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06 22:59:41瀏覽996|回應2|推薦9 | |
《芭比》《奧本海默》在全世界轟動,買兩張票看兩片的芭本海默Barbenheimer運動方興未艾,但竟出現拿芭比與核爆蕈狀的網路迷因,日本人不爽了!我也想起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美國核武對平民大屠殺,台灣人又該如何看待呢? 過去台灣的主流論述都說日本人被美國丟兩顆原子彈”罪有應得”,但我看了不少相關紀錄片後,很難理解美國所謂”以此避免日本跟美國軍人總玉碎”之類的更大災難,小時候我也覺得日本卡通為什麼那麼奇怪,結局總要來個宛如核爆的蕈狀雲大爆炸,其實這背後都是有原因的。 記得我小時候看《科學小飛俠》(日語:科学忍者隊ガッチャマン)時,惡魔黨被科學小飛俠打敗後,不管是自爆或被爆,都會出現一朵大大的蕈狀雲,這些被爆炸的都是”惡魔黨",當然小孩子也不會同情這些死難者。隨著年歲增長,美國那套”使用核武是為了終止戰爭”的悖論,讓全世界核武擴散,以色列在美國秘密扶持下有了核武,並且澳、英、美三國軍事聯盟AUKUS,又把核子潛艇擴散到南半球,還把可攜帶80枚核彈頭的核子潛艇停靠韓國,反正美國人八成這樣想: “美國人對非美國人使用核武就必然正確!” 由於美式文化、美國價值的強勢,又加上日本過去作為侵略國,大家也沒看到受害者被原爆的慘狀,所以在日本以外地區同情日本的人並不多,台灣素來作為美國價值的輸出地,也幾乎全盤接收美國那套”原爆止戰論”,但這些年來,包括蘇貞昌在內的政客也強調台灣當年被轟炸的慘況,例如蘇貞昌當年聽到韓國瑜唱夜襲就想起美軍對岡山大轟炸。可見,台灣人也慢慢能理解,戰爭以人民為目標並不正當,但台灣人仍然始終並沒有真正站在日本原爆受害者那邊,譴責美國人的無差別大屠殺。 蘇貞昌當年聽到韓國瑜唱夜襲就想起美軍對岡山大轟炸,其實沒搞清楚不管是韓國瑜的父執輩或在中國的中華民國都無能進行對台灣大轟炸,包括飛機、炸彈乃至作戰計畫也輪不到中國人作為主要參與者,但若以此做為起點,或許台灣人至少能明白與平民受害者同一陣線才是對的。 基於此,美國對於長崎廣島平民的原爆,當然是戰爭罪行,以此作為網路迷因也是一種抹殺被害者的暴行,就像當年日本對於重慶大轟炸,許多台灣人以馬英九參觀相關畫作製作的網路迷因圖一樣,都非常沒有同理心及反人類。 我個人對於日本被原爆的看法,隨著年紀漸長而改變,十幾年前看到一則新聞:台灣有一位唯一倖存的原爆受害者醫師王文其,他在受害64年後終於獲得日本政府的補償,自由時報的報導提到,原子彈的核爆中心就在醫院後方,方圓500公尺內無人能倖存,就算是住在距離原爆中心15公里遠的王文其多位台灣學弟包括林中鳳、戴懷德、蘇百齡等人,沒有任何外傷,卻在半個多月後陸續因輻射感染而一一死亡,王文其的生還被認為是奇蹟中的奇蹟。 請問,這些如同王文其的一般人,美國用原子彈炸他們,對終止戰爭有甚麼意義呢? 所以我也不懂,為什麼現在台灣要美化二戰時期台灣人的戰爭犯罪,例如陳千武獵女犯的故事可以被千奇百怪的演繹,好像台灣人獵捕女性做為慰安婦的背後還有甚麼不得已或與被害者”相濡以沫”,” 獵女犯”這個詞彙不就是一個認罪自白了嗎? 台灣當年作為日本太平洋戰爭的受害者與加害者,不能作為伊索寓言中的蝙蝠,像蔡英文李登輝一樣在日本人面前就「日台戰士皆為同袍,生死與共,榮辱同擔」,然後又在台灣大談被轟炸,平民被害與從軍台灣人豈能混唯一談? 最後回到《芭比》、《奧本海默》與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我看了不少《芭比》、《奧本海默》相關討論,其實《芭比》原本跟這個原爆迷因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芭比》電影官方Twitter帳號,曾經回應網路上的一張芭本海默圖片,還補上一句「Its going to be a summer to remember」,那顯然背後的意識就非常不堪入目了。 這則是台灣人在跟風芭本海默Barbenheimer時應該想到的。 最後簡短談談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 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最後一幕是飾演老婦人的村瀨幸子在雨中出走,口中喊著原子彈來了、爆炸了,提醒著電影外的日本人勿忘原爆,如果被原爆的日本人無辜,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那句「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不也是美國使用核武的戰爭責任嗎?Blackjack 2023/8/3 電影官方親回「芭本海默」原子彈迷因 日本網友怒抵制:奪走多少人命? 徐如奕 2023年7月31日 週一 下午8:37 電影《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在北美同天上映,掀起網路迷因風潮,戲院也將兩片看板放一起。