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26 23:29:42瀏覽820|回應1|推薦22 | |
歐債危機的關鍵在人心的腐化 正當歐債危機像一串炸不完的連環炮彈,轟得舉世無一處可置身事外的當兒,美食家、南村落總監 韓女士在專欄中表示,她發現從法國中央偏北穿過的一條隱形虛線,「這條虛線代表新教徒與天主教徒的信仰所產生的不同意識型態與價值觀的對立,正是這回歐元區經濟災難的核心衝突。……新教國家,信仰如嚴父般的上帝,信徒必須自律、自重、努力工作、追求世俗的物質成就以榮耀上帝,象徵父權的上帝不會給無條件的愛,……歐洲社會主義國家信仰的是天主教的聖母,聖母是慈悲的,給的是無條件的愛,不管是乞丐、小偷、罪犯、遊民、失能者,都可以到聖母的跟前請求保護,信徒無須向聖母證明自己多會賺錢、多會出人頭地,對溫柔的慈母而言,軟弱者、失敗者往往得到更多聖母的關愛。用慈悲的天主教聖母的觀點來看法國男總統歐蘭德,以及用嚴厲的新教徒聖父的角度看德國女總理梅克爾,才會發現信仰對腦袋的影響可遠比天生的性別差異更大。」 首先,天主教的信仰中心是天主父及聖子(耶穌)及聖神(此即一般信友難理解的三位一體信仰奧蹟)。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天主教友對待被我們稱為好朋友的耶穌的母親,以尋常人的待人處世之道,豈有不尊敬的道理?所以,舉世天主教友們是以「欽崇一天主在萬有之上」(十誡之首誡)的態度朝拜聖父,對聖母的敬禮就如同對待好朋友媽媽的恭敬態度,二者是絕對不同的。天主教之所以提升聖母的特殊地位,主要是她在救世工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聖母從降孕開始「順從天主」的謙遜態度,更是我們天主教友畢其一生要努力學習的。也因此,天主教絕對不是外教友們一訛傳訛、誤稱的「聖母教」或「瑪利亞教」。 其次,新教的產生,源於歐洲中世紀時的宗教改革,不論是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會、約翰‧加爾文發展出的喀爾文新教主流(如長老會),或是英王亨利八世創立稱為英國國教的聖公會,他們都是從羅馬天主公教會出走的,出走的原因不是因為信仰中心不同,而是因為當時天主公教會的腐敗。儘管分裂後各新教在教義教理和禮儀上或各自有些許不同的改革,但仍然和羅馬天主公教會一樣,都以主耶穌基督為信仰中心(所以統稱為「基督宗教」),信友們讀內容相同的聖經,恭聆同一天主的聖言,遵行「愛天主在萬有之上,愛人如己」的聖經核心。「雨降義人,也降不義的人」,基督宗教信眾們都源出一轍地奉行這來自相同神最大的「愛的誡命」,藉以「屯積天上的財富」。 韓女士說的那條隱形虛線或許正是民族性有別的分野線:線以北是日爾曼民族,該民族性格相對內向理性、嚴謹、專注、守秩序、重原則,如北歐諸國、德國、英國等人民多是這種特性;線以南多是拉丁民族,拉丁民族的性格較外向,熱情奔放、浪漫多情,甚至帶有強烈散漫自由的傾向,像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人民就是這般。而民族性的表現,除了受氣候、地域因素的影響,也和其國家歷史經驗世代沉澱與凝煉有關。當然,不可諱言的是,不管是基督宗教或其他宗教,也不論是日爾曼民族、拉丁民族或其他民族,人心的改變和腐化才是關鍵。 隨著時代、社會變遷,人心為歪風、重利所誘導,一些基督宗教的國家領袖們雖然也是基督徒,卻兀自蒙蔽自己原本良善的心,一味地以手中握有的權和勢,盡可能地攫取可以得到的財富利益,什麼基督徒該嚴守的教義教理,全拋諸腦後,對於挺身捍衛主耶穌正義的本國神職人員不僅嗤之以鼻,尤有甚者,尚且教唆人暗處出襲。一位曾在台灣服務近十年的西班牙神父就曾這麼心痛但語重心長地說:「在台灣,雖然信天主教的人是少數,但不信教的朋友們對神父最起碼也會很尊敬很有禮貌。可是在我自己的國家,即使明知居國家高位的官員是教友,也會出其不意地暗襲他個人認為不滿意、心中容不下的頗富聖德的好神父。原因是,這位神父講了不中聽、或擋了他『錢途』的真話。」所以,與其說歐債危機和信仰有關,倒不如說歐債危機是一些國家一個又一個國家領導人抓權、抓錢致國家積弱累弊的後果,這是政治面凌駕過高的慘局,值得全球無論大小國家每一位領導人成為警己之殷鑒。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