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1/23 14:05:16瀏覽1908|回應2|推薦4 | |
◎王昱婷/台南市/立法委員 近些日子以來,政壇各界自呂副總統倡議伊始,無論藍綠、不分南北,「首都南遷」以平衡南北差距,引發了此起彼落的熱烈討論。仔細探究遷都主張背後的歷史脈絡,除了肇因於政府一向重北輕南,造成台灣城鄉發展嚴重極化外,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台灣國土規畫的偏頗失當及相關法令政策(例:國土計畫法)的付之闕如;在全球經濟衝擊下,致使台灣城鄉發展浮現「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隱憂。因此,若無法正視台灣在追求全球經濟市場與城際競爭的過程中,台灣的城鄉環境勢必將再遭遇嚴厲的空間挑戰等根本原因,悠關南北差距能否平衡的遷都議題,只會淪為無聊的政治秀及口水戰。 眾所皆知,凡事「從台北看台灣」的政策思維,是國民黨執政時期最為各界所詬病的;也正是因為這種重北輕南的不均衡發展策略,形塑了現今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結構,而讓南北均衡發展,就成為當今民進黨政府的重要主張之一。隨著高鐵一日生活圈啟動,「首都南遷」此議題背後,凸顯南部人對「台北觀點」的有話要說,毋寧才是關鍵。 細究所謂的「從台北看台灣」,一言蔽之,即是「台北觀點」。菁英階層自以為台北位居全國首善之區,因而挾其優越感看待台灣各地的民情、政經及文化。然而,這終究不是台灣發展的全貌,既忽略長期區域發展失衡的問題,也暴露菁英階層解讀台灣的偏差。事實上,各項資源過度集中台北,導致以台北為軸心產生的磁吸效應,助長南北城鄉差距,南部民眾頗有淪為「次等國民」的無奈與不平,已是不爭的事實。舉例而言,南部人始終不懂,為何造成南台灣的高汙染產業,卻都在台北繳稅?因此,當南部各界倡議首都南遷時,其引起的熱烈回響,自可想見。 依世界各國決定首都位置來看,首都放在哪裡並沒有必然性,因此遷都不是不可能,只是遷都成本極大,我們需在遷都成本與利益上考量。首先,遷都必須考量成本很高,但能帶來多少效益,應審慎評估;其次,定都的城市應要有什麼條件,也應全面性評估;再者,遷都須考量國家整體國土規劃。但最重要還是主政者的腦袋有沒有改變,倘若「遷都」或是「分都」成功,主政者卻不挹注資源,那麼一切也枉然,因此主政者的資源分配與整合能力十分重要。因為,台灣現階段所追求的不單是經濟成長,更重要的是兼顧永續發展,也就是人民幸福整體提升,所得增加、生活品質等,這都是必須考慮進去的重點。 很多國家都有遷都的經驗,鄰國南韓自2003年起,就以「紓緩漢城首都圈過度稠密,進而促進全國土均衡發展」為號召,啟動「南韓新行政首都播遷計劃」;2004年更由其「新行政首都建設推進委員會」宣佈南韓中部地區-忠清道的四處地區作為新首都候選地,邁出了行政首都南遷的第一步。 另外,南韓「新行政首都建設推進委員會」為能推進新行政首都建設,特別由國會通過擬定具體日程為:二○○三年擬訂地點選定標準,對忠清圈現況進行調查;二○○三年十二月底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 反觀台灣,目前遷都在我國的法律與憲法上,都還沒明確規定與依據;因現行憲法中,並沒有國都或首都,只有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規定,而現在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在台北。過去政府選擇中央政府所在地只是接收日本政府的運作,且並未打算長期久留,只想要還都南京,因此為了便利而決定選擇在台北。但現今台灣主體性建立的情況下,選擇首都條件也有改變的可能性,台北身為一個首都,它的優缺點值得我們再次討論。 