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13 19:29:21瀏覽911|回應1|推薦9 | |
生物科技用人不多,能增加的就業機會有限,且多數是技術員,非22k月薪的操作工,對台灣低薪及失業率改善有限。 再者生物科技若是針對製藥,則成功率微乎其微不及10%,且時間常是十年、二十年漫長的研發與實驗,非台灣中小規模型態的企業可以長期煎熬。正常經營,生物科技是否能發展成像資訊電子那麼大的產業,不太可能。 但是在名人及政府倡導下,過去多年一些沒有業績,沒有獲利的生技公司可以上櫃,甚至上市,創造了異常高的市值,3~5百元一股比比皆是,製造了許多生技投機大戶,卻未必對台灣GDP有任何貢獻。更少有具國際競爭力之技術。 浩鼎一案,不要太苛責翁啟惠院長,應該促成我們要為生技產業制定一項遊戲規則。特別是證券市場,是否該如此簡易上市,讓無知的升斗小民投入充滿投機與爾虞我詐的投機股市。我們應規範生物科技廠發展到一定標準前,只限法人投資;並限制原始股東在業績未成熟前釋出股票之成數等;所謂成熟區分解盲、臨床一、二、三期等階段。以健全生技產業的發展生態。 (聯合報4月13日刊出)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