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地球開始暖化?別鬧了!
2009/03/06 14:54:01瀏覽8032|回應20|推薦37

引用文章誘因之死

文/怡克納米斯

很多人所相信的事實,有時候只是一場鬧劇,或者說,只是以管窺豹後的部分事實而已,難以窺得全貌。我在六年前寫過這一篇〈誘因之死〉講的就是這個問題點,海豹獵人之死很可能只是一些人所觀察到的片面訊息,推倒出一個很嚴重的「想法」,然後透過媒體與政客的操弄,到最後,海豹可能沒減少,倒是海豹獵人減少了......

那麼,現在大家說的恐慌,地球開始暖化,北極熊即將滅種,格陵蘭和北極會完全融冰,海平面即將上升,甚至說人類即將滅絕,這些種種,到底有多少事實成分在裡頭?這的確難以得知,但看數據有很多方法,統計分析也有樣本問題,論證也有主客觀之別。

我們很難以完全得知,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事實,到底真假的程度如何?但無論如何,我們要懷疑,不是懷疑事實,因為事實沒有真假之分,只有描述事實的訊息有真假之分,要懷疑描述事實的「訊息」。

早之前,聯合報有一份翻譯一份國外報導指出:

暖化終止? 地球將再進入冰河期【編譯夏嘉玲/報導】 2009/01/13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氣候呈規律循環,全球暖化並非溫室效應氣體導致,而是氣候循環的自然現象。根據循環周期,目前相對溫暖的「間冰期」即將結束,地球將進入10萬年的冰河期。
俄羅斯真理報(Pravda)報導,科學家根據南極冰河冰核、海洋沉積物、地質紀錄分析和古生物研究,發現地球氣候有循環模式,約10萬年的冰河期結束後,就進入約1萬2000年的間冰期(interglacial period),然後再變冷,進入另一個冰河期。依據這個模式,地球目前溫暖的全新世(Holocene)即將告終,未來10萬年將處於冰河期。
據南極俄國沃斯托克(Vostok)研究站的冰河冰核資料圖,42萬年來,地球二氧化碳濃度直接隨冰河期循環增減,地球氣溫約每11萬年會出現一次和目前氣溫差不多的高峰,以這個模式推測,無論有無溫室效應氣體影響,地球快要進入下一個冰河期。
從這個冬季北半球積雪深度和低溫可能打平甚至超越上個冬季紀錄看來,暖化趨勢可能很快中止。北半球上個冬季積雪是1966年來最深,氣溫則是2001年來最低。
全球氣候循環論顛覆目前普遍認為的「人類導致全球暖化論」,即暖化是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製造溫室效應氣體所致,但真理報指出,人為暖化論的缺陷在於主要著重過去1000年來的氣候紀錄,忽略過去百萬年來的其他各種資料,流於偏頗。
沃斯托克冰核紀錄42萬年前至今的全球大氣溫度、大氣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效應氣體,以及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冰核資料圖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落後全球氣溫變化約800年,顯示是氣溫變化導致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目前的暖化是自然周期所致,二氧化碳濃度變高是因為海洋變暖,釋出較多二氧化碳,暖化是因,後者才是結果。
【2009/01/13 聯合報】

這份報導說,地球正在冰河期,而不是逐漸暖化。

同樣的,最近看完一本Bjorn Lomborg寫的一本《暖化?別鬧了》,作者就對世界上諸多持暖化危機的論述進行辯證,結果,作即發現即使如高爾的論述,很多也是片面之詞而已。這本書的評價相當兩極化,支持者認為作者提出全新的見解,反對者幾乎認為是鬼話連篇。

作者認為現在討論的全球暖化危機,是被誇大的無稽之談,但不是說作者不認為地球正在暖化,而是說在觀察一件事實時(尤其是自然現象),我們所知真的有限,太過獨斷的論述對於解決或者是改善地球暖化,根本是緣木求魚,甚至是浪費資源。

這本書一開始就來個震撼教育,說明北極熊的數目根本沒急速減少,減少的只是部分族群,其他的族群反而是日漸壯大,作者更諷刺的指出,因為暖化死亡的北極熊每年只有15隻,但被人類射殺的數量卻高達49隻。

這本書雖然寫得很專業,讀起來不容易,大多是作者所蒐集的資料解釋而成,但作者也在詮釋一個經濟問題,就是機會成本,為了花銀子解決地球暖化的成本,根本無法解決暖化的問題,卻也造成其他方面的損失,這解釋資源排擠的問題,直指這些國家、政客,為何不好好徹底思考暖化的問題,卻只作片面卻無意義的政策。

地球是否正在暖化?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本書提供很好的論證材料,千萬不要看看一段影片之後,你就相信一切了......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這兩本書同列博客來百大暢銷書,及同列經濟學10大選書中唯一本土作者,同時也獲誠品推薦選書。

2008年9月1日,再度發表通俗經濟學《火星人經濟學,將艱澀難懂的經濟學,化成一篇篇有趣又好玩的經濟分析,用最簡單的邏輯,讓您了解最不簡單的事情!

