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31 08:31:46瀏覽1441|回應6|推薦12 | |
最近這一兩個月,有兩位在國外發展的台灣藝人經常成為媒體報導和網友談論的焦點,那就是周杰倫和林志玲。周杰倫在好萊塢主演電影「青蜂俠」,林志玲在日本主演電視劇「月之戀人」;而關於他們兩位的新聞與評論,令我感觸良多。 我是舊金山灣區一個中文電台的節目主持人。由於工作的需要,我經常關注台灣新聞;而身居海外,也深深體會到:華人在海外成為當地主流社會關注焦點是多麼不容易。因此從幾個月前,先後得知周、林二位有機會遠征異國,心裡就抱有相當大的期待與期許。 然而從兩人的作品播出/上映之前一直到之後,我發現台灣媒體報導的角度,除了他們在美日受到的待遇(好比說餐飲、工作時數、保母車休息室等)相關花邊以外,比較正經一點的消息,似乎多半是以負面的角度出發;而假如有一點點的不盡理想,就極盡挖苦之能事。 舉例來說,林志玲拍「月之戀人」之前,媒體焦點就擺在她身高太高;播出之後收視率下滑,又主動地把責任推給她,說她演技不好拖垮收視(其實收視急速下滑的兩集都是剛好碰到世界盃足球賽日本隊賽事轉播,那時所有同時段節目都受影響);戲份減少時就說劇組要搶救收視率所以砍她的戲份等等。 周杰倫呢,先是說他身高不夠,又說他英文不好,跟劇組溝通以及拍戲表達不容易;又說人家對於他的音樂才華不買帳不願加上他彈琴的情節,乃至於說他變魔術討好同劇女演員卻沒效果等等。 當我看到這許多報導時,真的心裡很感慨。或許在國內的朋友感覺不到,但是對於我們長期旅居海外者而言,他們的成就已經相當不易。當我幾個月前在戲院看電影時,看到青蜂俠的預告片中,周董跟另一位男主角賽斯羅根平起平坐,大量畫面接踵出現時,內心真的感到無比興奮。要知道周董是初次來美拍片,就能夠與賽斯羅根、卡麥隆迪亞等當紅明星在這樣的大片中真正地共同擔綱演出而不只是跑跑龍套,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便是已經在好萊塢打穩基礎的華人明星如成龍、周潤發、李連杰等人,也是在奮鬥多年後才有如此成績,而且即使到了今天,還不是每部片都是如此大製作、或者戲份如此之重。 回頭找到「月之戀人」從頭到尾含特別節目都看完之後,我也有類似的感受。林志玲演技當然比不過木村拓哉和筱原涼子等天王天后,但是她在劇中戲分之重要無庸置疑;而她的整體表現也贏得日本演藝界和觀眾的肯定,才會有愈來愈多的廣告約,甚至於破天荒地被雜誌邀請,包辦全年十二個月的封面女郎。她的日文雖然稱不上流利,但是不但足夠因應劇本需求(她演的是一個女工,只跟鄰居老爺爺學過簡單日文,所以劇中對話用語本來就很簡單),還可以上節目用日語接受採訪。對於首次演出電視劇的新人來說,已經難能可貴。 我曾嚐試用Green Hornet, Jay Chou(青蜂俠、周杰倫)作關鍵詞搜尋(因為叫做Jay Chou的人很多,光用名字重複率太高),出現的相關報導當中,多半都會提到Jay Chou來自台灣,是亞洲流行音樂巨星;用リン・チーリン(林志玲的日文片假名拼音)去查,找出來的報導和網友評價也幾乎都是正面的,而且大家也都會提到她是來自台灣的名模影星。但是若以中文搜尋出的國內報導或是網友評論呢?卻都偏重負面,要不然就是兩極化的情緒性對罵。 當然,身為藝人,表現受到公評是很自然的;而國外邀請他們合作,也多少出於海外票房考量。但即便如此,這也表示他們在台灣乃至於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已經被國際所肯定,人家才會把這些重量級的演出機會交給他們。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們鼓勵。此外,他們也的確盡心盡力地把工作做到最好(報導周董英文爛的很多,但提到他每天花三小時跟英文家教苦學的報導相對就少;說志玲姐姐演技生硬的不少,但她為了求各種角度鏡頭拍攝完美,一場在馬路上被打被車撞的戲就拍了五十幾次,華文媒體卻看不到),讓美日影視界對於台灣藝人的敬業認真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對於他們自己的演藝前途,乃至於後續台灣甚或華裔演員進軍美日,都有相當正面的幫助。 既然同樣是在海外打天下,也同樣地獲得了國際間的肯定,那麼為什麼我們的媒體不能像報導王建民、郭泓志等所謂「台灣之光」的運動明星那樣,也多給他們一些鼓勵?說真的,看到周杰倫能在眾多主流媒體之前,跟好萊塢一線影星比肩而立,以及看到林志玲在日本乃至於歐美多國廣受歡迎,並能以流利外語介紹自己來自台灣時,身為海外台灣僑胞,我真心以他們為榮。 最後我想引用最近台灣一本時尚雜誌的報導標題做結語,也希望國內的媒體與網友也能夠多珍惜、多鼓勵台灣在海外為各行各業打出一片天地的人們。那篇專訪的日本模特兒是周杰倫的粉絲,她是這麼說的: 「台灣有周杰倫真好!」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