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漢字的簡化
2009/03/30 06:24:53瀏覽2770|回應20|推薦8
上次無心插柳,把一篇回覆他人關於簡體字文章的回文張貼在自己的部落格,未料被聯合新聞網編輯選用,進而引發熱烈迴響。因此我想再次談談漢字簡化的過程,與我個人對此議題的想法*。

許多人認為簡體字是中共發明的。然而中國近代的漢字簡化是從五四運動時就展開了。當時是由錢玄同等學者發起,經國民政府認同後進行。1935年六月,錢玄同編成《簡體字譜》,收字兩千三百多個,教育部選用其中的324字做為首批推行的簡體字。但不到半年旋即通令暫緩推行。這批字當中有223 個被保留並沿用於後來中共發佈的《簡化字總表》。

國民政府遷至台灣之後,也曾經以此為本公布過一些以中國傳統行書或草書為基礎的簡體字,然而推行不久之後也中止了。基本上國民政府的簡化字推動比較軟性。

至於中國大陸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就開始設立專責機構研究漢字簡化,由周恩來領導文字改革委員會積極進行,希望藉由漢字簡化推動掃除文盲,讓更多基層大眾能認識一般用字。1956年一月公佈了首批簡化字515個,簡化偏旁54個;後來以此為基礎,於1964年推出《簡化字總表》,總共2235個簡化字,占常用字(約3500個)的一半以上。

這些簡化字有些是回頭使用筆劃較少的古字(從先秦以降到民國初年的字都有),或將書法中的草書、行書予以楷書化;也有些是民間原本就有的簡筆字(也就是我們口語說的草字)。另外也包含一些全新的新造字,如中共建國前就在各解放區推行的「解放字」。而除了個別字的簡化之外,也以類似方法進行部首的簡化,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中共當局也進行異體字的整理,以「從俗」與「從簡」原則,將意義相同或近似的異體字規範化也就是加以取捨,或者直接將發音相似的幾個字併用一字。例如用「乃」廢「迺」、用「考」廢「攷」、用「游」廢「遊」、用「干」廢「幹」、「乾」等等,希望藉此減少常用字總量,便於基層民眾學習。(其實各界對簡化字的爭議多半源於此點,而不是字形的簡化。)

簡化字自然有其利弊得失。個人認為簡化字的具體優點如下:

1.減少筆畫數目,利於書寫。《簡化字總表》總共收簡化字2235個,平均每字10.3畫;被取代的繁體字平均每字則多達16畫。

2.提高了閱讀清晰度。許多原本筆畫繁複的字如 「亂」、「鬱」、「龜」等,簡化後不但筆畫減少許多,整體結構也更加簡明清晰,利於快速閱讀辨認。

3.減少了通用漢字的字數。簡化字有部分是採用同音替代的方法,用筆畫較簡單的同音字取代筆畫較複雜的字,如「谷」代替「鼓」、「后」代替「後」等。減少了102個繁體字。

4.部分簡化字的表音比較準確,聲符的發音與現代漢語相符合,利於初學者學習。

簡化字的缺點則有:

1.部份簡化字的偏旁和理據系統改變,使得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對照關係變得複雜且缺少規律。例如有些原本部首偏旁相同的字在簡化後分屬不同偏旁令人容易產生混淆;還有些取字於草書的楷化字,無法納入六書的理據系統,字形寫法也難以用口語描述。

2.部分同音替代字合併簡化過度,容易造成表意模糊。如「不干」可能是「不幹」也可能是「不乾」,「下面」可能是指「下方」或「下麵條」。尤其是利用電腦程式自動轉換繁簡字形時,由於電腦無法根據上下文辨識原義,因此往往會出現錯誤,例如「太后」變成「太後」;「窗明几淨」變成「窗明幾淨」等等。這對於完全沒有繁體字根柢的人來說,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

3.部份簡化字由於音符的字形簡化而削弱了表音功能。相較於前述優點第4項,削弱音符表音功能的字數,比起增強者要來得多。

平心而論,漢字簡化在歷史上並非首次出現,有其歷史脈絡、時代背景與現實需要,但是由於中共政府從1950年代開始推行的這一波漢字簡化相對而言規模較大、(相較於自然演進)歷時較短,且對於不同地區,如港台及海外華人來說又摻雜了政治情感在內,因此引起爭議也可以說是必然的現象;而簡化字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全球,卻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其利弊得失更應該以客觀的角度來審視。對於適當的簡化當然可繼續採行,至於不適當的簡化,各方面更應該捐棄立場成見,逐一討論修改。此外以筆者之見,目前仍有很多漢字其實也還可以考慮簡化,但必須謹慎為之。

