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不勝收的野菇
2021/07/24 13:37:48瀏覽4537|回應2|推薦47

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2019)疫情影響台灣於20215月中旬進入第三級警戒,八大行業、國家公園、各地觀光風景區、運動場所等,全面停止服務,全民自主「宅」在家,我也於此因緣得有較多的時間整理資料。這篇「美不勝收的野菇」是為第二篇。

在北卡洛麗城(Raleigh)的東郊,有個北卡森林教育園區North Carolina Educational State Forests),佔地廣漠的原始森林裡開闢了五條步道供訪者選擇,入園者可依自己的體力選擇合適的路線,例如紅線的森林示範步道(Forest Demonstration Trail);黃色的「會說話的岩石」森林地質小徑(Forest Geology Trail with Talking Rocks);綠色的「會說話的樹」小徑(Talking Tree Trail)這些步道幾乎全設在濃蔭蔽空的原始森林裡,經常有森林養護員帶著義工維護路況。由於森林教育園區離我們住的地方不到三英里,因此老爺天天帶我去園區健行,伸展筋骨復能認識林野生態,最後發現步道旁冒出許許多多形狀不一,色彩鮮艷的各種野菇,這一發現,讓我對野地冒將出來的野菇產生好奇,也為我們的健行增添驚喜。

我把數年來拍的相片整理出來和大家分享:

↑珊瑚菌(Beautiful clavaria),珊瑚菌又稱粉紅枝瑚菌(學名Ramaria formosa)、英俊的珊瑚菌(handsome clavaria)、黃色尖頂(yellow-tipped)和粉紅色的珊瑚菌(pink coral fung),珊瑚菌廣泛分佈在歐洲和北美洲各森林裡,此菌被廣泛認為帶有少量的毒性。人們進食後會引發急性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瀉和腸絞痛,目前引致上述病症的毒素仍不為人類所知。

↑潔白的珊瑚菌其一生極其短暫,它躲在叢林的秘境中享受著自己的生活,雲捲雲舒、花開花落、春秋更迭、四季變遷,從不經意。

↑展現其豐美的姿態,實際上它是長在陸地的珊瑚菇,不是在海底的珊瑚。

樹林中的雞Chicken of the woods

樹林中的雞,也稱雞蘑菇或硫磺架,屬多孔菌科,木棲於腐生的中大型菇類之一,此菇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美洲、台灣等低中海拔林區,春夏兩季是它的生長期,剛成型時其顏色呈亮橙色,接著變黃橙色(有時帶有亮黃色的邊緣)。隨著菇齡增長,菇的菌蓋會褪色並變白,而且容易腐碎。此菇往往會在同一原木或樹上多次結果,因此隔幾個月或第二年前往同一地點檢視,總可找到其蹤跡。雞蘑菇生吃有毒,煮食後可供食用,雖說可食,但至少有七種其他雞蘑菇或硫磺架物種看起來相似但可能有毒,因此建議還是觀賞就好。

↑小皮傘,分布於台灣,日本,中國大陸與北美低海拔林區,屬皮傘屬植物,生長於上述地區的春季至秋季,色彩鮮艷,生命週期僅數天,肉質堅韌,不建議食用。

可愛的白色小皮傘

毀滅天使Destroying angel poisonous mushrooms

毀滅天使菌又稱白毒傘菌其所含的毒傘肽,致死量低於0.1毫克/公斤體重,因此欣賞就好,切莫觸摸。

↑婷婷玉立的白毒傘菌,遠觀潔白無暇,誰想到它是毒菇!

↑白毒傘菌的壽命不長,大約兩天時間可成長到這種尺寸,路過時都能聞到一股惡臭 

青頭菌,生長在松樹或針葉林、闊葉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為生長期,在雨季來臨時,溝窪地帶最容易發現其蹤影。(我看到這朵青頭菌是從細石步道中間冒出來的,看到柔軟的菌絲竟能穿透土地與細石,不禁讚嘆生物的奇妙)

白剌鱗鵝膏菌(學名Amanita echinocephala)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鵝膏菌屬。這種真菌紮根很深,通常在地表下橫向生長。剛剛冒出土的鵝膏菌有時形狀如波蘿麵包,成長後菌蓋的直徑可達6英寸,顏色轉白色或象牙白或銀灰色。白剌鱗鵝膏菌耐旱,主要分佈在歐洲、西亞和北美。夏季到初秋在闊葉林和針葉林中可發現此菌。

