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變」起舞
2006/02/01 15:42:55瀏覽913|回應0|推薦1
隨「變」起舞
鍾文榮

企業變革最近成為企業管理的顯學,且隨著近幾年企管回流教育的興起,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繼第六項修練之後的力作「變革之舞」,再度成為企管研究所的研究生被指定必讀的「教本」。但是,問題終究在「變」的哲學上,企業領導者或經營者對於經營願景的體認與實踐的程度,是否能夠成功向全體員工得體與合理的詮釋,並廣為接納與融入,否則,隨「變」而來的的管理措施與政策,以冀未來的經營績效能夠大幅擢升,就好似在跳一場祈雨舞,下不下雨得看老天,不過經常是造化弄人而已。

管理學上的專有術語,恐怕不下百千種,但是對經營者而言,管理知識恐怕不只是心神領會而已。晉代詩人陶淵明性喜自然,在其《五柳先生傳》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陶淵明可以過著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的生活,但是在管理上能夠悠然自得恐怕不多,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的管理者,數量一定相當多,對這些管理者而言,新的管理術語的產生「欣然忘食」的程度,恐怕比起陶淵明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在實務上,經常見到的是企業在獲利不佳的時候,通常會提倡企業變革,以提升整體營業績效,不是提倡「組織再造」,就是提倡「品質改善」,或者「重新定位」、「知識管理」、「目標管理」、「流程再造」等之類的口號,不一而足。那企業變革,可以「舞」的出績效?在一些文獻上看來,可能並不盡然,當然,這也可能讓一些準備著手變革的企業經理人在心裡頭涼了半截。不過這也並不是說彼得聖吉所言沒有學理與管理實務上的根據,反倒是很多人誤解了彼得聖吉對企業變革的解釋,更或者是一窩蜂的「信仰」企業變革視為一種精神上的「口號」而已,更扼要的說是「心神領會」而已罷了。

夏菲(Robert H. Schaffer)和湯姆森(Harvey A. Thomson)在哈佛企管評論提到他們觀察到企業變革的一些實際情況,事實上經常是企業高層經理人以企業變革為口號,大大的以為企業進行變革,便可以改善績效。作者以為,這充其量只是在散發信心,消耗企業精力,好似一場「祈雨舞」而已。

舉個例子來說,某公司最近幾年營運不佳,獲利不如預期,推究其根本原因,乃是其市場經營策略錯誤所致,必須產銷單位重新策劃協調,找出正確的產品定位與市場經營策略,方是解決營運不佳的根本之道。但是經營階層堅信提倡品質改善計畫和降低經營成本方才是經營改善的重點。因此,只要正確的執行這些變革步驟,過程正確,績效一定會改善。於是乎一連串的流程改善計畫應運而生,但是為了改善流程,又再度發展新的流程,管理階層始終堅信,新的流程規劃,足以監督過去流程所產生的弊病,只要能夠有效監督,就可以提升經營績效。在此的決策之下,企業短時間內不斷竄升的「活動」與日遽增,這些增生的活動肇於新的流程方案。然組織內活動的增生,不必然代表活力的提升,更甚者,不當流程與活動的增加,只會內耗組織的精力與活力,對於績效的提升顯然是負面的,嚴重的話容易造成企業管理危機。這種情況就如同上述作者形容的「祈雨舞」一樣,在大旱之年跳祈雨舞,祈求普降甘霖,但事實上和下不下雨顯然扯不上關係。

問題的核心在於以流程或者活動為主的變革計畫,容易錯失方向。也就是說,企業經理人在尚未找到問題的「根本解」之前,便以為只要透過流程改善便可以有效解決問題,至於是否真正切入問題的核心,基於某種假設前提之下並不重要。這種假設前提是:「基本上決策是對的,但是一定是某些流程有問題,才導致結果不如預期;因此,只要調整步驟與流程,試圖找出問題的環節,結果便可以如期改善。」
以過程為導向的變革管理計畫和經濟學中所提及的「合成謬誤」如出一轍,誤以為部分是對的,合成的結果也是對的。若以系統觀點而言,以流程或活動為導向的變革論調,充其量只是滿足「症狀解」,並未切實提出「根本解」和「槓桿解」。因為經理人也提不出流程改善的企業變革足以導致何種績效提升,也很難提出具體實證的數據,據以說服全體員工。

夏菲和湯姆森這兩位學者提出以成果為導向的企業變革作法,基本上避免流程或活動導向的企業變革所產生的謬誤。其具體的作法是由外而內的思索,找出企業變革所要根本解決的問題所在,並將解決方案具體聚焦在一個清楚可見的焦點,也就是企業變革所要解決的問題標的,透過清楚可視的焦點,管理者可以很清楚地安排變革的措施與解決方案,以切合這個焦點。成果導向的方式,管理者可以避免「失焦」,以及內部思索的邏輯謬誤與「近視」觀點,提供管理者一個更有效的企業變革解決方案。

這兩位作者以成果導向的方式,提供企業管理者幾項深層的思維,建議管理者只需片面導進所需的流程改善方案,並安排優先的順序,而不是全面引發變革,以避免變革不成所產生的危機,與變革所產生的抗拒。並透過實證的研究,以彰顯出變革的實際成效,以持續的強化與鼓勵,使企業變革的過程中,組織的動能得以強化。最後,在變革的階段需持續以過去實施的計畫經驗做為參考,作為企業持續學習的依據。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對心靈境界的最高寫照,對管理者而言變革管理(採菊)的實施,能否悠然見南山似的提升管理績效,在變革管理過程中的確是一件相當難度的考驗。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igcrab&aid=165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