Clicky Web Analytics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2715478
 引用者清單(1)  
2009/03/07 06:30 【馬克丁的奇想世界!】 『恐懼』是最好的行銷推手!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G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恕我直言
2009/03/07 12:16

不錯,「千万不要以为你表面看的事实就是事实本体而已」

在此同時,你以一本書的讀書心得為主題,引用似是而非的非専業科學論點,來否定全球科學家注意到的純科學的己知現象。恕我直言,你的回應解釋是搬石砸腳,自己就犯了這個錯誤。

基本來說。你不信全球暖化問題,所以隠指這是自己嚇自己。

我關心全球暖化問題有一段時間了,知道你是錯的。但是,其他網友未必有這方面的知識來判斷真偽。結果,「千萬不要看看一段影片之後,你就相信一切了....」這句話是不是反而誤導眾多網友,而相信全球暖化問題不是真的?如果他們因讀你的文章而不再重視環保節能,責任是不是在你?

你不是專業科學家,卻以非專業的身份來否定科學的已知現象,以及專業科學家對問题看法或猜測。全球暖化問題不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後果影響廣泛深遠。請問你這是不是不負責任? ( 我懷疑你是在為中國的嚴重汚染暗中辯護。)

讓專業科學家來研究探討解釋科學的己知現象。

在此同時,環保節能是對的事情,本來就是人人該做的。

 


成語言簡意賅,是千陲百鍊的人生精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怡克納米斯(bigcrab) 於 2009-03-07 12:40 回覆:
唉!这就是为什麽我说千万不要因为某个人一句话,一本书,一个观点,一部影片就左右大家的判断与逻辑。
很抱歉,贵兄从头到尾根本不知我所表达的意涵,我没说过我反对,或者是赞成,也没说否定,贵兄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倒是令人遗憾了,而您所前强诸的政治立场,很抱歉我无法苟同,你应该去追究的事实时的真伪,而不是跑来强说词说我说的真伪与否,这种说法,一点科学都没有。
至於最後那一句话,不用你说,大家都知道是对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09年不能用1987年的資料
2009/03/07 11:22
那最近要研究月球的東西
還得靠阿姆斯壯那時候帶回來的玩意
是不是更不可信?!
要不然最近去鑽的南北極中心點,跟過去會不同嗎?!
不懂、不懂
我只知道,要救地球只有人類死光光
所以還是先不要救地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Vostok冰心
2009/03/07 10:10
聯合報所翻譯的這篇文章, 雖然提到的確實是全球氣候研究中最重要的冰心, 但是描述的卻剖有斷章取義的嫌. Vostok冰心研計究是早自1987年就有的事, 所以一篇2009年的報導竟然引用如此古老的資料實在有點匪疑所思. 此外, 在該冰心的科學報導中, 確實明白指出過去四次冰期間冰期循環, 二氧化碳的變化僅在180-280ppm之間變化, 而199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的360ppm是前所未達的.
(參考1999年的科學簡報http://www.cnrs.fr/cw/en/pres/compress/mist030699.html)

我想Vostok的冰心重要點在於印證了冰期間冰期的自然規律, 以及人類所為已經超越了自然規律所應有的表現. 因此, 大家在關注全球暖化的議題的同時, 請務必小心任何媒體的報導都可能片面的引用或甚至錯誤地引用科學資料, 因此最好的方法還是回歸到科普雜誌, 同時增加自己的科學素養.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人為干擾與自然規律
2009/03/07 09:47
全球暖化絕對不是“環保人士只抓住一個個別現象“而隨便吐出來的鬼話. 這裡面有許多科學的證據, 但是因為一般人不會有耐心(也沒有能力)解讀科學資料, 所以演變成全球暖化好像是一個“嚴重論證中的問題“. 但它其實不是的.

“暖化別鬧了“這本大作的作者是一個社會經濟學家, 他看事物的觀點比較從統計的角度出發, 因此在引用數據的時候, 偏向以量制理. 但是, 對地球科學研究的人來說,(人為的)全球暖化的證據可以從很多個面向來探討, 無論從全球各地環境氧同位素近幾十年來的變化, 或是AIRS衛星資料顯示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增加, 或是從大氣的物理模型來推測, 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是無法否認的.

至於冰期間冰期的大尺度循環, 這確實是地球因為自轉與公轉軌道變化造成的自然規律, 但是這並不表示因為我們現在在間冰期的頂點->所以人為的全球暖化剛剛好可以抗衡下次冰期的來臨. 畢竟從間冰期頂點下降到冰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如果以前次進入冰期的速度推算, 125m的海水面下降要約9萬年, 也就是一年降不到1.5mm. 更何況“9萬年“的時間尺度對人類來說實在是不知有多漫長, 如果人類不能妥善控制全球暖化各種呈指數成長的趨勢, 在地球自然規律影響到我們之前, 已經先因為過度暖化造成的各種嚴重候果(糧食, 疾病等等)而先自取滅亡了.

