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2/05 21:53:53瀏覽721|回應1|推薦9 | |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說「缺電是台積電繼續在台投資的最大障礙。」 蔡英文智囊則樂觀認為廢核後可以發展再生能源,甚至還可以發展成一個新的產業。所言不差,問題是成本與時程的問題。這正是法政財經學者對產業技術問題太隔閡的輕率。 台灣目前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年發電量占台電總發電量的18%,未來十年用電量會再增14%(目前年增1.4%),廢核後,電源將短缺32%,而目前台電備用電僅10%。若再生能源~太陽能、海上風力發電及地熱現有發展計劃如期完成也僅能供應發電量12.6%,無法及時補足差額。因此預期在2025年廢核前若未啟動核四(可供應9%電源),並延後舊核電廠,台灣必缺電。政策與實務的差距在那裡? 一、 再生能源投資龐大: 民進黨計劃2025年前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台電發電量的20%,以替代核電。台灣目前替代能源發展政策為: (1)百萬屋頂裝太陽能:目標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8.7GW,相當於3.2座核四廠,預估投資將達4000億元。 (2)千架風機:2030年海上風力(離岸風力)將達4GW,相當1.4座核電廠,預估投資8000億元。 (3)地熱發電:2030年將達0.2GW,預估投資400億元,惟不包括探勘失敗成本。 (4)智慧電網:2030年前工業、住宅用電設備全面智慧化。智慧管理用電,預估投資1999億元至1兆元。 合計投資將近2兆元,十年內如何籌集如此龐大的經費? 二、 再生能源施工障礙: (一)太陽能發電達8GW,則(1)需用土地達1.8個台北市的面積;(2)設備投資貴,折舊費用高;(3)轉換效率低;(4)維修費用高;(5)太陽能另需租用土地;(6)裝設架子、鋪線路、加轉換器及穩壓設備;(7)二十年後電板丟棄造成環保問題等。 (二)海上風力發電:十年內共要建800座風電機組,困難在(1)台灣處颱風地帶,每年僅4~9月可施工;(2)環保及捕魚權將受到漁民抗爭;(3)台灣海峽航權面臨挑戰;(4)發電機組重700公噸,高50米鋼板,打入海床下43米,而工作船只有德國與中國有,目前禁用中國船,未來十五年要蓋800座如何蓋?(5)過去三年台灣連一座風力發電機組都未建成,800座何時可完成,誰來投資? (三)地熱:探勘成功率僅10%,且有水資源污染及造成地震之困擾。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