像極了波羅麵包,實際上它是一朵毒菇

雞蛋菌(學名Amanita caesarea),又名橙蓋傘、黃羅傘及白橙蓋鵝膏菌,有「凱撒磨菇」之稱,是鵝膏屬的食用菌。其還未冒出土的菌包形似雞蛋而得名,是一種可食用的美味野生真菌,雞蛋菌是菌類中的珍品,味道鮮美,有雞蛋的香味。菌肉厚肥碩,質細絲白,味道鮮甜香脆富含人體所必須的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及各種各種維生素。關於雞蛋菌可食用的報導,請參考這段連結:四川康定這個野菌,長得太像雞蛋了-每日頭條 (kknews.cc)

雖說其可食,但末學強烈建議:在森林教育中心或公共的公園,這些都屬公共財產,我們用眼欣賞就好,切莫採摘。

雞蛋菌—像破殼而出的紅蛋 

菌桿實心的「紅菇」,紅菇有:有正紅菇(Russula vinosa)、大朱菇(R. rubra)、大紅菇 (R. alutacea)和紅菇 (R. lepida) 等,可食,味甘性溫。

雖是可食,別忘了長在公共機構土地上的植物,那怕是真菌化成價值連城的菇類,仍屬公共財產,是僅供觀賞,禁止觸摸的對象。

↑毒紅菇—這種菇不能吃,放在這裡是為了與雞蛋菇作區分。毒紅菇的子實體較小,菇蓋呈淺粉紅至珊瑚紅,邊緣色澤較淡,菌柄白色或粉紅色,孢子近球形無色,囊狀體披針形。

Puffballs馬勃—馬勃很容易區分,因為它們看起來就像一個球。隨著蘑菇的成熟,孢子會導致球變得浮腫。

地星真菌,學名Geastrales是傘菌綱地星目下的真菌(馬勃)。地星科(學名Geastraceae)為該目下的唯一科。有些地星的子實體在乾燥時其花瓣會捲起以保護孢子囊,此時整個菌脫離地面,如同風滾草一樣。潮濕時花瓣則外翻使孢子囊露出,並通過降雨或動物的活動助其孢子萌發。

地星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又稱米屎菰、地蜘蛛、量濕地星、土星菌、大孤、山蟹、石蟹等,藥材一般來自硬皮地星(Geastrum hygrometricum)和尖頂地星(Geastrum tirplex)。在《西園菌譜》中有云:此菌「狀似馬勃,大如彈丸及米粉團,色似松露,嫩時食味似松露,老則自剖為五瓣花,內赤有指頭大者,彈之出黃粉,若誤入耳,則令人聾。」沒想到這乍看像什麼種籽落地吐芽的真菌,竟是中草藥材之一。

↑牛肝菌又稱大腳菇、白牛肝菌。菌蓋扁半球形或稍平展,邊緣純,黃褐色、土褐色或赤褐色;可食用,是優良的野生食用菌,香味獨特、營養豐富,有防病治病、強身健體的功能,特別是對糖尿病有很好的療效。

↑目前牛肝菌無法以人工栽培子實體,但可利用菌絲進行深層的發酵培養。

木耳是森林園區裡我唯一認識的菌種,沒想到在北卡也能看到它,內心有股他鄉遇故知的歡欣與親切。

純黃白鬼傘(學名Leucocoprinus birnbaumii)又稱黃鬼傘,是一種明黃色的真菌,屬蘑菇科中的白鬼傘屬;純黃白的鬼傘有毒,食之將引起劇烈的胃痛。我看到的這朵並非在樹林間或腐葉殘枝中,而是在步道正中的細石路面上,柔軟的孢子竟能突破泥土繞過細石縫隙,展現其強韌的生命力,啟迪鼓舞人心。

孢子埋於腐葉與杇木中,經年累月,等待因緣成熟時,便能推開層層腐葉,衝出突圍,探頭看世間。

↑只要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有無窮的希望與力道,莫管頂著它的是泥土或細石,孢子都能奮力衝出地表,以一己之力,為大地增篇章,為人類訴說生命的動力。

