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遣使會和其聖人與會士在華傳教 (之二)
2014/12/13 11:13:17瀏覽777|回應0|推薦6

(之二)

遣使會士在華的傳教

耶穌 向眾人傳福音

開始進入中華土地

  遣使會曾經是在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傳教修會,所負責的教區教友人數最為眾多。由於耶穌會遭承認教宗的許多歐洲國家誣陷稱其有不法活動,教宗萊孟十四世1773721 (乾隆三十八年)發出敕令 Dominus ac Redemptor 「吾主救世主」,解散耶穌會。於1782年起在華傳教事務由遣使會受命接管。1699年,第一批遣使會神父畢天祥Fr. Ludovico Appiani1663-1732)和穆天凡Fr. Johann Muiiener1673-1742)來到中國。

教宗 克萊孟十四世

事實上,遣使會會士到中國土地上傳教,最初只能說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和一事件造就的。話說1692年中國敕佈信仰自由之後,遣使會傳教士畢天祥神父(Fr. Ludovico Appiani1663-1732) 被天主教國外傳教委員會指派為羅馬教宗的副巡視人,領了一隊傳教士到中國,並且還有一項特別任務,那就是在北京或者廣東,為當地人開設神學院。

  當畢天祥神父一行人於1699年抵達廣東,他察覺到當時的氛圍是不可能開設神學院的。後來,他前往北京,卻因為他和天主教國外傳教委員會的關聯與禮節的問題,造成他成了鬥爭下的犧牲者,被判坐牢。畢天祥神父在中國33年,其中13年是坐監或者在家被監視和軟禁。

  究其原因,或許是因為畢天祥神父沒有一套具體如當時耶穌會在中國傳教時的本土化策略,以及可以激起朝廷興趣和好感的藝術、科學、科技成果等,作為立足於宮廷中的有力條件。一直到會士德格理(Fr. Theodorico Pedrini)抵達中國,雖然他也反對中國的繁文縟節,但他的音樂造詣獲得朝廷青睞而成功立足於宮廷。

建院培育中國會士

  遣使會會士進入中國土地的兩大使命就是傳佈福因和培育中國本地的傳教會士,而後者就是在中國各地設立神學院,培育養成本地有聖召的人。

  在畢天祥神父前往中國途中,有一位同行、原來不是遣使會士的穆天凡神父竟成了遣使會會士。之後他到四川於1716年被任命為代牧區主教。又因為畢神父的認知:必須要有中國傳教士才能使更多的中國人皈依天主,因此他在重慶建立神學院,教育養成中國會士,成為本地聖召培育的開端。

  該神學院曾培育出兩位遣使會中國會士:蘇鴻孝神父和徐德望神父。穆神父在中國服務共43年,其熱火和對人之和藹可親是眾所周知。徐神父十分謙卑和有智慧,約於1756在澳門逝世。遣使會在中國傳教的第一個階段暫告一段落。

與耶穌會合作無間

  1773年,在北京已經活動了近兩個世紀的耶穌會傳教活動全面遭到禁止,這也促使遣使會在中國傳教工作進入第二個階段。耶穌會士之所以能在北京從事傳教活動如此久,是因為耶穌會士除了有傳教的熱火、對信仰的虔誠、悲天憫人的胸懷、勤奮努力的行事、與人為善的交好,更要具被科學知識和出眾才華的條件,這樣才能讓朝廷皇帝產生好感和興趣,准許在中國土地上進行傳教工作。為此,耶穌會也四處尋找擁有專心向學會士和具飽學之士的團體。由於當時遣使會士人數眾多,有不少會士又極符合條件,很快地就有兩位神父和修士入選了。從此耶穌會和遣使會兩修會在傳教工作上合作無間,在天主教傳教史上傳為佳話。

  1785年,遣使會羅廣強神父(Fr. Nicholas Raux1754-1801)、吉德明神父(Fr. Jean Joseph Ghisain1751-1812)、巴茂正修士(Brother Bernurd Faur)加入合作團隊。兩個不同修會會士們相處和諧,生活、工作都在一起,像家人,像親兄弟,很難說是遣使會士像耶穌會士或耶穌會士像遣使會士。除了讓他們能屹立不搖於中國宮廷的學問及科學等示範活動,羅廣強神父還創設避靜、青少年學校,為中國遣使會士創立初學院和為本地聖召的神學院。但整體說,成效不彰。

  深究原因,除了人員短缺,當時的教宗克萊孟十四世(Clement XIV)1773年全面抑制耶穌會士傳道活動、法國遣使會士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致福傳工作遭到擒手掣肘、中國科技進步發展致不再看重西方科學、有心中國人反外情緒高亢和變本加厲致朝廷將遣使會士趕出北京城外,也有的省份雖准許遣使會士居住、停留,但全面禁止各種傳教活動,否則就會被驅逐出境或遣返回國。1820年,當法籍遣使會士南彌德神父(Fr. Louis Francois Lamiot)被逐到澳門時,遣使會想要在北京留下法籍會士、藉宮廷力量保護著繼續傳教的最後一線希望也完全破滅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wweb&aid=196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