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中一中學生抄襲報告又公審音樂老師:對名校陽性崇拜、對音樂課鄙視,從蔦松高中魏幼謙哨角匠新匠心談起
2022/06/28 20:30:32瀏覽902|回應0|推薦8

台中一中學生在某音樂課因報告與老師衝突,當時各媒體把焦點集中在「報告南北管中一中師竟怒稱是牽亡魂」,似要形塑學生是台灣文化捍衛者,但又有報告抄襲及霸凌老師的案外案,日前我看了哨角大師魏幼謙的紀錄片,想起林修正退休副教授迴護對台中一中學生「那僅是一個音樂課。並不是升學必考科目。學生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及吳忻穎前檢察官討論中一中事件卻未談到過去這位老師長期被校園霸凌及中一中學生大量抄襲的問題。這都反映出台灣教育的徹底失敗,以下就先從台灣社會對升學名校的「陽性崇拜」談起:

圖片說明:哨角大師魏幼謙的紀錄片,相關圖片均翻攝於公視三台。

圖片說明:吳忻穎,我們需要行禮如儀的「尊師重道」教條,還是「平等互重」的尊嚴?

圖片說明:林修正退休副教授在新頭殼發表「台中一中音樂課事件」

一、對台中一中艷羨的「陽性崇拜」:抄襲報告沒關係,因為「那僅是一個音樂課。並不是升學必考科目」

這批台中一中學生自稱努力做報告,不滿報告被教師「打斷」,但檢視其報告根本缺乏原創性而且是把別人心血從網站上完整的剪下貼上,在任何一個正經看待其研究領域的教師眼中,應該都無法接受這種踐踏學術尊嚴的報告形式,但我們可以發現,台灣諸評論者對堂堂升學高中學生願意花時間從網路上剪貼抄襲已經很「敬佩」,甚至捨不得批評,這大概是台灣文化獨有的「名校崇拜」,宛如「陽性崇拜」的情結。

過去在台灣的中小學教育中,所謂的「升學班」經常挪用「不重要」的課程如音樂、體育、美術去替數理英文「補課」,現在一些私中私小也會這麼搞,這種台灣長期存在的升學主義,就會存在許多家長、學生乃至社會一般認為「某些課不重要」,甚至教授堂而皇之「那僅是一個音樂課。並不是升學必考科目」的歧視性發言了。

換做在台中一中學生的表現上,就是把抄襲剪貼當成「很努力」,偷來的東西也可以當成「學術成果」,這種荒謬的情形甚至演變成連媒體都要維護其「發表的權利」

圖片說明:台中一中學生公開其引起爭議的報告,翻攝自中國時報。

圖片說明:台中一中學生公開其引起爭議的報告,翻攝自中國時報。

二、甚麼樣才是認真的本土音樂研究與報告?以【匠新匠心】昂揚青春哨角號 #魏幼謙|蔦松藝術高中音樂班學生為例。

日前我看公視【匠新匠心】昂揚青春哨角號介紹手工哨角工藝師魏幼謙,裡面除了訪談他之外,更從魏幼謙的生活環境、過去歷史一一分別介紹,還有他何以會去製造乃至改良哨角,哨角的音色如何,都有介紹。

哨角作為寺廟必備的樂器,魏幼謙因為住北港朝天宮後方,20歲時加入朝天宮的震威團哨角會,後來開始運用板金技術修理改良,大甲鎮瀾宮媽祖廟曾一口氣訂購36支,全台約一半銅哨角都出自其手,無論是紀錄片或報導都有介紹。

蔦松藝術高中音樂班學生還在老師指導下,用各種西方樂器與哨角結合演奏,學生們在一開始無法發揮哨角的音色,到後來可以與其他樂器共同演奏,最後在廟前公開演出,而魏幼謙老先生就坐在前面聆聽,充分表現出傳承的意義。而魏幼謙老先生已於2021年2月28日過世,所以這個紀錄是「絕響」,這部紀錄片也格外具有意義。

如果從探討研究台灣傳統音樂樂器的角度來看,關於這部片的介紹算是簡介,但關於哨角該介紹也有介紹到了,而魏幼謙老先生本身在北港出生,曾為台籍日本兵,他也不限於只做哨角,但哨角是他最出名的工藝品。

魏幼謙老先生介紹哨角時,有談到其音色,也提到哨角在神明會、慶典、迎樂鬧中的重要角色。魏幼謙老先生曾參加過哨角隊,由於當年哨角均來自大陸,廟方要他幫忙修理,他基於長年接觸相關工作,便於六十歲接下相關維修工作。

