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Q不Q有啥關係?
2006/02/14 14:59:43瀏覽736|回應0|推薦1
Q不Q有啥關係?
鍾文榮 蘋果日報評論版 93.03.23

時下很流行的網路即時通訊,對於一般網路族而言,就好像行動電話門號一樣,代表著每個網路族在網路上的通聯方式。就以ICQ而言,光看一個ICQ號碼就知道全世界使用者的排名,就好像男人聚會時看入伍梯次一樣,ICQ的號碼也代表著「梯次」,號碼越小顯示老鳥的程度越老。即時傳訊的軟體蓬勃發展之後所產生的社群效應,新加入者為求取得便利的溝通模式,亦會選擇使用。這就和語言一樣,當多數人使用英文當溝通工具的時候,為了適應或加入該族群與之溝通,就必須學習英文,這點道理是有些相通的。

根據國內網路市調統計,這些網通族在台灣大概就有六百多萬人,人數之多佔了整體網路使用人口將近七成,可以說幾乎每個會上網的人就幾乎會使用這種即時通訊軟體。同樣地,當一個族群形成社群效應之後,連同交談的語言模式都會開始脫離現有的結構,解離成一堆符號、簡寫、代號,迅速表達即時的感覺與情緒。就如 FYI就是for your information,ASAP就是as soon as possible,網路講求速度,字元也是一樣,只是編碼的方式改變了,但是解碼後所代表的意涵其實沒有多大改變。
不過,當溝通媒介改變之後,溝通模式通常也會跟著改變,就像網際網路發達之後,e-mail逐漸取代了傳統郵件,電子賀卡取代傳統紙卡;網路即時傳訊發達之後,通訊工具逐漸取代傳統電話,通訊工具生命週期不像過去是一段長時間的歷史演進,有時候是轉瞬間的事。

當然,在企業界的眼光看來,這種網路即時通訊的利用倒是有極端不同的看法,贊成者認為可以增進溝通效率,反對者以為是作業毒藥。在美國一項調查中的數字看來,使用網路即時傳訊的使用者當中,39%的使用者認為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若以即時溝通的觀點出發,有82%的使用者認為網路即時傳訊可以快速解決工作上溝通的問題,另有70%的人認為可以快速知道對方是否在線上。在取代正式溝通管道上,有高達4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以即時網路傳訊取代打電話,更有 35%的人表示會在辦公時間使用該項功能取代E-mail。既然使用者認為電子郵件的溝通效率低於即時傳訊,為何在管理上反對者依然故我?

觀念在於即時通訊被定義為「聊天」而非溝通,電子郵件因為非同步,所以無法進行聊天。管理者多半不喜歡員工進行工作以外的事情,因此國內有些大型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限制與監控網路通訊的過程,做為員工考績與獎懲的依據。花大筆的成本去監控使用者,原本就是一件不具效率的事,那拿一件不具效率的事,要求所屬提昇效率,不也相當矛盾。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17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