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是否已在懸崖邊緣?
2021/03/29 22:23:42瀏覽878|回應0|推薦3

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洞察力,誰都能夠看得出來美中兩國在廿一世紀的20年代此消彼長,形勢非常明顯。這不是在吹捧中國,而是在描述客觀事實。

美國衰落與中國崛起是兩件不同的事

中國崛起就如同太陽出來,縱然有烏雲遮住,仍無法掩蓋天亮了的事實。還有人不信這個事情,以為這只是個表象、假象,或是暫時現象,要這樣想也只能由他。或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只是搭上了美國全球化的順風車,剽竊了西方的技術,只要西方一阻斷這種技術輸出、封鎖它的市場,中國的發展將無以為繼,持這種看法的人以高知識者、財經專業人士為多。這種現象很好理解,因為美國主流政客、學界都是如此看待,台灣的知識菁英深受他們影響,缺乏自己的洞察力。

中國的興起不會是片面的、局部的現象,縱使它在成長的過程中「剽竊」了西方的技術,那或許你可以在道德上譴責他但實質上無法否定它的進步事實上中國有辦法吸收消化這些技術,本身即說明其實力雄厚在最近,不少領域如5G通訊量子計算等中國已進入前無古人的階段,無法再靠學習、模仿他人而再進步。

反過來說不妨談談美國是否衰落了。在21世紀的前二十年,美國的衰落並不是那麼確鑿。在不少數據指標上,美國依然強大,並且保持著進步。

這二、三十年來,美國無論在經貿還是科技方面,在傳統先進國家裡的地位都更形鞏固。美國對比於傳統的G7,或歐盟,實力不降反升——GDP的先優勢進一步拉大。1980年時,美國佔G745%2000年時2020年時這個比重已經達到55%,日德英法義加六國加起來,都趕不上一個美國

甚至我們很清楚看到,即便美國疫情雖比什麼國家都嚴重2020GDP的跌幅度卻仍小於其他國家。

而尖端科技產品的研發美國也持續拉開與歐洲及日本的優勢。舉例來說:21世紀初,歐洲有西門子、諾基亞等一流的手機品牌,如今歐洲及日本都退出第一線品牌的競爭行列;汽車方面,美國的特斯拉異軍突起,傳統的汽車大國歐洲和日本中間還沒有同級別的競爭對手;軍事上的領先更不用說了,歐洲已無法研製像F-22這樣的第五代戰機

此外,美國成功開採了國內的頁油岩,擺脫了對中東原油的依賴。

美國自然有其隱憂,就是其製造業的萎縮,GDP佔比中,第三產業的比例已高達80%,用白話文來說,這個國家已經BMI指數非常高

胖子沒什麼不好,但容易有慢性病的問題。此外,若要跑酷、攀岩,肯定比不上精瘦的小子。但若要拳擊或相撲,巨無霸的身形還是管用的。

庚子之變

不過進入2020年以後,局勢就開始出面了變化。這一年正好是中國干支紀年法的庚子年,由於120年前的庚子年爆發拳排外的拳亂,遂致八國聯軍陷北京城基於一些迷信理由,不少人期待這一年將有大事發生在中國。2019年下半年,香港發生了長期而激烈的動亂,便被視為拳亂的徵兆這場具有明顯的分離主義反北京的武裝暴動一般相信受到西方英美勢力的挑唆與支持,目的在迫使中國直接出手鎮壓,以便國際對香港進行干預。

果然,在即將進入庚子年的前夕,一種不明的新型傳染病在中國武漢市被發現來勢極為凶猛。110年清王朝的統治的,便是因為同一地點爆發的起義而終結,暗示著如今的中國政權,也將面臨著相同的瓦解命運。

這個不明的新型傳染病被稱為新冠肺炎,是由一種新發現的冠狀病毒(Covid-19)所引起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瘋狂襲擊了中國本土。並且在不久之後,向全世界蔓延,帶來了不小於世界大戰級別的衝擊。令人多少感到意外的是,在首先傳染地點的中國,疫情在三個月以內獲得了控制,恢復了生活及生產秩序,最終甚至維持了全年度經濟的的正增長。

就在中國疫情逐漸穩定下來時,病毒卻在世界各國迅速蔓延開來。尤其令人沒有料到的是,美國竟然成為全球受災最嚴重的國家,至2021年三月為止,已有三千萬人感染(是中國的333倍),佔全國人口9%(是中國的1400倍),病故人口也超過五十萬(是中國的118倍)。受疫情拖累,美國國內成長下滑了3.1%

疫情在中國爆發之初,西方媒體曾直言中國疫情失控,是制度使然,亦即是因其未實施民主政治的必然後果。然而事後的發展,卻讓這種指控逆轉,西方的防疫更像是敗在制度的落伍,或說制度沒有問題,但由於整個社會已老態龍鍾,不能隨心所欲控制。