接下來片中轉到音樂班的部分,老師介紹哨角音程是Si升Fa,然後與學生討論與管弦樂團合作的可能性,又問大家有沒有興趣學這個樂器,之後北港威震團團員彬哥教同學們吹奏哨角,也有魏幼謙老先生大兒子接棒維修哨角的畫面。


音樂老師范詠喨說要思考哪一個樂曲才能運用,既可以與其他樂器互動,又能發揮哨角特色…。總之,這一段經歷,更讓魏幼謙老先生技癢,重新在製作一支哨角,他甚至吹奏了他作的一支哨角。

片尾,學生們先用機器做的哨角快閃演出,但這讓魏幼謙老先生非常不高興,所以學生們跑來跟他借八支真正手工哨角,在這場於媽祖廟前的演出中,哨角表現出應有音色。

魏幼謙老先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才叫做用心!

相對的,台中一中學生上網抄襲剪貼他們所謂的音樂課報告,有臉自稱很用心,還上網公審看不下去的音樂老師,然後媒體幫這樣的學生痛批老師,甚至還有教授說「那僅是一個音樂課。並不是升學必考科目。學生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難道,台灣的音樂就應該被這樣對待嗎?台灣的軟實力是「軟爛」、盜用、剪下貼上嗎?

正常人不會奢望台中一中任何一個學生有藝術高中學生的億萬分之一水準那樣親自演奏、踏查去認真對待音樂,但明明是拾人牙慧的奧梨子卻想假蘋果,這是瞧不起音樂,不尊重老師又藐視同學,更是把台灣社會當白痴!

我相信台中一中絕無可能有任何學生願意像蔦松藝術高中音樂班學生一樣付出類似心意、努力去為教授所謂「那僅是一個音樂課。並不是升學必考科目」的音樂課來作歷史傳承、發揚的努力,但既然沒有心去作,向台灣社會謊稱「用心」,媒體也在未查證之前幫忙圍剿,前檢察官不談音樂教師長期被歷屆中一中學生霸凌,連教授也認為「那僅是一個音樂課」!

難道,台灣文化的台灣價值就是,號稱「升學高中」的學生的「標準」就是把「升學考試要用的科目」念好就好了,其他行為包括抄襲報告也要被媒體與各界狂舔?

圖片說明:中一中男學生集體霸凌音樂女老師影片被揭露,翻攝 中時。

Blackjack 2022/6/25

哨角工藝師魏幼謙辭世 全台一半哨角出自他手

14:35

2021/03/12 中時 周麗蘭

全台首位手工哨角藝師、95歲魏幼謙上月底辭世,他無師自通以薄銅片焊接、串聯製作出哨角,能吹出多個音階,國內有超過半數的哨角出自他的手。魏幼謙大師告別式12日舉行,縣長張麗善特前往頒發表揚狀。

魏幼謙出生北港鎮,12歲學習修屋頂鈑金技術,平時喜歡動腦筋修復損壞的器具,他家住北港朝天宮後方,20歲時加入朝天宮的震威團哨角會發現團內有12支清朝時期購自泉州的銅號角殘破,他突發奇想用板金技術修理,同時改善缺點,讓共鳴更嘹亮。

後來他動手打造全新哨角,摸索3年捨棄鑄模方式,直接把整塊薄銅片研模、裁剪、焊接、修整,純手工作出哨角和喇叭口,更輕巧好吹、音階更多,可謂工藝極致,大甲鎮瀾宮媽祖廟曾曾一口氣訂購36支,全台約一半銅哨角都出自其手,一輩子專注其中。

中華文化總會2016年拍攝「匠人魂」六支紀錄片,第一支就是向魏幼謙致敬。同年,雲林縣府也把將魏幼謙的保存技術列冊。

雲林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指出,魏幼謙大師去年高齡94歲仍積極參與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計畫,包括2020年雲林縣府與公共電視合作拍攝「匠新匠心」系列紀錄片;接受《神工傳藝:雲林北港地區/傳統工藝職人》系列套書專訪;參與2020年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為哨角工藝留下珍貴的技術與經驗。

魏幼謙大師2月28日辭世,今(12日)舉行告別式,縣長張麗善特前往頒發表揚狀,表彰老人家的對哨角藝術的貢獻,文化部文資局傳藝民俗組長林旭彥也出席慰問。

#哨角 #工藝師 #魏幼謙 #辭世 #大甲鎮瀾宮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