阿卡迪亞斯基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全球暖化有可能,可是也可能沒有
2009/03/07 09:34
大致同意你說的。全球暖化有可能,可是也可能沒有,如你所說。全球暖化在科學上只是假設,二氧化碳和溫度之間若真有關係,之間的機制也尚屬未知。

我想補充的在這裡:現在問題在於,全球暖化已經不是單純的設科學問題,而已經演變成社會與政治運動,目的在向自由企業和資本主義挑戰。我這裡有一篇文章討論這件事。另外還有三篇在此。有空請來看看。


馬克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恐懼』是最好的行銷推手!
2009/03/07 07:04
有鑒於MAX你這篇文章的震撼,我有了一些心得,發表於部落格中,有空前去參觀,給些想法囉!http://blog.udn.com/stevenlai/2717914

馬克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作『違背良心』的事情就是真理!
2009/03/07 05:44
理論確實百百種,各有各的道理。但是,真理只有一個:就是不要作『違背良心』的事情就對了!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ㄏㄏ
2009/03/06 22:40
建議你看一本諸羅紀公園作者寫的另一本書..恐懼之邦
比這本講得更深入
什麼東西最好控制人民,就是恐懼,假設有敵人,假設大滅絕,假設淹大水.
舉個例子好了,你把南極整個拖到赤道上,請問多久會融化掉..
答案是50年,詳細數據請看[空想科學百科],裡面有計算,有空可以去研究一下
南極有多大,我這樣敘述一下好了,從離阿根廷最近的機場飛到南極的著陸點,開雪車
要開20天,每天開18個小時,才會到接近中心點的研究站.少被那些自認為環保的政客給騙了,我就不信上個網打MSN的人需要用到三台APPLE30吋螢幕,然後來跟我說他多環保...

另外,二氧化碳很嚴重,不管制人會死....
二氧化碳只佔大氣構成的萬分之2....工業革命後到現在只有不到三....
我講這樣就夠了...高爾當然有全力把他的圖表放大1000倍,就像我拿顯微鏡在玻璃上面找到一座山丘,然後告訴大家,他發現了一作比西瑪拉雅山還陡的山,在你沒想到的世界裡...

當然,沒人說因為這樣就可以亂丟垃圾,本人出個們回來整個口袋都是垃圾,我從來不亂丟.不過也沒到那種杞人憂天的地步..

另外高爾也說,自從工業革命後,地球的年均溫就慢慢上升...
他再說廢話...為啥有工業革命..因為天氣冷,要挖煤礦,所以才發名蒸汽機...等到小冰河期過了,天氣不慢慢變暖,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怡克納米斯(bigcrab) 於 2009-03-07 10:43 回覆:
没错,很多事实必须要去推敲出根据,但我们平凡人没办法像科学家们那麽专业,所以我们很容易接受到一些扭曲的事实,恐怖的是我们还无法辨认真伪。

GW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繼續汚染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2009/03/06 21:39

「地球是否正在暖化?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本書提供很好的論證材料,千萬不要看看一段影片之後,你就相信一切了....」

版主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主張忽視政府推廣環保節能,繼續汚染破壞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請問你喜歡家裡塞滿垃圾,殘破不堪,還是選擇乾淨整齊,賞心悦目?

環保節能是對的事情,本來就是人人該做的。 四周看一看,你小時候的接近大自然的成長環境現在還找的到嗎?你四周的人造垃圾是減少還是增加了?  你每秒呼吸的空氣品質是新鲜還是汚臭?

你非要等到耗盡所有資源,無路可走時,才問現在要怎麼辦?

不負責任的言行最令人厭惡。


成語言簡意賅,是千陲百鍊的人生精義。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怡克納米斯(bigcrab) 於 2009-03-07 10:40 回覆:
很抱歉,你可能没清楚了解我的原意就妄下评论。
世界上很多的辩证都是正反两方,我的原意是,千万不要以为你表面看的事实就是事实本体而已,同样的,我也没说过不要重视环保,过多的渲染与解释其实不是正确的解於方案。

mck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沒錯
2009/03/06 18:10
我並不是說不要環保 ,  但這些環保人士只抓住一個個別現象就說氣候暖化 !  其實氣候變更是多種因素 ,  連地球南北極都改變方位了 ,   光這種現象就可知道南北極冰層溶化不是光 CO2 的原因 .
怡克納米斯(bigcrab) 於 2009-03-07 10:41 回覆:
重视环保是地球公民的责任,但不要到处放话恐吓。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