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1/06 21:31:28瀏覽1672|回應2|推薦17 | |
文/怡克納米斯 應母校經濟系系辦的邀稿,以系友的身份寫了底下這篇文章刊載在系刊上,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記得讀大學時,總是被灌輸自由市場與資本主義的思維,一直認為經濟學是實是性(positive),談「為什麼」的客觀事實,而非規範性(normative),談「是否」與「好壞」。直到畢業後,我腦袋裡的思維模式一直不脫自由市場與價格機能的基本思維,也就是說我不會去論「是非」,僅會去論「為什麼」。 Michael J. Sandel的前一本書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和這本《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在觀點上其實是相彷彿的,只是後者對於經濟系的學生而言,作者的論點可補足在傳統教科書中論及規範式經濟學,所不想談,或者是刻意被忽略的——道德這件事,究竟在經濟學家眼中被視為何物? 實是性經濟學因為不談是非,大多數論的是效用,更精準的說法是用貨幣來表現彼此的水準,所以,根本不會去碰到所謂的道德問題。 譬如說,黃牛票的問題,可以有道德問題,但自由市場本來就有黃牛票,一般來說,我們也會支持黃牛票市場的存在,用價格來分配資源是因為有效率,因此,兩派的論點其實是針鋒相對的。 舉十年前我看的一本書《百辯經濟學》(Defending the Undefendable )來論,作者Walter Block是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開宗明義就為娼妓、皮條客、毒販等這些「背德者」辯護。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看不下去,認為是鬼扯,但從經濟分析的角度來看,又有一番道理,而這本書恰巧就與Michael J. Sandel的論點彼此衝突。 我支持經濟學中最可貴的思維方式——答案永遠不只一個,這讓我們可以更有智慧的的去分析一件事情,看清問題的本質。 舉我在大學時修社會系的社會學和會心裡學為例,有時候我會與教授的意見相反,而在課堂上爭辯。譬如說,談到「亂世必用重典,綁票者死」這件事我就不認同,正因為在經濟分析上,會讓犯罪者的犯罪成本突然之間變成沈沒成本,結果,就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被綁票者一定得死的意外結局。但說到黑社會與收保護費的案例,我們又同樣支持,正因為從管理成本的角度來思考,黑社會收保護費,在較無序的社會中,對攤商而言,反而是件好事。 我雖然相信自由市場與價格機能不是最好的,但是,似乎還找不出更好的解決方案,Michael J. Sandel這本《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可以引發更多不同的思維方式,從道德觀來看所謂的「市場交易」。其實,經濟學下的思維,答案永遠不只一個。 這本書推薦給習慣思維,習慣找不同答案的經濟人。
已出版書籍:
怡克納米斯信箱:e-mail to me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