男士用的蝴蝶結。因此可以推定這個孩子是弗洛貝奇博士的長男威廉。 照片中目前已被確認為本人無疑的共有以下幾名。 岩倉具定、岩倉具經、江副廉藏、中野健明、中島永元、大隈重信。 岩倉具定、具經兩兄弟自不必說,岩倉具視的兩個兒子。 江副廉藏:東西煙草株式會社的創始人,靠著煙草生意大賺了一筆。 中野健明:外交官、大藏官僚。 中島永元:與岩倉使節團隨行訪歐,後任元老院議官、貴族院議員。 大隈重信:參議兼外務大臣、大藏卿、內閣總理大臣、貴族院議員,同時他還是早稻田大學的創始人。 慶應元年和明治元年中間只差三年,但我們為什麼要如此糾結照片的拍攝時間呢?那是因為它關係到造反前和造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政局,如果是慶應元年所拍,那麼說明“明治維新”這個大陰謀在數年前便已進行得如火如荼了。而且這張照片的保存地點也十分耐人尋味,因為它曾經弗洛貝奇博士的手被鄭重地保管在美國五角大樓裡。從這便可得知它絕非一張普通的照片這麼簡單。 接下來就要說到照片中最重要、也是爭議性最強的人。西鄉隆盛、大室寅之佑(明治天皇)。
照片上的這個穿黑斗篷的男人在人群中極為搶眼,這個就是被認定為西鄉隆盛的人。 相信很多人在看到上述疑似西鄉隆盛的照片後都會覺得驚訝,西鄉隆盛不是這樣的嗎?
然而事實是:西鄉隆盛從未留下過任何一張照片,現在的“西鄉像”全部為意大利畫師Edoardo Chiossone所做的肖像畫。而且Edoardo Chiossone本人與西鄉隆盛素未謀面,他是將西鄉的弟弟西鄉從道、表弟大山嚴的長相特徵相融合,再加上自己的修改後畫成的。幾張畫像的共同之處就是“胖”。直到現在我們還會半開玩笑地說“西鄉胖子”,可見這個經典的形像已經深入人心。他真的很胖嗎?真正的西鄉隆盛的長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明治四年(1871)奧地利總領事曾在英國大使館與西鄉隆盛進行過會面,他是這樣描述的: “西鄉有著赫拉克勒斯(希臘神話中最著名的英雄)般強壯的身軀,他擁有充滿知性的雙目,他顯得那麼的神采亦亦、精力充沛,雖然穿著上比較隨意,但全身散發著一種軍人特有的氣場。”——《世界周遊記日本篇》。 看過了曾與西鄉會面的奧地利男爵(總領事)對他外貌的描述之後,讓我們再來看看上面的畫像。充滿知性的雙目在哪裡?難道只有樓主一個人覺得那是某種動物在待宰時的憂鬱眼神嗎?而且“強壯”不等於“胖”,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至少在明治四年的時候西鄉還沒有發胖。 其實明治新政府是封殺了西鄉隆盛的真容,並不斷放出假畫像來迷惑民眾,經過多年洗腦的民眾自然而然地以為西鄉隆盛長得就是這個樣子。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發表聲明,證實西鄉從未留下過任何照片,沒有任何一張畫像能夠準確地描述他的容貌。但直到今天日本的教科書、歷史遺跡說明、歷史偉人說明、宣傳冊等還是固執地貼出這些畫像,並聲稱“這就是西鄉隆盛”。這種行為讓人不禁感嘆:這個國家到底是怎麼了? 然而更讓大家疑惑不解的是,日本政府為什麼要封殺西鄉隆盛?那是因為這張弗洛貝奇照片中照出了最不應該出現的人——明治天皇。 接下來是這張照片的焦點,位於正中央(弗洛貝奇父子下方)的大室寅之佑。
大室寅之佑(左)與明治天皇(右)照片對比。 大家看到這裡可能更摸不著頭腦了。這大室寅之佑怎麼和明治天皇長得一模一樣?他到底是什麼來歷? 先把結論放在前面。其實大室寅之佑是長州奇兵隊——力士隊的成員,經過“狸貓換太子”之後將真正應該成為明治天皇的孝明天皇之子——睦仁親王換下,登堂入室成為了日本第122代天皇(詳情會在後章敘述)。 無論這張照片是拍攝於什麼年間,對於新政府來說明治天皇出現在上面就是最糟糕的事態。因為無論明治登基前還是登基後,混在一群志士中梳著武士髮髻、手持武士刀拍攝照片,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是無法瞞混過關的。數年後,明治新政府的重臣們突然想起自己曾經拍過這麼一張照片,如果照片被公諸於世,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大家慌成了一團,趕忙聚在一起召開秘密會議,並採取了兩種補救措施。 這第一種是當務之急: 緊急回收明治天皇的全部照片。 明治七年(1874)春,新政府規定:持有、販賣、沖洗、複製明治天皇的照片屬於大不敬,一經發現立刻問罪。命令下達後立刻徹底搜查了全國的照相館,回收了所有明治天皇相關的共計六種照片,導致至今現存的明治天皇照片(是指真正在鏡頭下拍攝的照片,不是所謂的“禦真影”那種複製畫)僅有兩枚。