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10 21:34:06瀏覽472|回應1|推薦27 | |
臺灣人的共識 「臺灣人的共識」,是時下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詞兒。究竟什麼是「臺灣人的共識」?難道只有那些有頭有臉、經年霸據政治舞臺的政客們,才有嘴、別有用心地隨性釋義加註嗎?今天是中華民國一○一歲的生日,以身為一個年歲已逾中華民國國歲之半、不曾萌生任何政治企圖、具有最基本中華民國國民暨公民身份角色的小人物,在歡慶我國家中華民國國慶的今日,內心的歡欣難已,非常願意提出自己的淺見,論一論「臺灣人的共識」。 在提出個人的觀點和淺見之前,首先,我要大聲祝賀: 「中華民國一○一歲生日快樂!」 猶記當年火紅臺灣、甚至跨海到中國大陸巡迴演出贏得激賞的雲門舞集《薪傳》系列〈唐山過臺灣〉(林懷民於1978年創作)。這是一齣描述三百年前先民們「木船渡黑水,唐山過臺灣」史詩的現代,表演者的肢體動作撼動人心,真切地呈現出先民們一步一血淚、「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拓荒精神和以薪傳相傳後代子孫的冀望。 之後,雲門舞集創始人 縱使唐山先民是在遠久的明、清時代過黑水的,也縱使清朝割據臺灣給日本,然而日本以戰敗之國於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將臺灣給中華民國,這也是不容置疑的史實。也因此,中華民國當年退守和轄領臺澎金馬絕不是「外來政權」,而是名副其實、正大光明地領有這原就屬於中華民國的領土。而同時間,中國大陸各省人民跟著中華民國政府大遷徙到臺灣,也一如唐山先民們的遷屣、落腳臺灣,頗具正當性,何來「外來侵略者」之不當稱呼?若尊以「先唐山人」統而代稱最先從唐山渡黑水到臺灣的先民,並以「後唐山人」統稱臺灣歸還後、追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徙來臺的各省人民,以凸顯唐山人遷臺之先來後到的年代先後。這應該是當前臺灣人應該有的共識吧!? 在唐山先民過黑水、落腳臺灣之前,「原住民」各族群就已經在臺灣島嶼居住了許久。不管原住民各族羣的根源來自何方,但他們既已居住在中華民國轄管的領土上,自然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和公民。隨著時代的變遷,原住民曾被迫遷往山壑溪谷、過著狩獵山居的生活,記得在我小的時候,雖然眷村人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是,當見到當時統稱的「山地人」,也會拿些衣物和零錢送給他們,到現在,中央和各級政府對原住民各方面的照顧,在在顯示了我中華民國政府對原住民--自己的國民和公民--實實在在履行了保護和照顧的責任與義務。 中華民國臺灣現階段是屬於海島型的國家,一般而言,海島型國家人民的包容性應該是很大的。真的很欣慰的是,不知何時,「新住民」這個名詞也成為臺灣全體人民共同能接受、並視其為自己家人的共識。所有的外籍新娘或新郎,只要是臺灣人的媳婦或女婿,只要是自己主定意願,或許必須經過一些時間或條件的考驗和規範,但是,中華民國政府終究會承認和接受其為國度內新住民的一員。 目前,政府對新住民提住適切的照顧,老實說,着實讓我很吃驚。在此舉一例或可說明。去年年中,我去永和市的中央圖書館分館查資料,居然發現,有一個專區是為新住民而設,有越南、泰國、印尼等各國語言的閱讀區,也有不少各式書籍可以借閱。我與館區工作人員問及此事,回答是:這已是好些年的事了。 今天是我中華民國的生日,照理說,應該是上下一心,舉國歡騰。遺憾和不能茍同的是,身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居然會否定今天這偉大的日子而拒絕一同慶賀。特別是那些曾任中華民國政府總統、副總統、行政院正副院長,以及被選出的中華民國各級政府代表等等,若說理念、意識型態或有不同,但國家的認同豈可有二心。因為,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全民同心共奮,國家才有希望。 當前,臺灣人的共識是什麼?在此,我要高聲疾呼: 凡我中華民國政府轄土上的全體人民--原住民+先唐山人+後唐山人+新住民--應該捐棄己見,團結一心,在全球和我國經濟低靡不振的時期,共同為我們自己的國家努力打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