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政治選舉的季芬財現象
2006/02/14 14:56:47瀏覽2853|回應2|推薦3
台灣政治選舉的季芬財現象

320總統大選之後,除了發生在台灣的政治版圖重塑之外,不外乎是許多媒體與政論家熱衷所討論的族群分裂與南北分裂現象。藍綠對決在政治上造成大家選邊站,但是政治現象所造成的經濟衝擊,恐怕不是股市的波動、投資信心的不足而已,而是發生在政治現象後面:「對政治熱衷之餘,經濟民生問題是否為台灣這塊小島上人民關心的議題?」這個實質產生的經濟觀點,幾乎可以印證台灣人民對於政治邏輯的詮釋,原來是政治可以是政治,經濟民生還是可以放一旁。

如果政治是一種可消費的財貨的話,也就是假設未來四年兩組候選人的經濟政策,在未來四年內可預期增加的經濟收入在選前進行折現(discount)。誠然兩組候選人對所有人的折現率(discount rate)應當有所不同,一個理性的投票者應該選擇現值(present value)最高的那組候選人。另外,經濟理論中財貨分為正常財(Normal goods)、劣等財(Inferior goods)和季芬財(Giffen's goods)三種,所謂的正常財是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的物品,但是劣等財是收入增加然需求量卻降低的物品。過去一般討論的都是這兩種財貨,另一種季芬財通常僅止於討論,連經濟學家張五常教授都認為這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現的,他認為季芬財在邏輯上存在,只能存在於魯賓遜的一人世界中,是因為我們單從個人需求那方面看,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但是台灣的政治現象,有可能是季芬財!

所謂的季芬財這是英國季芬爵士(Sir Robert Giffen,1827-1910)首先提出的現象,故事發生在1854年英格蘭出現饑荒,使得馬鈴薯價格大漲,然而低收入者對於馬鈴薯的需求量卻上升,違反經濟原理的需求法則。其中的原因在低收入者身上,因為低收入者購買不起肉類等較高級的食品,而將大部份的所得花費在馬鈴薯上,其餘剩下的花費在如肉類上,但是當馬鈴薯價格大漲時,低收入者更沒足夠的錢買肉類,只好多買一些馬鈴薯,使得馬鈴薯的需求量上升。

很顯然地可以看出來,台灣的選民對政治的解釋有很多是無關乎理性的,端看這次2004總統大選,執政黨連續四年無法將經濟發展順利推動,反而朝令夕改的執政態度讓人民感到無所適從,大部分的經濟與財政政策,均只是短線操作的選舉考量效果,論及所產生的效率著實乏善可陳,所以過去四年不管是誰且無關乎藍綠,升斗小民的荷包普遍是縮水的,原因不外乎是「折現」的問題。

但是折現很重要嗎?起碼有很多人不覺得如此,原因上面提過了,台灣的政治現象是無關乎理性的,不過藍綠兩邊選邊戰的南北對決,可以很起碼做一個折現率的解釋,就是泛藍陣營壓的是未來四年經濟的折現值最大,泛率陣營壓的是未來政治版圖折現值最大。

除了是「折現」之外,台灣政治現象中的季芬效果應是我們值得去注意的。筆者和幾個攻讀財經的朋友聚會時提到台灣政治邏輯裡的「季芬財現象」,如果台灣政局的政策分為「鮮肉政策」和「馬鈴薯政策」,很顯然地,過去四年執政黨的執政所產生的經濟政策問題,好像是季芬爵士所提到的英格蘭當年的飢荒的「馬鈴薯」,因為經濟不景氣收入減少,所以很多人抑制消費或者降低消費或者消費不起,所以都選擇馬鈴薯,消費不起鮮肉。但是廠商(執政者)刻意炒作馬鈴薯,以致於馬鈴薯價格上漲,反正大家更消費不起鮮肉,反而使馬鈴薯的需求量上揚,大家都買馬鈴薯。

在商業市場裡,產品的價格是可以透過不同的行銷策略被刻意操弄的,當然在政治市場裡,不管是「鮮肉政策」和「馬鈴薯政策」也可以被刻意操弄。不過在現實的消費市場,消費者可以「用腳投票」,反正市場裡有多種可以替代消費的產品,價格敏感度高的消費者很容易轉移消費。但是政治市場裡可就不是這一回事,尤其是兩雄對決,只能選邊站,因此被操作的機會明顯上升。所以產生的事實就是,即使是過去四年吃盡了馬鈴薯政策,但是未來四年還是選擇馬鈴薯政策,因為敵對陣營的鮮肉政策被刻意塑造且操作成消費不起的高價商品。

不過,政策的選擇不是各自選各自所好的商品消費,是相對多數要少數強迫消費的事實,也就是相對多數若選擇馬鈴薯政策消費的話,則所有人都必須同意一併消費馬鈴薯政策,誰都不能反對。

但是話說回來,當執政者若只能提馬鈴薯政策,佔有馬鈴薯市場,雖然張五常教授認為民生消費市場應不會存在,但是在政治市場裡,季芬財有可能是普遍存在的,至少台灣就是。

鍾文榮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177375
 引用者清單(1)  
2006/12/11 10:04 【怡克納米斯的觀察空間】 如果政治可以消費的話

 回應文章

GigglyFish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的確是頗有先見之明的論述
2007/11/13 09:21

最主要的窮人必需品反而漲價, 是市場需求的連鎖反應. 

此外: 有的人無論如何就是一定要吃馬鈴薯, 死也要吃馬鈴薯, 是冥頑不靈, 講不聽.


怡克納米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論...
2006/07/31 15:30
這篇文章是上次總統選舉時有感而發的,這陣子在回憶當初的情境,當初的推論更加印證季芬財的現象。
選民的分佈從藍到綠中,端看極端的深綠選民,大致有幾種族群,高知識分子,以及一般選民,最近一堆深綠學者嗆聲,表示這些人不再消費陳水扁,剩下的一般選民呢?不是繼續消費嗎,原因不外乎是他們有其他可以消費的對象,所以即使再苦、再窮,他們還不是一樣消費陳水扁,即使陳水扁變貴了,也毫無選擇啊,這真是道德政治的及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