不僅是照片,連郵票、紀念冊等都不允許使用天皇的頭像,甚至是硬幣上也從未用過。明治天皇以厭惡照相而著稱,然而這“厭惡”的背後是否有隱情呢? 第二步補救措施,便是封印西鄉隆盛的容貌。正巧這位西鄉也是個重度的照片厭惡者,由於種種原因他也幾乎沒有照過照片,明治新政府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即使這張照片日後重見天日,他們也可以光明正大地說這不是西鄉隆盛,你們看,真正的西鄉不是留下了許多畫像嗎? 但光留下畫像恐怕無法深入人心,要想徹底封鎖消息、給民眾洗腦,那就需要下一帖猛藥。 明治二十六年(1893)由宮內省出資、全國西鄉粉絲捐款在東京上野公園正式建造了西鄉隆盛的銅像,但在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的峻工除幕式上,期盼以久的英雄銅像亮瞎了所有人的雙眼。
這是在搞笑嗎?參與了眾多戰爭、叱吒政壇的英傑西鄉隆盛,就這樣被塑成了穿著浴衣、牽著吉娃娃散步的猥瑣中年胖大叔。西鄉的妻子系子當時面色大變,指著銅像大喊:“這不是我丈夫,我丈夫不是這樣的!”然後又低下頭小聲說他從沒牽著狗散步之類的話。西鄉隆盛的弟弟西鄉從道從後面輕輕拉了一下嫂子的衣袖,暗示她不要亂說話。 不得不承認,新政府的民眾洗腦進行得十分成功。強大的氣場、赫拉克勒斯般強壯的身軀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身材肥胖、大腹便便牽著狗散步的中年大叔,真正的西鄉真容已經完全被新政府在歷史上抹消了。不遠萬里從全國各地趕來瞻仰英雄銅像的粉絲們,在看到這個形像後大多小聲滴咕:“這就是西鄉隆盛?怎麼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 因為西鄉從未留下任何照片,光靠口述記錄無法100%的掌握他真實的樣子。但是熟悉西鄉隆盛的人都知道,他的兩大特徵是:黑斗篷、竹鞭。
上圖為身披黑斗篷、手持竹鞭、疑似西鄉隆盛的神秘男人,幕末時代除了西鄉以外沒有發現其他人著用斗篷的記錄。 下面終於要開始進入正題、介紹佔據最主要位置,也是這張照片的主角——弗洛貝奇博士了。 很多人都將從幕末到維新之間一連串的事變、反亂總結為日本內亂,其實不然,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自己都太高估日本人的能力了,光憑一群日本人成就不了這麼重大的變革。明治維新實際上是一場“內外混合亂”,它的背後隱藏著外國勢力,也就是在小說中被戲稱為“倒幕外國人禦三家”的三個隱藏BOSS:弗洛貝奇(Guido Herman Fridolin Verbeck)、薩道義(Ernest Mason Satow)、格洛佛(Thomas Blake Glover) 這三個人在秘密倒幕、建立明治新政府的大陰謀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維新決不會成功。不要說中國人,就是熟悉這三個隱藏BOSS的日本人恐怕也不很多。要想解讀明治維新背後的陰謀,必須要從這三個外國人開始著手。這三個人都是何許人也呢?首先來說說弗洛貝奇——明治維新大陰謀背後的關鍵人物。 “倒幕外國人禦三家” 弗洛貝奇小傳 弗洛貝奇是對日本貢獻度最大、影響力最深的外國人,沒有之一。此人姓名全稱是Guido Hermann Fridolin Verbeck,荷蘭出身的猶太人,22歲的時候來到美國,不久後便正式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隨著安政元年(1854)的日美和親條約、安政五年(1858)歐美諸國通商條約的簽定,日本正式打開了緊閉的國門向世界接軌。弗洛貝奇跟後來擔任駐日英國大使帕庫斯的猶太人叔父是舊識,正是從這位猶太人那裡聽來了關於東洋的事情,使他對日本這個國家產生了興趣。巧得很,在日本開國之際,美國改革派教會決定向日本派遣三名宣教師,弗洛貝奇便立刻報名應徵,並順利地得到了這個資格。 幕府雖積極採取了開國政策,但現時點對於基督教的禁止令還未解除,於是他只能以英語教師的身份入國,從中國上海經由海路來到日本,踏上了長崎的土地。他幾乎立刻就愛上了這片土地,他對長崎的第一印像是:“伴隨著日出,展現在眼前的長崎美景讓我失去了所有語言能力,我找不到任何詞彙用來形容它的美麗,這是我至今在美國、歐洲都未曾見過的絕美景色。 ” 弗洛貝奇是個語學的天才,母語荷蘭語自不必說,法語、德語、英語都十分精通,而且多才多藝,小提琴和國際象棋也都非常拿手。