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14 15:04:30瀏覽1016|回應0|推薦1 | |
學費高低與公平正義 蘋果日報評論版 92.07.19 鍾文榮 邇來,反對大學高學費的聲音幾乎成為一種輿論,但回歸問題本質,高學費一定不好嗎?低學費是一種福利嗎?恐怕有相當的條件。 台灣的大學現象一直存在一種現實情況,就是「國立」比「私立」好,入學成績排名高的比排名低的好。但是回歸事實,大學四年之後還需回歸就業市場,但就業市場的反應不一定是:「國立比私立好,入學成績排名高的比排名低的好。」 企業主認定的是一個大學畢業生能夠為企業帶來的邊際貢獻有多少?至於私立與國立的分別,或者是排名高低的區別,有些是企業主自身的刻板印象,並無法代表全部。這些證據,每年都有媒體雜誌進行統計,年年都在更新,當然名次一公布一定有很多大學校長相當不服氣,很顯然這樣的排名比大學入學排名重要的多。所以,本質上念大學是一種「投資」,不是「消費」,既是投資,就是在未來某段時間內可以回收,而回收時間的長短,在於大學四年認真程度的多少,加上一些機運。 本質上,若高學費是高教學品質,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我想調高學費並不會有太高的反對聲浪,即使是貸款求學,未來償債的能力也可以勝任。所以沒人會反對美國哈佛大學調漲學費,但是哈佛大學也提供獎學金供家境不好的就讀。但問題是,調低學費會比較好嗎?條件在於資源的有限,一定是要政府提高補助才能應付過去,補助款還不是從稅收而來。所以有可能的情況是不是多繳學費就是多繳稅款,狀況好像都差不多? 不過事實的情況是大家入學的條件和資源是不均的,根據一些研究指出家裡父母若是高學歷與高收入的子女容易上國立大學,反之就是私立大學。因為台灣學費的高低是因公私立而定,公立大學補助多,私立大學少本來就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公立大學不必反應「經營成本」,私立大學就要捉襟見肘。所以只要一有補貼的情況產生,本質上公平正義就會有質疑,考上私立的補貼公立的,但是考上公立的會擺明說我繳的稅比較多。但是有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條件上大學的家庭質疑可以考上大學的家庭,我有繳稅但是小孩上不了大學,這樣的機率只有一成五多一些。 在經濟論點上,學費的高低對於經濟環境不同家庭而言,其價格彈性是不一的。環境好的彈性很低,對高學費不敏感,反之彈性較高的就覺得非常敏感。合理的條件應該是學費自由化,取消對公立大學的補助,公私立大學依競爭條件爭取政府及企業補助,回歸市場機制的運作。但是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之下,讓「有資格」而「沒條件」上大學的家庭,透過低利的就學貸款補助供其上大學,這樣一定會更好些。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