(AFP) 電影《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在北美同天上映,掀起網路迷因風潮,戲院也將兩片看板放一起。(AFP) 近來兩部討論度很高的電影《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上映,兩片劇情、風格截然不同,卻掀起「Barbenheimer(芭比海默,或稱芭本海默)」風潮,歐美網友更紛紛將芭比劇照與原爆、蕈狀雲P圖合成,甚至吸引《Barbie芭比》官方帳號前去留言,但日本網友認為這是在消費當地人經歷核爆的痛苦,因此建立主題標籤「#NoBarbenheimer」抵制。 《奧本海默》(英語:Oppenheimer)劇情講述二次世界大戰人物「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故事,片中提到主角研發原子彈、執行試爆過程,由於話題敏感,讓日本人想起「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歷史事件,目前該片尚未決定日本上映的檔期,《Barbie芭比》則預計在8月11日於當地上映。 《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雖在北美於同天上映,但兩部作品的劇情、風格、拍攝手法截然不同,網路上為此掀起「Barbenheimer」迷因,讓原本要互相競爭的兩部電影,變成水幫魚、魚幫水的雙贏局面,票房意外都很亮眼,很多觀眾也選擇一口氣看完兩部作品,就連湯姆克魯斯,也購買兩部電影的票前往戲院觀看,引發劇迷熱議。 因為「Barbenheimer」效應,許多歐美網友將兩部電影的演員與場景合成在一起,將芭比與原爆、蕈狀雲P圖合成,還有人趁勢推出週邊商品販售,有日本網友發現《Barbie芭比》官方帳號竟跑去回覆「芭比海默」相關貼文,寫下「a summer to remember」等文字,觸動日本網友傷痛之處。 《Barbie芭比》官方帳號回覆「芭比海默」貼文,引起日本網友撻伐。(翻攝自推特) 《Barbie芭比》官方帳號回覆「芭比海默」貼文,引起日本網友撻伐。(翻攝自推特) 不少日本網友認為《Barbie芭比》的行銷團隊言行不妥,紛紛灌爆官方推特,有日本人留言,「我們從不對 911事件或納粹開玩笑」、「你們知道蕈狀雲下面發生什麼事、奪走多少人生命嗎?」,更建立主題標籤「#NoBarbenheimer」抵制。 文學大師陳千武《獵女犯》改編音樂劇「熱帶天使」 楊烈化身老作家說書 2023/05/03 聯合報/ 記者楊起鳳/即時報導 音樂劇「熱帶天使」改編自台灣文學大師陳千武短篇小說集「獵女犯」,融合作家本人經歷,自傳色彩濃厚,講述日治時期台灣青年兵被派駐南洋,與當地講福建話的慰安婦譜出艱困虐戀。楊烈特別化身老作家說書,他看完小說震驚,「陳千武本來是個文人,但他曾在日本學校是柔道隊跟劍道的代表人物,然而去到戰場居然變得這麼無奈。他講過一句話,『我變成連自殺都不敢的人,我是一個很懦弱的人』,可以想像那世界有多可怕,讓這麼強勁、有文采的人講出這種話,這部戲讓我想要越挖越深,好奇心驅使我想要更了解那個世界。」 雖沒體驗過真正戰場,但楊烈年少當兵時也有過實際操練經驗,「我剛到馬祖就遇到砲擊,當場宣布不要下船,聲音就在耳邊跟頭頂上而已,是非常實際的經驗,感覺真的來到第一線!」他還聊到夜間行軍演習,「不是說刺激而已,還真的有點恐怖!」他們必須配槍帶彈藥、全副武裝圍攻山頂奪旗,走未開通的山路或海路,走在背後就是海的峭壁上,摸著前人的肩頭往前進,然而為了要模擬戰時而不能開照明,因此常常有人受傷,「旗號旁一定有敵人駐軍,如有燈光,排長就會下令開空包彈模擬射擊,雖然是象徵性的,但太近打到還是會受重傷。我當時是負責丟假手榴彈的,但有阿兵哥拔彈銷後應該要3秒內丟出去,他因為害怕捏太緊導致姿勢錯誤,丟手榴彈丟到手斷掉都有。」 外島當兵除了離戰場很近,還得面臨情感上的孤寂,楊烈就目睹以前老士官長曾為了慰安婦爭風吃醋,「老士官長常會去叫做『831』的特約茶室,算是一個官方單位,任何軍人購票後都可以去,士官長一但動了情,只要有阿兵哥去尋歡,先不說有沒有跟女生發生情感,只要一看到就會眼紅然後發生衝突!」被兵變更是家常便飯,「常聽到從台灣寫信來說分手,甚至通知已婚,阿兵哥連挽回的機會也沒有,想寫封信過去,信還會被抽檢,有的牽扯到軍機例如報告到所在位置,信也直接作廢寄不出去。」倒是最近他連絡上21歲當兵同袍,回想起當年幫對方追求馬祖當地小9歲麵店女孩的趣事,「我那時是班長,幫同齡朋友告白,剛好女生也有點意思,半推半就真的來見他。」 「熱帶天使」改編自文學大師陳千武經典小說集「獵女犯」,音樂劇將於5月5日至7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四場,詳情請洽OPENTIX售票網站。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