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1 00:55:06瀏覽5126|回應64|推薦372 | |
黑月是個吃不胖的典型,十年前還吃肉時是個瘦子,而至今吃了十二年素,依舊是個瘦子,奇怪的是,吃素以來,常常有人這麼對我說:''妳就是不吃肉,所以才會長不胖。'' 雖然,當我還吃肉時,從來沒有人對我說過:''妳就是吃肉,所以才會長不胖。''
黑月一向喜歡躲在幽暗處觀察別人,今天居然以談論自己的身材為此篇文章的開頭,你們一定以為我曬昏了頭,不不,這阿爾卑斯山區正是深冬季節,氣溫低於零度,我頭腦冷靜得很,我用冷靜、清晰的聲音回答道: 誰說吃肉的人才會壯碩?你們可知道,當今地球上最狀碩的陸地哺乳動物就是素食者?! 而這陸地上最狀碩的哺乳動物就是:大象。 當今地球上只剩兩種大象,一種是非洲大象,一種是印度大象(亦稱亞洲象),印度大象比非洲大象嬌小些,體重大約可重達5000公斤,身長大約可長達6米多,非洲大象,體重大約可重達7500公斤,身長大約可長達7、8米,至於大象的一般身高,大約可高達近4米。 而這身重數噸的龐大動物是個百分之百的素食動物,他們主要吃草跟樹葉,必要時也食用樹枝、樹根、樹皮、果子等較堅硬的植物,由於身軀龐大,一隻大象的平均食量大約每日200公斤,每天大約得花17個小時攝食,除此以外,水是很重要的生存元素,一隻大象的平均飲水量大約每日70到150公升。 因此,誰說吃肉的人才會壯碩?請見下圖,這是一張很尋常的觀光照片,這隻百分之百的素食動物,背部正扛著數個極可能是肉食性的觀光客,孰壯碩孰不壯碩? 大象說起來也挺長命的,如果無意外情況,野生大象一般可以活到六十歲左右,歐洲最長命的動物園大象活了61歲,但是根據資料,世界上最長命的大象是台北動物園的大象,活到86歲,由此說來,肉食並不是決定壯碩或是長命的關鍵。 大象跟其他動物有一個很明顯的差異,亦即,大象懷胎長達20-22個月之久,換句話說,將近兩年,而且一次只懷一胎。 而嬰兒小象才一誕生下來,體重就已經超過一百公斤,身高約一米,小象吸母奶長達4年,在12歲到20歲之間才達到成熟年齡。我在網路上找到很珍貴的胎中小象之照片(照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照片是經由4D-超聲波處理方法攝取而得,下面這張是胎中小象第一個月的照片: 下面這張是胎中小象滿118天的照片: 下面這張是胎中小象滿一年的照片: 大象是群居動物,但是群居的象群只包括母象跟未成熟之幼象,成熟的公象(大約12歲)必須離開自幼群居的象群,或是單獨生活,或是與其他公象形成散落的小群體,牠們只有在進行交配時,才會短期加入母象領導的象群,一般說來,如果不受侵襲而必須自衛,大象基本上是和平的動物,但是公象卻偶而有攻擊其他動物或人類的行為,公象的侵略性行為讓我忍不住這麼想,一隻小象跟媽媽、阿姨、嬸嬸、奶奶、姊姊、妹妹、弟弟們生活了十幾年,然後有一天,這隻長成青年的公象卻被家族告知,必須離開象群,孤單生活,我忍不住這麼想,這種被驅逐的感受會是公象易怒的侵略行為的原因之一嗎? 當然,這可能是我一廂情願的擬人化想法,但是幸好我對大象如此擬人化的想法並不是孤單的,很多生態學家在他們所做的大象觀察研究裡,最後都不約而同產生了如此擬人化的研究結果,例如,有關大象的''哀悼''行為。 所謂大象的''哀悼''行為是指,象群對死亡同伴的哀悼,下面這個影片是生態學家在非洲一個肯亞國家自然保護區所進行的大象觀察研究,影片中有一隻尚年輕的四十歲母象死了(一般大象可以活到六十歲),所有的象群都聚集在死象身邊,看起來好像是在開哀悼大會,這哀悼大會長達十二個小時之久,其中一隻小公象似乎不肯相信這隻母象已經死了,多次嘗試用象鼻及象牙推動著死象,想讓牠再度站立起來,而當牠用粗壯的象蹄碰觸母象時,我們幾乎可以說這是一種溫柔的撫摸。 另一派反對擬人化的生態學家卻認為,大象集聚死象身邊的行為,也有可能只是大象驚訝於這尚年輕的母象突然死亡的表現,因此影片中象群的表現與情感無關。 