此外,中文電腦的發展與普及也必須列入考慮,除了考量國際通用的幾種字碼必須能適當地表現簡化字形,並且能整合以利不同系統間的呈現判讀之外,由於設計與建構電腦字庫的工作人員並非全是漢字專業人士(尤其坊間有很多字形軟件開發是由電腦程式專業人士擔綱),字形也好,發音也好,都未必全然正確,但卻有愈來愈多使用者把電腦字庫當成字典,學習發音或字形都以電腦為準,這也是未來漢語教育界必須重視的問題之一。

最後,前述的繁簡字形轉換問題,也需要不同地區的華人屏除成見,通力合作,建立符合最大多數華人需要的字庫與詞彙庫,才能將漢字完全整合,便於迎向全世界。

*本篇部分引自筆者於2008年,於美國加州參與研習廣州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所開設之對外漢語教學碩士班課程討論作業。另有部分內容係參考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周健教授所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之《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

再次強調:這是筆者自己的所見所思,歡迎大家以理性平和方式參與討論。若您實在覺得跟筆者看法天差地別,且主因是在意識形態或政治因素,也完全無需同意筆者看法,就當沒看到這篇即可。畢竟人人都有思想自由。但也請尊重本版版主的言論自由,若以謾罵方式留言,筆者歉難回應並將視情況刪除之。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nychang&aid=2790501
 引用者清單(1)  
2009/04/01 00:42 【思考者的網誌】 看不出中共簡體字有任何優點的存在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四個優點其實都是缺點
2009/04/01 00:35

我們在這裡理性討論,很遺憾的說,版主所認為的四個優點,顯然都有認知錯誤。

1。文字的自然發展是由簡至繁的,當繁到一個地步時,政治力介入將其簡化,這個工作,中國字筆劃的減省,秦始皇統一文字時,已經做過了。此後中國文字由篆至楷,簡化過程已經幾乎全部完成。中共所創的簡體字(簡字自古有之,但是中共新創了不少),除了很少數幾個較不常用字以外,簡省的筆劃有限。

筆劃減少以後,對於不識字者照抄可以節省時間,這是真的,但是否真的利於書寫,顯然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我們日常書寫,即使使用正體字者,也會自然將之簡化(行書),本來就會簡化的事,為何要去將正字簡掉呢?正字存在,我們會自然將之簡化,但是正字簡化了,人們就不知原形為何了。

2。簡化字會提高閱讀清晰度,是沒有根據的假設。小弟受過速讀訓練,在閱讀簡體字文章的速度明顯比閱凟繁體字的閱讀速度慢上一倍以上。當文字簡化後,產生的混淆也跟著變多,反而增加了處理辨識的需要。

3。減少了一百零二字是優點的邏輯也令人難以信服,以谷代鼔或代榖,以后代後,以肖代蕭,以付代傅,以游代遊,以發代髮,以干代乾幹,這些意義完全不同的字,根本毀壞了中國是形音表意字的系統,只有讓學習和辦義更為困難而已。

4。所謂表音比較準確之說,是完全沒有根據的。中國漢字各地發音不同,閩南語或客家話,反而表音比較準備,今日的北京話,由於混合了各族語音,早就已經失準了。試著以閩南語唸工,缸,江三個字,你會發現都是同一個發音,但在北京話則是三個音。

如果想要表音準確,那第一個要先廢北京話,改採閩南語,因為據了解,目前各支漢語系統裡,閩南語的發音反而是最準確的。

補充一下:

我在美國遇到了一些中國大陸閩南地區來的朋友,我們用閩南語溝通,發現他們的口音和很多習慣用語,和我的幾乎沒有兩樣。甚至某些我們以為只有台灣才有的閩南文化,我也在他們身上發現。(當然,閩南語本身也有一些地域的不同,但是今日已經混雜了)。

斑尼鈍(bennychang) 於 2009-04-05 17:21 回覆:
我想同樣的事情有兩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著重點。您的分析是我很寶貴的參考,您的發言也很理性。

前陣子有一位發言實在很不客氣,我耐著性子回了兩篇,後來覺得我實在沒必要為那種尖酸刻薄的人花時間力氣蒐集資料回答問題,所以把他的發言連同我的回應都刪除了,並且在這篇後續文章特別註明希望大家理性討論,源出於此。

