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塵封二十載的景華軒
2006/09/22 10:23:29瀏覽1417|回應0|推薦5

塵封二十載的景華軒

  如果說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看看楓樹腳的幾位阿公揮汗的演出,這二十多年來,塵封的老曲館景華軒重見在眼簾,對楓樹社區而言,景華軒今天的復出也正代表著傳統藝術逐漸復甦與受到重視。

  台中市南屯區的曲館以景樂軒成立最早,而景華軒成立有兩種說法,一曰約在民國十五年間成立,另一種說法是說成立於清末日治初期,詳細的成立時間已經不可考了。早期,景華軒有將近六十多人的規模,所聘老師的教酬是以公廟田地所收穫的稻米給付,不足的才由學員分擔,在學成之後皆可上棚演戲。楓樹腳的景華軒曾經風光一時,但在二十多年前彰化最後一次演出之後,景華軒便走入歷史,不再對外演出了。

  在這難得的日子裡,社區發展協會好不容易覓得僅存的五位團員,分別是呂俊義、黃正富、胡深潭、何小陽四位先生及何金枝爺爺,其中何金枝爺爺已經九十多高齡了,還耳聰目明,只是無法參與北管演奏了,其他四位都只能算是景華軒末代的學員。看看老團員好不容易聚在一起「重出江湖」,這幾位加起來歲數超過三百歲的老先生話起當年種種依舊不減昔時的神采,奏起北管來仍是意氣風發,畢竟這是難得的場合,再聚的時日又有多少呢?

  據黃正富先生說當年學北管的時候,景華軒的規模有三、四十人之譜,並由彰化集樂軒的老師到楓樹里開班教課,當年的學費學一管四個月一期就要一萬二千塊錢,儼然是音樂補習班。當年的老師還依稀記得是炎鍾老師、阿練老師及阿定老師,而詳細的姓名早已忘記了,當年的曲譜全是老師用毛筆的手抄本,現今卻已成為楓樹社區的老古董了。

  想想當年鳴金擊鼓的北管盛況,我想只有在這幾位老先生的記憶裡典藏。陳、周黃、籃何的五姓大旗也隨著塵封的記憶再度展現在楓樹腳的陽光之下。二十多年來封箱不見天日的歲月裡,重見天日之後依舊不減昔日的光彩。這幾面旗子的價值據何金枝爺爺回憶,以當年的物價一斗米四角的物價而言,一面旗子就要八十多元,如今看來這三面旗子所代表的也是楓樹腳的歷史軌跡,也是楓樹腳的寶貝。

  拌身、排場、唱曲及清一色男性演出,這是北管演出的內容特色,當然其中的旦角也是由男性擔綱。黃正富先生回憶當年在楓樹腳的一場拚場中,打對台的雙方曲館是輪番上陣,中途不休息的,直到分出勝負為止,而此時雙方也已經精疲力盡了。而分勝負的方法卻是很奇特的以聆聽觀眾的多寡決定輸贏,其中擔任評審的都是地方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不是議員就是立法委員,不然就是顯赫世家的地方鄉紳。

  目前楓樹腳景華軒已經不再對外集體演出了,其餘的團員也都只是客串性質的參與其他曲館演出。落日的餘暉斜映照在楓樹腳的三面姓氏大旗上,走過的景華軒歷史,嗩吶高昂的樂音依舊迴盪不已。

 文-鍾文榮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459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