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看錯了施明德嗎?
2006/09/11 10:03:03瀏覽292|回應0|推薦0

這幾天,有很複雜的心情。

 

當看到施明德在指揮車上帶頭比倒扁手勢,或在貨櫃上看他開心地接受民眾的歡呼時,這種複雜更難言。彷彿,群眾已無領袖,而是領袖已被群眾帶著走(或許,我已太熟悉施明德的悲情形象而不適應吧)。這兒說的倒非客觀的層次,畢竟倒扁總部還有完整的決策小組,而是一種心理上主觀的層次。或者,更露骨一些,「不排除選總統」之類的話都隨時有可能從施明德的口中蹦出的那種緊張,我不是說施明德有這種野心,而是一旦落入自滿的情境,領袖是比群眾還盲目的。雖則,從媒體中,我也搞不懂倒扁總部是自滿還是失望,當號稱三十萬,甚至追加到三十五萬人的預期人數,實際只來十二、三萬人這種在台灣這幾年算小兒科的人數時。

 

有些媒體記者或名嘴努力吹噓這次活動「自發性」「無政黨動員」,所以人數「震撼人心」。這種說法是大有問題的。試問,過去有幾個群眾運動有接連一個禮拜主要媒體連續一週免費頭條造勢?而這次的反貪或倒扁主題比起過去的運動在民意的容受度和民氣更是普遍佔到優勢。不要忘記,這裡是台北巿,向來就是反扁藍營的大本營,況且,這又是交通便捷的大都會,並不是農業縣。參與人數的嚴重落差,倒扁總部應該嚴肅思考,是什麼讓預期的力量出不來,要如何在運動的論述、行動上的嚴肅性、被信任感及組織動員的規畫上加緊著力,否則,這只會是另一場的三一九抗議集會。

 

媒體力量很重要,但不能只靠媒體24小時連線,再幾天當媒體發現閱聽大眾已經開始對於這種過度報導倒胃時,運動者有否私密的動員管道,有否自我再生的續航能力和意志?至少看來目前是沒有,這可由一個號稱號召人民用靜坐力量幹掉統治者的活動,到了深夜竟然十多個指揮領導者無一在場,而運動的精神領袖,也就是那個喊要殉道的人,跑去睡在VIP房車裡。

 

廣告人站在第一線叫賣創意,讓許多理念認同的中立群眾猶豫要否現身,而活動伊始,運動領導群的「無獻身意含」讓運動減少失去感動人心的素質,這二者,都是信任危機。

 

畢竟,如同流行的一個觀點,綠營人士造反最能讓陳水扁下台,倒扁行動若滿足於在活動現場還找得到朋友,而非去擴散行動支持群,就會犯了戰略和戰術背反的錯誤了。

 

運動領導者適度的謙卑也是有需要的,除非已有基層組織作背景,「下達全國xx令」之類的話(「號召、呼籲」之類的用詞較適合),說來要小心,我不認同李家同的論點,但他憂心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在這種「你死我亡」的對抗中,如何做社會發展的損害控制也是運動領導者要考慮(當年林義雄反核行動固執,但反對他的人幾乎無法口出惡言)。特別在一個一開始就以「和平非暴力」做訴求的運動,如果運動領袖過早講抽象而偉大的語言,表現不出沈穩的特質,要期待出來的力量擔「背叛本土政權」指摘的風險來聲援你,機會會變得很小,因為人家也擔心出來聲援你,結果你的方向又變了,到時候變成笑話的是他。

 

在週五圍城遊行之前,運動領導者要用嚴肅的議題和對話取代「阿扁下台」的口號激情,才能帶動更多不同出身,但在阿扁的事上生氣的群體願意行動支持。

還好,謝謝老天,這二天台北下大雨,支持者打死不退的畫面倒是為活動增加了感動人心的素質。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kfire&aid=44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