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4 15:41:26瀏覽484|回應0|推薦12 | |
文人論了歷史、談政治,說日本、聊台灣……一直覺得散文是種很挑書寫(或閱讀)者的文體,因為合盤就合盤,不合則一字也難以吞下。本書的作者年代離我略遠,他講到自己母親喜愛的日本明星,甚至是論及的數位知名日本作家,嗯,對於身為研究日文的我或許不陌生,卻也並非貼近,可能相較之下我更想要了解村上春樹與吉本芭娜娜吧?總之,略囫圇吞棗地看過。 古代駢文反不受後世推崇,至少由我看來是這樣的,而散文寫得用字華麗,好像也不是很符合現在的趨勢走向,儘管不造成閱讀上的困擾,卻覺得似乎無須 如此雕琢文字,才是大作家或成熟作家該有的程度。憶起李後主的詞,其備受今人談論,即是因為行文走字之淺白,無傷字裡行間悲痛的情懷,甚至該說,超脫了華美,才顯露真正的情味深切,太多裝飾反而顯得矯飾、失真了。 書裡提到很多人不看文學,但散文真的是種不易入門的文體,是吧?怎麼說呢?台灣政治或是日本文學,不懂的人看了無趣,略懂的人也不太會再找相關書籍補足,而了解的人,早就懂了,也只是聽聽你這一人之見而已,更何況文人論政,或許真的搞政治的人不屑;散文,有時還真的很「自己」,屬於作家自己的喃喃自語,外人能懂多少想懂多少,這我就不知道了。 過去是滿佈死亡的,其實未來又何嘗不是?過去的借鏡今人或未來子孫,究竟能獲得多少教訓?我們一再、一再地提醒、叮嚀,這投資報酬率或許低到令人不禁嘆氣。 圖片出自這裡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