附帶說明的是:這個主題不但牽涉到立場與意識形態,更牽涉到相當程度的專業。我個人的看法與所知的部分已經在這兩篇充分表達了,所以我近期內不會再寫相關文章,這裡的留言我也不會一一回覆(一來我能講的都講得差不多了,再者經濟不好忙著找頭路,實在也沒太多時間,但牽涉到比較深的部分若不認真回,對提問的網友也不尊重),請大家諒解。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文章还是比较客观的
2009/03/31 20:00

简体字并不是中共发明。

国民党到台湾后,对大陆的简体字进行政治性攻击。这个影响到现在还有残留。

对于我们这些用电脑写字的,简体字、繁体字没有区别。但对于大陆至少9亿还需要用手来写汉字的人来说,简体字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要争了吧
2009/03/31 18:49

至少13亿人使用简体字。

凭港澳台是扭转不了大势的。


jsandjs
文字
2009/03/31 17:13

文字, 應該是約定俗從. 字, 有自然變簡的, 也有自然變繁的. 經由政治力大規模強制變化的, 恐怕只有中國, 可惜強制作為只留得用心良苦, 沒有實際功勞.

當然, 事情幹了也就幹了, 幹了這麼多年下來也算是自然演變了. 如今若要再棄簡從正, 豈非要藉政治力再幹上一場? 也罷!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3/31 16:04
看简体字与繁体字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看的是学了简体字是否会给学习繁体字带来困扰;其次学习简体字是否能影响了国学的传播。
首先我认为繁体字的构字法师“六书”,但其实六书是汉字发展到一定时候一种附和的产物,因为汉字的原始形体只有“象形”和“形声”两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文字的 出现以及不能只靠“象形”和“指事”去表达,所以产生了“形声”与“会意”,而“转注”与“假借”严格意义上来讲是“用字法”。但简体字也大部分保留了“六书”,只是可能西欧难过“形声”转为“象形”。比如繁体字“爐”本是“形声字”,但简体字“炉”则是“会意”,把“炉”字拆解,看左偏旁的小“火”+代表房子的“户”字即代表家里生小火的意思,那么炉作为一种用具的指示作用就很明显,不一定又是需要“皿”又是“田”的才能代表其作用。甚至我们在看右偏旁“盧”,其实它是“形声字”,发“虎声”,但又用“田”、“皿”起“指事”作用。而简体字“卢”就直接是“形声”。
如果有人拿简体字“缺胳膊少腿”来说事,我认为过于繁琐的东西未必是好的。就像我们看瓷器,从唐朝往清朝推,青瓷、白瓷、青花、珐琅彩。。。无论造型、图案、色彩是越来越繁琐,可是我们还是看宋朝的梅瓶就是比清朝的双耳大花瓶要来的舒坦。说为什么?我还真说不上个一二三四。而且我们常常看日本街头的招牌,就是中国的招牌来的整齐,其实我们的招聘摆的是整齐的,就是上面的字结构笔画太多,然后黑压压的挤压在大马路上,在加上咱们喜好大红大紫,就更繁杂了。中国的文字发展的健全可能是一种“文化的幸运”,但也可能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中国的文化春秋养士、汉养武、唐养艺、宋养文、明清养小人,也不都是那文化在百家争鸣下愈演愈单一,然后在单一选项上愈演愈丰富给害的吗?

路過
論美醜
2009/03/31 13:13

以下,有人對給完全不懂中文的洋人來評斷繁簡二體的美醜,不以為然;其實這只不過是要排除個人的情感因素,純粹以繁簡二體的美感來論,卻被說成崇洋媚外;這樣的邏輯推論,真是差矣!  字體美醜猷如音樂好聽與否,中外皆然差異不大,故以 "外人" 之客觀角度來看,適足以評論出字體美醜,此與崇洋媚外可是八竿子打不著!


漢字簡化本來就是一直都在進行,但都是自然由之,除了中共在大陸的那一段!  只要是自然成行,好看好寫,民眾自然從而行之,則有何不可?  然若以強力為之,我看百年後,不見得能留得住!


jsandjs
教育普及與簡化無關
2009/03/31 11:57

真正可惜的是, 教育普級與字的簡化無關. 除了白忙一場, 還留下這裡一點那裡一絲的後遺症. 當然, 支持簡化的人可以瀟灑地說: 中國不也崛起了?