第一,從地理條件考量,當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中台灣時,即有專家學者基於台北盆地位於斷層帶上,有其先天的脆弱性,提出「遷都」或「分都」的呼籲。從南北區域發展均衡的角度考量,昔日國民黨的「重北輕南」政策,讓台北市享有太多「關愛」的眼神,所有的建設皆以台北市為優先,讓台中、台南、高雄等地徒負「直轄市」或「省轄市」之名,市政建設卻遠遠不如台北市。 第二,從經濟發展層面考量,台北市地狹人稠、都市計畫已經趨於飽和,不再適合做為國家首都。反觀台南市的文化資源與歷史性,都算是台灣重量級的遷都地點;以往台南是日治時期的總督府,也就是說,台灣歷史過程,這塊平原從未缺席,這個孕育台灣史觀的地理位置,兼容並蓄,氣度與格局齊備。 台灣的首都該遷往何處呢?為什麼我們主張府城台南,理所當然地應該成為「首都南遷」的候選之一?根據歷史學者 另外,一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不一定要位在同一個城市。以美國為例,其政治中心在華盛頓,但經濟中心卻是在紐約。多年來,台北做為全台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獨享了優渥的預算與建設,同時也累積了台北的人口與交通壓力,造成嚴重的南北發展失衡現象。台北可以繼續做為全台灣的經濟中心,但不一定非做為政治中心不可;如果首都遷離台北,不但可以大大舒緩台北的人口與交通壓力,讓政治紛爭與經濟活動互不干擾,更可使國家資源做合理的分配,有助於台灣的南北平衡發展! 由上可知,台南市位於嘉南平原的平地腹地最廣,府城亦是台灣歷史源點,不論從文化、歷史及地理位置條件,其他縣市都無可比,是首都南遷最佳首選城市,觀諸國際潮流,遷都作法已成為改造國力一種途徑策略,首都在台北的迷思應該被打破。 基於南部的發展,我站在市籍立委的立場,我贊同首都南遷。但是遷都台南計畫執行不易、目標遙遠,不如發展「南北雙核心」或「台灣多核心」來得實際;因為讓南北均衡發展、人口不至於過度集中的雙核心與多核心建設願景,是可以努力達成的目標。由於府城是台灣的發源地,有最多的古蹟,又是嘉南平原的中心地,以及王建民、郭泓志等體育好手的故鄉,在「遷都台南」願景實現前,我主張「分都先行」,希望能在首都未能南遷之前,將農委會、文建會、體委會等中央部會先遷移到台南,以逐漸平衡南北發展的差距。同時遷都一事要以國土規畫的角度來思考區域平衡發展、看待城市角色分工。 但首都南遷非兒戲,絕非紙上談兵而可一蹴可及!遷都準備工作有行動上與心理上兩層面。在心理部分,市議員們可多向選民宣導,讓選民瞭解台南市現在正爭取遷都台南,而市政府部分,則可由都發局進行宣傳。此外,遷都不只是資源爭取而已;重點在於大家的行為要調整、態度要改變。我認為,台南市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府城三化」-「精緻化台南」、「數位化台南」以及「全球化台南」,這將更有助於與遷都台南相結合。尤其是台南市政府應給台灣人民一個觀念,那就是中央政府在哪裡、台灣就在哪裡,所以整個台灣都可以是首都所在地;但最後考慮結果,最適合的都市就是台南! 因此,台南市應趕快做準備,目前可做的包括,一、加強城市與市民的國際觀;二、加大腹地,與台南縣強化縣市合作;三、說服其他城市的不平之鳴,讓其他城市也認同台南市可成為一個首都。 如果台南市成為首都南遷的候選之地,我認為現在的安南區將是最適合的腹地,台南市一百七十五平方公里還有九十平方公里以上的空地,三分之二集中在安南區,且國有地超過 總之,「首都南遷」夢想若能成真,將有助整個台灣在廿一世紀成為一個學習型社會,也有助台灣發展新思維、實踐新路線、重整新秩序、創造新價值、迎接新經濟。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