中兩個這一年來亦都遭遇到天災或其他事件。美國有2020年加州野火、2021年二月德州寒害。中國則有長江流域的洪水和西昌的森林大火,以及與印度在邊界發生軍事衝突。這些災害對雙方各自造成不小生命財產損失,但中國政府及社會對災的害的肆應顯然較美國為成熟,不但能很快穩住陣腳,甚至藉著危機控管,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例如在與印度的衝突中,藉機練兵,提升實力,並將部隊部署到更有利的位置。而美國在面對天災時,整個體制顯得疲態百出,令人絕望,尤其是2021年的寒害,既缺乏事前預警,之後又發生大規模斷電,凸顯了電力公司並沒有把公共服務列為優先考量

比較這些,並不是要宣揚中國的優異,而是要呈現美國在組織、動員及效率上,已經不復當年的朝氣蓬勃。事實上如果各位和美國的一些商業、科技精英有所接觸的話,便知如今的美國人,與半世紀前的美國人,差異相當大。從前的美國專家,不僅知識及技術遠遠領先,而且態度謙和,非常敬業,再反美的人都不得不服氣。如今的美國專家,常予人「不過爾爾」的感覺,但態度踞傲,亦不夠嚴謹,很難讓人真心尊敬。

而最近幾年,探討美國制度腐敗的文章也突然增多。以前很少人認為美國政府有領腐問題,司法有不公的問題,最近都被人提了出來。去年黑人佛洛伊德遭警方壓制至死的問題,顯示美國警方濫權的嚴重性,同時還挑起了種族之間敏感的神經。有色人種長期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及社會上的歧視,但不少白人卻認為白人對黑人早已讓利過度,認為黑人自己的習性才是問題的根源。這種對種族議題完全紛歧的見解,已經逐漸升高成為政治認同的危機。去年圍繞總統選舉引起的政爭非常劇烈,其中以川普為首白人精英的憤怒感,便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因素。

選舉雖以川普的下台而告一段落,但社會的對立並沒有消解。川普支持甚至曾衝入國會大廈引起流血衝突

美國社會的裂痕並不止發生在如何看待白人與黑人(或其他少數族裔)問題的紛歧上,更有國內的經濟矛盾——金融資本、科技新貴傳統產業工人之間;以及意識型態的衝突——新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還會繼續惡化下去。

辛丑會談

31819兩日,美中兩國高層在阿拉斯加的安哥拉治舉行會談,雙方在會前會言辭激烈交鋒。美國先開場,香港、新疆、台灣議題以及網路攻擊責難中國,與此同時,美國在會談之前先後和日澳印舉行了一場針對中國的印太聯盟會議,又以人權議題宣布對若干新疆官員進行制裁,被中方認為是會談前不友善的舉動。

隨後中方針鋒相對,對美方進行了長篇的指責,楊潔篪在補充發言時說道:「你們沒有資格在中國的面前說,你們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國談話」。楊還會對方代表說:「中國人不吃這一套!

這場交鋒雙方都認為對方違反外交禮儀,勝負得失則各有不同解讀,其中一個插曲是雙方口譯也被拿出來作文章。中方負責英譯的女子名叫張京,條理分明,顏值亦高,尤其將楊潔篪長達16分鐘的發言完整譯出甚受中國民眾讚賞。美方負責中譯的亦是一名華人女子,染著紫色頭髮,據說她名Lam Chung-Pollpeter(鍾嵐);她的翻譯被指出有多項錯誤,且「挾帶私貨」之嫌,即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發言加油添醋,使原本較中性的言詞更具有攻擊性。

這裡有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就是美國對華的外交,似乎頗依賴華人後裔,或歸化美籍的華人。

本來美國公民中有為數眾多的亞洲移民後裔,因此華人擔任美國外交事務人員並不為奇,而參考華人的見解,向華人諮詢或委請其利用私人關係,促進兩國交流亦屬正常但最近兩年值得觀察的現象,就是美國對華政策似乎被一部份華人,而且是對中國有敵意的華人所把持了,從前國務卿的顧問余茂春,現任的貿易代表戴琪(凱薩林戴),以及這位鍾嵐,似乎都是這樣的

據說,美國智庫裡傳統的中國通已經被二代華人所淘汰。這些人不管出於自身情節,或為迎合美國政界氣氛,對中國往往不友善,拜登在任命戴琪為貿易部長時,媒體就著眼於她效忠美國,對中國態度強硬。這是一種很變態的心理——怕人不曉得自己充滿惡意。

從一個例子也可看出,早年在美中關係穩定時,雖早有藏獨、台獨及中國異議份子,以及國府的宣傳,都是屬於反共(中)力量的一環,他們的聲音雖會被美國運用來對中國施壓,對美國政策產生牽制,但基本上屬於反對力量。如今,異軍突起的則有東土耳其斯坦運動(維吾爾團體)、法輪功甚至所謂貪官集團(指因涉及貪腐而藏匿美加等地的中國黨政官員或商人),這些原本非常邊緣的,可信度非常令人質疑的團體,如今都成為美國認識中國的主要依據,且和台獨、藏獨、港獨、海外民運、國內公知(指中國內地對共產制度不滿的知識或商業精英)合流。

很難說到底是他們呼攏了美國人,還是美國人基於政治需要而利用、拉抬了他們,總之這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力量,主導了美國的的國際視野。