K
我的看法
2009/03/31 11:55

底下有人說要讓外國人來評評簡繁哪種好看,我只能說這種看法很荒謬。難道漢字是要靠西方人覺得好不好看來決定自己的去向??那以後是不是西方人喜歡的中國就保留,西方人不喜歡的我們就刪除??那是不是那天西方人說你們中國人真多,我們就集體自殺?因為這是偉大的西方人說的??說的難聽點,這種看法,也未免太作踐自己,太奴顏婢膝了吧……

簡化本來就是漢字一直都在進行的方向。我都不說什麽“還不如寫甲骨文”這種過激的話。現在的繁體字(有人喜歡說正體字)的前身是漢隸,漢隸的前身是秦朝廢各國文字獨尊秦字的大篆。并不是什麽以前就遵循的全國通用文字。只不過秦代用行政手段確立后,大家習慣了就一直沿用罷了。那要是現在是秦代,是不是大家都反繁體字,各地用各地的文字更尊重地方文化??甚至就算這樣,漢字也并不是一直都只用繁體字。歷來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有大量的異體字和簡化字存在。早在魏碑中就有“国”、至遲在宋代就出現了“宝”這個簡化字等等。這也是簡體字的基礎。說什麽簡體字斷絕傳統文化的言論,我只能問一句:“難道孔門學生撰寫論語是用繁體字?”“先秦的文字,繁體字就不能傳承了?”

文字是依托文化偉大,而不是相反。以前英語在歐洲被稱為鄉巴佬的語言,英國人自己也以寫英文為粗俗,而覺得用拉丁文為典雅。可是現今如何?就算法國人再怎么看不起英國人,照樣不得不接受英文為現如今最通用文字的事實吧……多少國家還想得起當年英文被歐洲各國嘲笑的往事?那這是為什麽?因為用英文的英國和美國實力強大,而且人民自信,并不抱守舊識。沒有多少人會說寫英文會斷絕古典的歐洲文化吧?

我也覺得簡體字在簡化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比如有些字被合并了,失去了原來不同字細微的含義(如“游”“遊”簡化成“游”)。但這是可以商榷和改進的。如果因此而否定簡體字,那只能說支持繁體字的人很偏激。再回到最前面的那個問題:簡化失去美這種論調。記得大陸幾十年前還以艱苦樸素為美,家庭有點富裕、裝飾打扮好的還會被說成是資產階級情調,現在如何??我要說的是,你不喜歡一樣東西,無論如何它都是醜的,你要喜歡一樣東西也會無限夸大它的美。美真的有標準??恐怕更多的還是心理作用在作怪吧……

說到底,繁簡在兩岸三地全球華人之間有這么多討論,其實總結起來只有一個問題:用簡體字的中國大陸還不夠強大,還沒有一種強大的當代文化。


謝國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學繁體字的好處
2009/03/30 12:02

 我是台灣人,從小就學繁體字,而我看簡體字,幾乎沒有太多的阻礙.我認為繁體是基礎,只要能馭繁,簡體也不是那麼困難.

 情感上我是支持繁體字的.

------------------------------------------

直擊!備受爭議的波蘭臺灣醫學生

斑尼鈍(bennychang) 於 2009-03-30 12:44 回覆:
沒有錯,我想只要不是中國大陸成長的人多半如此。

我寫這篇跟上篇的目的都是希望大家能夠客觀持平地看待簡化字的沿革,因為簡化字在世界上廣泛被接受是事實,若我們想要保存乃至於推廣正體字,就必須要去除政治與意識形態因素,才有可能跟全球漢學界人士以至於中共當局比較理性的討論,從而找出適當的平衡點。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3/30 07:07

我認為簡化字的最大缺點乃是個「醜」字.簡化字很醜,很難看.曾在網上見到有人建議「簡化字」應該正名為「醜化字」,真是心有戚戚焉.

我曾將同一篇文章分別以繁簡二體印出,拿給完全不懂中文的洋人觀看(印度人,波蘭人,俄國人,美國人等等).請他們評評那個好看,尚未碰到說簡體字好看的.

斑尼鈍(bennychang) 於 2009-03-30 07:56 回覆:
的確!漢字經過幾千年演化,大部分的字型都能達到"均衡"的境界。簡化字往往就破壞了這種均衡的美感,變得頭重腳輕或中空...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