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理叢書《孤獨》
2009/06/22 11:31:46瀏覽1319|回應0|推薦4

我覺得孤獨是重要的,因為可以讓我們找到自我。在中華文化的薰陶下,我們大多數的人是與家人親友緊密結合的共同體,這一方面有利於生活(可以彼此照應)另一方面我們重視他們眼中的「自己」;社會約束的影響極大,但也非常排除異己,個人特色容易消失……無怪乎,作者認為只有孤獨可以讓作家有更多創意,也許是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受外界過度侵蝕,對錯好壞也才不會那麼絕對;同時擁有更多自由。

印象深刻的一部動畫:小女孩想安靜地閱讀,卻總是有過多的噪音干擾她,像是弟弟一直對她說話,車子的噪音、狗吠聲、電視機的聲音……諸如此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最後小女孩逃到了一座高山山頂,那兒白雪皚皚,重點是萬籟俱寂,搬到這裡,小女孩肯定心滿意足了吧?不,她拿出一台巨大的音響,開始播放讓人心跳加速的搖滾樂。人,好像絲毫不能忍受孤獨,不能忍受與外界沒有聯繫。想起小時候,家人早已就寢自己卻還要趕功課的夜晚,時常會扭開電視機,將音量調到最低,這樣的舉動不是為了觀看電視,而是黑夜讓我焦慮,好像有什麼東西會從這片寂靜中衝出!我需要有人陪伴,即使只是西西蘇蘇聽不清楚的電視聲。

孤獨的能力雖重要,但排斥與人交往也許就不是什麼好現象,畢竟一個幼年受到母親細心而適度的呵護,且沒有先天疾病困擾的小孩,在日後理當不會拒絕與人來往,而作者舉的幾個例子,都有個不健全的童年生活,所以他們擁抱孤獨,即便成就非凡,但也證明了成就與心理健康與否無關。

我覺得人要有孤獨的能力,也要有與人親密的能力,兩者不能偏廢。

每年到了書展,我便開始自虐,虐待自己塞在小小的世貿二館(漫畫區)忍受氧氣的不足,只為了掏錢給書商。往往過不了多久,就感到自己已達極限,必須盡快逃離現場;關在家裡苦讀,家人又都外出時,我會動筆寫信給朋友,或是找人聊天。也許人類有調節這一方面需求的本能,是故當自己不再調節而偏向其中一方時,必定是哪裡發生問題;孤獨,自然也是判斷心理異常與否的指標之一。

圖片出自八方文化部落格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zora321itly&aid=306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