媒體和知識圈

去年一則不太受到重視的消息,紐約時報的記者喬德瑞(Shehroze Chaudhry,一段獲獎的有關伊斯蘭國(ISIS)恐怖份子殺人的深入報導,被發現為捏造。紐約時報為此道歉,並退還獎項。

我們常認為中國會掩蓋新聞、封鎖消息,但西方媒體似乎更勝一籌,近幾年來,從委內瑞拉、敘利亞白頭盔、香港到近日的新疆棉花,憑空杜撰的假新聞的事件早已司空見慣。西方媒體總是扮演著某種政治利益的傳播者,不惜斷章取義、移花接木,甚至公然造假,就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也自認是假新聞的受害者。

如果一次、兩次,發生在遙遠的中東的事件,媒體可能被其線民(又稱公民記者)或CIA所騙,那也就罷了。這類事件一旦涉及中國,其所涉及的重標準,便顯然不止是認知偏差,還是態度問題了。

這類題材,這類報導所要呈現的世界觀,因為符合讀者預期,很容易被讀者所採信,自然也很容易受媒體高層所歡迎。什麼叫符合讀者預期呢?就以棉花來說,棉花在帝國主義擴張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國之所以殖民印度,美國之所以引進黑奴,主要都是為了種植棉花,再以棉製品傾銷世界。因此西方人直覺式的便會認為棉花背後藏著罪惡,就好比他們一聽到後母就會想到是反派,一聽到美女就直覺是長髮一樣,都是制約反應。所以要操作起來也份外容易,等到他們回過神來發現新疆棉花大多數是機器生產時,表決也表決了,制裁也制裁了,不僅臉拉不下來,投命狀都納下了,要回頭真的也不容易。

總之,這些報導不僅是偏頗而已,基本上已進入謊言層次。例如在香港反修例運動期間多次用了「屠城」這類字眼描述香港警方的行動在長江汛期一再散佈三峽大壩即將潰堤的消息;疫情爆發後,不斷宣稱中國隱瞞疫情,沒有公布真正的死亡及染病人數武漢復工前,又宣稱拍到中國偷偷焚屍的二氧化硫衛星影像所以他們當然只憑一些「流亡者」證據非常薄弱的指控,就相信中國在新疆進行了對維吾爾族人進行了「種族滅絕」。而且他們知道,讀者需要這些,美國政府也需要這些;因為需要,所以會相信。

國際宣傳屬於軟實力的一環,在這個戰場上,美國還是保持著壓倒性的優勢。我們可以看到近日緬甸政變,反軍政府的人便出來指控中國支持緬甸軍政府,使示威演變成攻擊華商及華人。被攻擊的緬甸華人則要出來呼籲,說他們是緬甸人,不是中國人,甚至還有一位子子女在鎮壓中喪生者的母親說:「我是中國人,但我恨中國!我是真正的中國人,但我一點都不愛中國政府!」另一方面,亦有傳言緬甸軍方派出秘使向美國「釋出善意,表示翁山蘇姬太親中了,所以要把他換掉,甚至有人懷疑,推翻翁山蘇姬政府,其實符合美國利益,因為翁山蘇姬參加一帶一路。政變真相暫且不論,但看得出緬甸政爭的兩方若要對外求援,通關密語一定要是「我反中。而中國這個冤大頭是當定了──中國的中立,不會得到勝方的感激,卻會引來失敗方的怨恨。

改革是辛苦的,也是最難的

不過美國或西方的優勢究竟能維持多久,確實也令人擔憂。我先前幾篇文章其實都在探討西方知識或媒體圈的困境,他們見解草率、自滿,且對世界的理解已經偏離事實很遠了,但仍好為人師,喜歡指點江山。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沒有想到的是,後世師者還有替別人打分數的功能。這種評鑑他人的角色,便是一種地位、一種權威。

道德上的衰頹,以及智識的退化,是比經濟或軍力衰弱,更嚴重的危機。後者只要肯整軍經武,十年五年便能振衰起弊,再振雄風。但良心和大腦的陷落,恐怕要經歷漫長的黑暗時期,甚至幾代之後,才能重新啟蒙,重見曙光。但別忘了,武林千百年,煙消雲散才是主流,大多數的國家、文明,散了也就散了。

拜登治下的美國,還是缺乏勵精圖治的決心,在經濟上還是用著Q1的作法,舉債發鈔。確實,他們的選項也不多,眼前的路真的困難,要改革,要有很狠的決心。而如今,最容易維持戰鬥情緒的,展現勵精圖治假象的,只剩下對中國強硬一途了。

良心在現代社會似乎沒有太大地位,但一個社會如果要承傳給下一代,必須靠價值和信念維繫,否則只言利益,那麼有奶變是娘,誰在乎你祖先來自何方?而知識更是掌握世界的工具,愚昧的人在戰場上不會贏,在賭桌上也不會贏。

先前曾提及,美中霸權的易主可能還要二、三十年的工夫。現在看起來,說不定會提前完成。關鍵不在中國表現出色,而是美國應變失措,不能知已,更不能知彼。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tul&aid=15847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