衝出地表,復需掙脫孢衣,方能向上成長,展現其堅韌的生命力。

↑從地裡冒出的紅菇,以其曼妙之姿啟迪與鼓舞人心。

做為一粒真菌,伴著春雨,聆聽風聲,不斷地從腐葉冒出,隨遇而安,坐看雲起,儼然是大自然中自由美麗的奇葩,園區步道旁常可見到點點紅彩。

↑這朵看似牛肝菌的野菇,儘管奮力衝出層層腐葉,奈何重重松針壓頂,即使菇桿難以挺直,也要奮力支撐,直到它老矣無力再撐為止,菌體無力頹倒,與落葉為伍,年復一年層層堆積化為滋養大地的養料。

孢子出土後,幸運的可抬頭欣賞周圍環境,不幸的就得頂著杇木腐葉,直至老矣無力回歸大地。 

孢子從蘊釀到冒出地面成為蘑菇,到撐開如傘,接著謝幕前還將傘面化成如花瓣的形狀, 像花朵一樣的美麗,此外,形成蘑菇的真菌是包含植物、動物和其他真菌的複雜生態網絡的一部分。事實上,若沒有了它們,我們所知的生態系統將不復存在。

我把北卡拍的野菇存在這裡,歡迎前往瀏覽

2021美不勝收的野菇 - 美佛慧訊 - udn相簿

這裡記錄了當年和超級大野菇相遇

賞菇趣-遇到大野菇 - 美佛慧訊 - udn部落格

最後分享一個中國歷史文獻中誤食野菇全寺滅門案」:

中國歷史文獻裡記載民眾誤食野菇中毒最慘烈的一次是:清朝道光年間蘇州楓橋鎮寒山寺「全寺滅門案」。

當年寒山寺的方丈和尚作壽,寺院為僧侶和訪客準備晚宴,由於身處佛門,許多葷腥的山珍海味不能登堂入室。於是一碗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素湯麵被端上了桌…

入夜,寺內先是人聲鼎沸,後又鴉雀無聲,神祕地歸於死寂,而寺院依舊燈火通明。翌晨,有香客敲門,但毫無動靜;推門而進,入得內堂,隨即被嚇得魂飛魄散,只見寺裡橫七豎八地躺了許多僧人和信眾,數數約有一百多人,餐桌上還有昨晚吃剩的素菜,一摸他們的皮膚,冰涼如水;一聞鼻息,早已氣息斷絕。

官府聞訊大驚,立案調查。捕快在廚房發現一名暈厥後甦醒的男眾,一查才知正是昨晚掌廚的廚師,原來,廚師被分配煮素麵供諸僧的工作,他見後園中有蕈二枚,紫色鮮艷,其大徑尺,覺得暴殄天物太可惜,就採回調羹澆麵,麵出來香氣撲鼻,廚師很有職業道德,沒偷喝湯吃麵,只盡責地略舔湯汁調味,他將麵條盛出讓大眾享用,回廚房後忽然頭暈倒地,不省人事。由於廚師無知與疏忽,以野菇熬製湯麵,引發這起史無前例的食物中毒案!全寺僧眾、住持及香客共一百四十餘人全殞命!」

這件慘案被記載於晚清散文家薛福成的《庸庵筆記》中。銘記路邊的野菇不能摘!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swj&aid=165651398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25 10:32

在臉書加入了一個社團是「野菇生態觀察」,常常有臉友貼出各式各樣,千奇百種的野菇。

你這篇真是棒,增加知識

傅麗卿(bauswj) 於 2021-07-25 11:24 回覆:

謝謝您來訪鼓勵和回應,因為您告知剛剛去FB申請加入野菇生態觀察的社團,希望能成功,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24 19:45
以前學的生物似乎提過:顏色鮮豔的菌類菇類不能碰,因為含劇毒。這裡的菌桿實心紅菇竟然可以吃,還補虛養血!那波蘿狀的菌菇,我反而以為可以食用呢...
傅麗卿(bauswj) 於 2021-07-24 20:03 回覆:

謝謝來訪和回應,和您一樣,在我的認知裡顏色越鮮艷的都有毒,因此我在拍和觀賞的時候都特別小心,經過數年之後,當我開始整理這些相片,一頭栽進野菇大海中研讀,看到原來被判為劇毒的像雞蛋的菇,在西藏和吉林地區竟是十分珍貴的食材,

就是怕讀友誤食,我在文中再三強調,凡是生長在公共領域的植物或設備皆為公共財產,都不可觸摸或採摘,補虛養血是參考數個網站的資料而有,看來我必需再加註謹供參考.謝謝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