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5/14 12:11:26瀏覽3548|回應6|推薦136 | |
篩選時的關係軸是「自己和物品的關係」,以及「現在」這個時間軸,也就是說,試問這個物品和自己現在的關係是否還存在,進而選擇。P23 把物品裝進垃圾袋塞進儲藏室,並不叫做整理,只不過是把物品放到看不見的地方,只能算是移動。如果貫徹「捨」這個動作,就會出現只有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最必要、最適合,仍舊有存在價值的物品,才會被留在這個空間裡。P23.24 斷捨離的定義就是在實行這個「斷」和「捨」之後,進而放開對物品的執著,處於輕鬆自在的狀態(=離)。P24 整理收納術和斷捨離不同的差別在於:之一斷捨離的目的並非「把房間弄乾淨」。之二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P28 斷捨離則是永遠以不斷代謝為前提,是一種讓居住空間可以經常疏通的狀態。 「斷捨離」三個字的力量原本就是從瑜珈的行法哲學──「斷行」、「捨行」、「離行」而來的字。比起整理、收納這種日常雜務,讓人有一種自我鍛鍊的印象。「斷捨離」本身好像就有種不可思議的吸引力,字的外型看起來也是擁有很強的力道。P29 斷捨離要從什麼地方開始呢?其實就是從住處、職場這些近距離的環境開始,直到自己的心靈也跟著改變。P34 自己究竟把多少時間、空間,以及維持、管理的能量都給物品了呢?斷捨離就是要您收回那些能量。首先,就要診斷出物品從您身上奪走了多少能量,接著透過縮減物品的行為,即能自我改善,這就是斷捨離的精髓。P34.35 實行「斷」,會讓人察覺平日過的生活有多麼值得感恩,執著心會因而消失,感恩的心同時油然而生。P39 消除精神上的執著或許還很困難,不過如果只是從衣櫥裡的東西開始,或許我做得到!」這就是將整理轉換成斷捨離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之中的開始。 「不會再穿的衣服了,可是因為某種感情而收著不丟」,一種「似有若無,似無若有」的奇妙狀況,這是因為覺得「丟掉這些衣服就等於放棄執著的『行為』」。把這個舉動當作契機,就會察覺在季節更換的時候說著「沒有衣服穿」的自己,以及有多少放著沒穿的衣服了。這不是「愛」,而是「執著」。P40 「自己能夠掌控」的量,自己能夠對所有物品有概念的量。能不能完全掌握現存物品的位置,能不能物盡其用。 居家空間只放著最重要的物品,這就是「不整理的整理法」的最終型態,會成為連收納產品都不需要的空間、收納術毫無用處的世界,於是不稱之「住家」,而稱為「自在空間」。 物品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單純是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導致物品堆積、行動困難。斷捨離,也是磨練這種探測能力的技術,瑜珈稱這種探測能力為「內在智慧」。過量收取多餘的物品會讓內在智慧駑鈍,於是必須加以「發掘」。將家中「不需要、不恰當、不舒適」的東西更換「需要、恰當、舒適」,進而精煉。P47.48 ......因為種種社會因素,物品會不斷的流入,同時也因為種種個人因素,物品也很難釋出。P58 生活在「持續不斷流入,卻不流出去的水池」裡,池子一定會積滿淤泥,本就應該生活在清流中一如香魚的我們,也不得不變成了生活在濁水中的鯰魚。P 61 *在斷捨離之中,比起凌亂,堆積在過去和未來的物品才是大問題。 *明明是夏天,玄關卻放著滑雪用具。*這或許是因為占了八成的過去和未來的物品,壓迫了現有的居住空間,導致不合季節的暖爐或電風扇,遲遲無發收納。P 90.91 整理掉一件物品也等於自己對自己遵守了約定,進而增加自己的信用存款,才會更信任自己P94.95 提升居住空間意識──擺脫不知不覺 自然環境、地球環境、家庭環境、腸內環境.…..環境也有各種定義方式,在斷捨離中,會從三個觀點思考環境。*「和人有關聯的環境」或「和場所有關聯的環境」*「近的環境」或「遠的環境」*「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的環境」或「不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的環境」 「和場所有關聯、近距離,並且能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的環境」正是立刻可以輕易改變的。因此最容易改變的就是居住環境。 看不見的環境(第四度空間),也算是環境的一種。 最容易著手的就是活用看得見的環境中「場所的力量」想要改變居住環境,首先需要的是診斷,試著用別人的眼光看看自己的家。 在斷捨離中停滯不前的人,通常都是卡在從他人的觀點反省的過程,就像是減肥量體重的時候一樣的,必須面對不想面對的現實。這個過程才是真正重要的。 