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2/14 15:39:00瀏覽1846|回應0|推薦15 | |
著名眷村作家蘇偉貞曾寫過一篇文章「眷村的盡頭」,十分動人,在結尾她寫道: 於是,我選擇記錄下來。「只要是眷村的就好」,這是眷村文學最後一筆形容與肯定句。我瞭解,眷村人在離開眷村多年後心底仍會低喃這一句:「只要是眷村的就好」。 不是眷村人,卻有著「君自眷村來,應知眷村事」的類似悸動,蘇偉貞說:有一群人…年節時家家戶戶一定祭祖卻無墳可上…他們有著少見的姓…總有媽媽跑掉而不是經過離婚擺脫村子,(或者說逃離這種生活)…讀著那篇具體而微的眷村故事,總感到似曾相識,不過,卻是負面的部份居多。曾寫過兩篇:外省人的神主牌、藍與綠、本省與外省、黑皮與白牙 …還記得父親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帶回來我們家的「神主牌」的,他小心翼翼的寫下我們的姓,由於不知道祖父母是否安在,在牌位後面也沒有寫上他們的名字,那時我們還很小。每到過年前,他總會很細心的擦拭神位與供桌,三大節祭拜時總會拿著香唸上一陣子,媽媽說爸爸在用家鄉話跟他們溝通,我總也沒聽清楚他說什麼,只覺得那時的爸爸很重視這個儀式。知道祖父母已經過世後,他終其一生也沒有回過他那魂牽夢縈的故鄉,他總說,他要等母親身體好起來後再一齊回去。… …家附近有個老兵,父親在世時曾經有次遇到他,老兵要求父親替他買個饅頭,買回來後看到他狼吞虎嚥的吃著,父親認為那個老兵兒子待他不好…,後來這老兵在家中上吊自殺。另一個老兵也走了,留下半俸給他的老伴,有次她向鄰居哭訴被我聽到,原來她的半俸被兒子媳婦拿走了,日子過的很辛苦。還有個老兵的印尼老婆跑了沒有子女,他生前跟他的老鄉很好,沒想到這老兵生病時才被發現他戶頭已經沒錢,房子也被過戶,原來這個外省老鄉跟一個本省人合謀吞他的財產… 沒有人「應該」遇到這些事,但總是有人遇到了,是外省人才有的經歷?還是他她們有著獨特而敏銳的心靈能感受並寫出這一切?許多悲歡離合是不是也發生在「非外省人」的生活中呢?黃昏的故鄉、蘋果的滋味、看海的日子、悲情的城市…,還有那些有家歸不得的鄉愁,原來不只在外省人身邊。 然而,也許是欠缺那麼樣細膩的筆法,或是沒有這種才能,看到「眷村文學」時,常覺得過分耀眼甚至於「刺眼」,眷村真那麼好?真的只要是眷村的就好? 唐吉訶德把風車當成巨人而與之決鬥,有人看到我的作為如此形容,最近寫下的眷村系列不是嗎?如今的台灣,或者說現在的兩岸華文世界,莫不為「只要是眷村的就好」的神秘甜美氣氛所陶醉。也許是愧疚、可能是警覺,少數的聲音又會說還有那些眷村外的人、還有大陳義胞、還有類眷村的違建…,台灣外省人很多樣! 終究一切會過去,多年以後台灣再也不會有「本省外省」之分,但這一刻我所想的:朱天心「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那女子說「只要是眷村男孩就好」的「浪漫」只有眷村女孩懂,蘇偉貞「只要是眷村的就好」也只有眷村人懂。我仍不願說「只要是眷村的就好」… 眷村的不一定就好,不是嗎? Written by blackjack Link: |
|
( 時事評論|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