雖然,目前尚無法客觀證明大象是否跟人一樣具有情感,但是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大象的腦子很大,與海豚、人猿同屬哺乳動物裡最具智慧的野生動物,於此我又想起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達爾文認為,動物跟人一樣,可以感受喜悅和痛苦,快樂和不快樂,而恐懼、憤怒、驚訝等喜怒哀樂的情感,可以提高一個物種的生存及進化的機會,因此,相信大象有哀悼能力的學派認為,大象類似人類的情感表現就是大象進化的結果。 另外,生態學家也在觀察中發現,大象可以在不同哺乳動物的骨頭堆裡,辨別出大象的骨頭及象牙,當牠們發現了象之遺骨,牠們會撫弄骨頭有時長達一整天,請見下面影片。 而生態學家甚至在觀察中發現大象有''守靈''的行為,英國生態學家Ian Redmond在肯亞國家自然保護區給象群配上GPS追蹤器,當其中一隻母象被毒蛇咬死以後,大象就群集在一起哀悼,但是大象仍須攝食,因此牠們每天在天黑以後就離開象屍去尋覓食物,攝食之地有時可達八公里路程之遠,但是每天牠們會沿著原路,以每小時五公里的時速於中午時刻回到象屍身邊守護,當地土著總是這麼傳說,守靈的象群對想掠食象屍的老鷹、獅子、豹等動物,必群起攻擊。 說到這裡,就必須順便提及神秘的大象墳墓,而要提及大象墳墓,就必須先對大象的牙齒有所解釋。 大象的牙齒分兩種,一種是長於上牙床之門齒,亦即我們通稱的象牙,象牙一般只用來扯樹皮,或是作為嚇唬敵人的武器,另一種牙齒是臼齒,是大象用來攝食的牙齒。 大象的臼齒跟人或其他動物的長法不一樣,我們人的牙齒是從牙床下方垂直往上生長,大象的牙齒卻是從牙床後方往前生長,當這前方的臼齒用壞時,後方的第二顆臼齒就會在逐漸往前冒長時,把第一顆臼齒撞掉,如此這般,掉了一顆舊牙,長出下一顆新牙,直到第六顆臼齒也脫落時,就不再長新牙了。 使用第六顆臼齒時,大象也近六十歲了,當牠的第六顆臼齒掉了並且長不出新臼齒時,牠就無法咬嚼粗硬的植物,於是,牠不再跟象群家庭四處遷徙攝食,牠單獨留在一個水澤區,繼續攝食水澤區較細軟的植物,直到牠終於老死,因此,在水澤區常常可見到四處散佈的象骨,而路過的象群常常會在水澤區停留一段時間 ,徘徊著並不斷撫弄地上殘餘的象骨,如上面影片所顯示,這也就是一直來被神秘傳說的大象墳墓之實情,說穿了也就不神秘了。 但是,令人驚訝的是,大象即使四處遷徙,卻依舊能記得曾經到過的大象墳墓,牠們總是在很多時日之後依舊找得到通往大象墳墓的原路,而牠們也記得曾經到過的攝食區、水源地。 大象還有一個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特質,亦即,群居的大象總是由一隻年紀最大的母象領導,這隻領導的母象一般已經無生育能力,換句話說,已經達到更年期了,年紀大約四、五十歲,但是由於豐富的生活經驗,使年輕的象群必須依賴於牠的領導,這是動物界很少有的現象,牠們所採取的似乎是''越老越智慧''的社群結構,而如果以我們人類的語言來形容大象的這個社群結構,大概可以這麼說吧:原來大象也懂得''尊老敬賢''啊! 最後我只想簡單地說,大象是一種不以殺掠方式求生存的和平動物,是一種智慧的動物,是一種可能具有情感的動物,幸好,為了象牙而殺戮大象的獵行已經國際性被禁止了,幸好,馬戲團的大象表演也逐漸不再風行了,至少在我生活的歐洲,由於人們對馴服動物的虐待方式不再視為理所當然,因此以動物表演為主的傳統馬戲團已趨於沒落。 德文有句俗話:''Leben und leben lassen'',意思是,自己活著,也讓其他生命活著,我相信,這世界還是有很多人已經自覺到人類的傲慢,而懂得尊重其他的生命,或許正是因此,下面這個影片會受到眾人之喜愛,至今已經被點聽50多萬次了,以此''大象之歌''與朋友們共享生命之美好。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