最初只是在長崎的一家私塾擔任外語教師,隨著名氣越來越大、評價越來越好,其才華終於被幕府看中,以年薪洋銀五千元、石高一萬石的天價工資特聘為幕府洋學所的教師,這在當時可是享受著大名的待遇。第二年更是水漲船高,年薪升到了七千二百貫,與右大臣三條實美同等級。不僅如此,弗洛貝奇還多次前往佐賀藩經營的藩校致遠館進行外出授課,很多附近的學生都是慕名而來,而他除了外語以外還教授天文、科學、築城、兵法,學識淵博的弗洛貝奇的確是不折不扣、當之無愧的博士。 明治二年(1869),弗洛貝奇又為開成學校的建設盡心盡力,之後擔任大學南校(後來的東京大學)的教頭,三月二十三日從長崎出發來到了東京。明治六年(1873)辭去教頭一職,正式以太政官顧問的身份活躍在政界,主要負責各國憲法的翻譯、憲法草案的起草等;明治十年(1877)年辭去元老院顧問一職,在此期間他參與的兩件對日本人來說極為重大、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是不平等條約的改正以及岩倉使節團的外國訪問。 按照正史的說法,條約的改正是涉澤榮一和前島密所製定的草案,但實際上背後卻有高人指點——弗洛貝奇。 日本在安政年間先後與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荷蘭、德國、意大利、瑞士締結的《通商修好條約》是不平等條約,是在諸列強的威逼利誘之下被迫簽訂的,而且條約上沒有期限,這也就意味著日本不得不永遠向這些國家低頭。 到了明治五年(1872)好不容易才等來了一個可以針對條約改正的交涉機會,因此新政府決定藉此機會向諸列強宣告日本新政權的交替並使其認同,弗洛貝奇也在關鍵時刻找到大隈重信,提出了日本如要使外國列強認同、接受自己,必須先實現近代化與國際接軌,加入文明國家的行列、與列強擁有同等立場後才有實現這個願望的可能。在這里弗洛貝奇提出了個建議,若要迅速實現現代化、邁入先進國家的行列,就需要走捷徑。這個捷徑便是學習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將它們照搬到日本的改革體制中並加以二次改革,“脫亞入歐”便指日可待。 隨後,弗洛貝奇將這個宏偉藍圖交給了岩倉具視,於是便有了政界要人傾巢出動前往歐州各國進行視察訪問的、震驚世界的大事件——岩倉使節團的外國訪問。不僅是岩倉使節團的行程,連編制、隨行人員、目的地、調查方法等都是弗洛貝奇一手操辦,其用心之良苦和新政府對其之信任顯而易見。 岩倉具視將弗洛貝奇提出的“使節團訪歐”一事當成機密封鎖了消息,而弗洛貝奇自身也甘願當個低調的幕後策劃人,對於此事從未洩露半句。 然而弗洛貝奇官場上春風得意,私下卻有著十分尷尬的難言之隱。 他的國籍問題。 前面已經提到,弗洛貝奇是荷蘭人,1852年乘船來到了美國。但荷蘭的法律規定,五年之內如不歸國便視作自動放棄公民權利,剝奪其公民資格。於是他長駐美國的第六個年頭便正式失去了自己祖國的國籍,並在無國籍的狀態下跟人生的伴侶瑪麗亞結了婚。而當時美國的法律是在駐三年便可以提出國籍申請,申請上交五年後批准,也就是說前後共需要八年的時間。但1859年弗洛貝奇作為宣教師來到了日本,此時距離他可以拿到國籍的期限僅差一年。這一年之差,便使他再次成為了無國籍的浪人。 弗洛貝奇是真的很愛日本。在日本的這些年他當然迫切地想要成為日本國民,但此時他屬於無國籍狀態,原則上是不被允許擁有日本國籍的。為了使夢想變為現實,明治二十二年(1889)弗洛貝奇再次來到美國向外務省提出國籍申請,但被外務省以“對於非美國公民人士無法頒發護照”為由拒絕。但基於他對日本所做出的功績,明治二十四年(1891)由曾經擔任箱館戰爭總指揮、蝦夷共和國總裁的榎本武揚(此時已被招安成為外務大臣)給他頒發了特許狀,並給其全家人下達了“永久居住”的特權(也就是現在的“永駐權”),雖不是正式的國籍,但可以每年更新,於是弗洛貝奇在進入自己人生第61個年頭的時候總算是解決了自己“入籍難”的問題。 1898年3月10日,弗洛貝奇68歲的時候因以及病發作在東京的自宅去世,於三天后在東京芝的日本基督教會舉行了盛大的葬禮,棺材由政府的近衛師團儀仗兵護送至青山墓地,連埋葬的費用都是明治天皇所出。可以說,弗洛貝奇是唯一一位受到日本政府、皇室如此厚待的外國人。 再發個大室寅之祐的
搜了! 明治天皇的照片,仔細看了,是神似大室寅之祐
已經不是神似的問題,對比五官基本一致,而且耳朵的形狀也基本一致…… 話說親找到的不是照片,這個應該是所謂的“禦真影”,一共有十六種,也就是意大利畫師%¥@- -先將明治天皇畫在紙上,然後再用相機去拍的。真正的明治天皇照片只有兩張現存,據說明治天皇一共就拍過兩種照片:一種是古裝版,一種是現裝版,還是在外國人強烈要求下不情不願地拍的。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