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子貨幣引領電子商務新風潮(三)
2006/02/01 15:46:20瀏覽1144|回應0|推薦2
電子貨幣引領電子商務新風潮(三)

■ 鍾文榮


智慧卡和電子貨幣的結合,帶來電子錢包與多種客戶回饋與行銷方案的興起,多樣化的客戶服務與商品設計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消費的便利性,帶來可期的商機。

電子貨幣與智慧卡。對支付工具而言,智慧卡的應用在最近幾年成為一種熱門的應用技術,其中,針對小額消費的支付,利用智慧卡可以有效減低持有硬幣的不便性,在額外提供的服務上,更可以加上紅利回饋積點的服務,有效累積客戶忠誠。除了支付功能之外,智慧卡的儲存的空間亦可以用於存取的鑰匙及商業行銷工具等等,因此多樣化的行銷方案設計可以精準地貼近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創造消費者的忠誠度,並適度地給予回饋。

當然,除了便利支付外,消費者對於智慧卡所關心的程度,對於其有利的資訊仍是相當重要的。以美國的情況為例,1994年智慧卡論壇研究中指出,消費者對於智慧卡所帶來的利益關心程度,其中對於儲存資訊佔70%,可以攜帶較少的卡片佔61%,對於可以攜帶較少的現金佔31%,然這項能力被視為比金融付費更為有用。

過去台灣的IC金融卡一度也成為支付工具的一種,根據財政部金融局(現為金管會銀行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民國90年8月止,金融卡的發行張數就高達 7,596萬張,平均每人擁有3.3張金融卡。其中為因應電子金融的發展,民國87年2月份推出IC金融卡,結合了提款卡、轉帳卡、消費卡、電話卡等多種功能,然根據財金資訊公司(FISC)資料指出,目前計有22家銀行發行IC金融卡,流通張數約為110萬張,加入的特約商店總計約4,900家。

從上述數據分析,對IC金融卡的使用層面而言,只及金融卡發卡量的1.4%,顯然在規模上仍有不足之處,而且使用者針對IC金融卡仍存有安全機制上的疑慮下,在推廣與發展上顯然出現瓶頸。因此,在IC金融卡的後續發展上多朝向校園金融卡發展,結合校園門禁管制、學生證等功能,但應用在小額消費支付功能上往往無法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在IC金融卡慢慢退出市場之後,因應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相關法令也已經修正完成,部分銀行已經開始換發二代金融卡,也就是晶片金融卡,除了原有的功能之外,加入許多因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功能與特色,並在今年底起全面換發,這對於未來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相當大的契機。此外,多數的發卡銀行大部分都採用多功能的晶片卡發行(如Combo卡),除了一般的金融卡之外,並加入信用卡、儲值卡或轉帳卡的功能,形成一卡多用途的新一代晶片卡。

電子貨幣與智慧卡的發展限制。對於小額現金支付一般均用於支付日常支付,因此,對於智慧卡而言,其所替代的亦是小額現金(零錢)的支付,其所訴諸的功能在於「支付」上。因此,在消費者的觀點上,加值或儲值的功能究竟是否合乎消費者的需求,尚須視晶片上所載入的資料複雜的程度而定,一般而言與支付功能相關的資訊載入對於持卡者是有吸引力的,如忠誠點數計畫、消費記錄等等,至於和其他支付工具結合發行,如信用卡、提款卡等支付工具,對於消費者而言,額外增加的混淆感、可靠度和威脅性,則可能會抑制持卡意願。

電子貨幣與智慧卡的未來發展。台灣金融界對於開發金融商品的確不遺餘力,在信用卡氾濫的情況之下,改良過去IC金融卡成為晶片金融卡,成為銀行業跨足電子商務的最佳敲門磚。其提出的「荷包保衛戰」,乃肇因於呆卡多,一人多卡的情形普遍;忠誠度不高、每卡使用率偏低、要求附加價值卻高,但最重要的可能是單筆消費金額下滑與接受小額消費特約店增多及消費習性多元所致。

也就是說,未來銀行界發行的金融卡,將賦予電子現金或儲值卡的功能,方便使用者進行小額現金支付的交易,同時對於網路電子商務的施行,亦提供了小額交易的解決方案,提高交易的可能性與機會,對以後的電子商務交易型態,也即將產生多樣化的面貌,豐富電子商務的市場。(系列完)

【2004/10/17 經濟日報】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16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