擁有能夠放鬆的居住空間,才是愛自己的表現 無意識之中出現的動作、表情、言語是很具影響力的,所以,話語和動作也是自己能夠改變的環境之一。 自己的家成為可以好好愛自己的空間,這是斷捨離要達成的。(提高食、衣、住品質品味的層次善待自己) 斷捨離也是一種極力消弭落差的環境整理。 居住環境是可以靠自己改變的環境,打造出可以好好愛自己的空間。 P106~110 精髓就是貫徹自我軸心,時間軸則是「現在」 以行為來說,就是先「丟掉」第一步只要把不要的東西丟掉就可以了。而丟掉的真諦,就是確保關係軸是「自己」,時間軸落在「現在」。 我們都很容易陷入只不過可以使用就難以丟棄的心理。這是讓物品當了主角的狀況。 注意自己提問的主詞,是「我」還是「物品」?一旦養成經常自我提醒的習慣,這麼一來思考模式就會自動轉向針對物品的量與質,並做出是否需要的判斷。 將物品比喻為人際關係,了解「現在」選擇物品的訣竅要思考的並非物品是否「可以使用」,是否「用得到」才是問題的關鍵。P120.121 釐清所謂「掃除」的概念斷捨離將「掃除」明確的分為「收拾」、需要收納術的「整理」,以及掃、擦、刷的「清掃」三種類。整理和清掃都要在收拾之後,才能順利進行。利用「減法」的想法,思考要怎麼樣才能「不打掃」。把不要的物品送出家門,才是斷捨離中「收拾」的意義。124.127
只要物品不多,水量也能控制在最小,好好的實踐斷捨離,篩選出喜愛又好用的物品,管理上也會變得輕鬆愉快。自己喜歡的東西所散發的波長和自己吻合,會轉換成一種彼此契合的正向能量 129.130 別人的東西不要隨便丟掉……一切還是要從自己做起,別想去控制別人。…先不去管別人,好好享受整理自己東西的樂趣。當「整理好之後,心靈也變清爽了」這種開心愉悅的好心情,都是會傳染的。132.137 表相世界和意識世界斷捨離需要實行者先了解房間的「表相」,接著才採取「捨」、「斷」的行動,藉此引起較大的變化,也就是利用推動百分之四到十五的「看得見的世界」,來變動「看不見的世界」。只要潛意識同意接受新的事物,好的東西就可以流進腦海中;一旦潛意識知道有阻塞的狀況,就不會讓新的情報近來。因為有了阻塞的意識,才會啟動不想打開的心理。既然這樣,就利用清除阻塞住家的東西來做練習。知行合一。「可惜」並不是丟棄物品的赦免令,而是對於物品的珍惜。139.145 一個動作&自立、自由、自在法則將收取物品需要的動作縮減至打開門,拿出來等最多兩個動作,省去無謂的動作就不會有多餘的壓力與麻煩。*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想到讓收納「立起來」,就是讓物品「自立」,連毛巾也可以立起來。*自由指的是選擇的自由~物品是不是在容易選擇的狀態下擺放?*立不起來的物品可以捲起來讓物品呈現不鬆散的「聽話」狀態,給自己「自在」的感受。透過物品的「表相」層次進而灌輸到我們的意識中,把自立、自由、自在的概念植入自己的內心,能夠隨心所欲掌控物品的感覺,連結到潛意識,最後則會促使自己本身的自立、自由與自在。181.184 斷捨離並不是提倡節約和清貧生活。 讓當季的物品圍繞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狀態。 物品是自己本身的投影。既然這樣,物品還是又棒又新最好。196.203
必要的物品只會在必要的時候,以必要數量出現。「礙事」的物品堆在家中,最後會導致潛意識的堵塞,只要除去一個物品,就可去除一個潛意識的堵塞。 斷捨離就是將活在「當下」、立即行動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整理中。 成功者的特徵,就是在貫徹這種生活方式的同時,超越自己,擁有「成事在天」的心境。表相世界(看得見的世界)中的行動,是可以深入到這種地步。這是斷捨離追求的「意圖性的覺悟和擁有勇氣的樂天派」的狀態。 運氣其實是可以靠自己改變的。秘訣就是一邊享受,一邊維持日常住處。205.211 盡情享受和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邂逅,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幸福。而當緣分結束的時刻來臨,就瀟灑的放手。不僅對物品,對所有的一切都要能這樣,這就是斷捨離的願望。
******摘自《斷捨離》山下英子 著作 羊恩媺 譯
********************************************** 在歲末年終那段時間,工作量反常於往年, 在最忙碌的時空裡多出了許多空白的時間, 老天好意的安排,讓我可以悠哉地做年終清掃。 把牆壁粉刷、書櫃刷白、整理我的專屬抽屜, 乃至電腦、隨身碟、光碟裡所有的隨手拍拍的照片, 都被我翻找出來做了「斷捨離」一番。 每當整理了一次外在環境, 內在的角落也跟著空曠一次, 所謂物品是一面鏡子, 鏡子可以照見自己, 物品與自己,外在與內在, 常是互相牽引著, 物品一次次的被整頓, 心靈一次次的被安頓。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