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25 16:09:00瀏覽1831|回應2|推薦5 | |
◎王鳳生╱中華亞太經濟與管理學會理事長 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前三季國內的低收入戶戶數高達八萬六千七百零二戶,比去年同期的八萬三千一百三十五戶,提高了四個百分點;而低收入戶人數則為二十一萬六千九百七十五人,比去年同期的二十萬六千四百三十一人,增加了三個百分點。內政部的統計更顯示,過去六年來,國內低收入戶戶數以平均百分之六點五三,也就是每年多出四千八百七十七戶的速度持續增加;人數方面則是每年上升百分之七點五九,也就是每年約有一萬三千八百二十二人,淪為低收戶的一員。從趨勢看,台灣低收入戶數與人數均是逐年攀升。 1990年時,國內所得最高20%與所得最低20%的家庭之差距為4.17倍,吉尼係數為0.277;2000年時國內所得差距擴大為5.55倍,吉尼係數為0.326;依據最近的官方統計數字,2004年國內所得差距倍數為6.03倍,吉尼係數為0.338。顯見,國內所得分配不均已出現逐年惡化之趨勢。我們再從社會面看家庭結構之「質」與「量」的變化:在「質」變方面,由於家庭組織型態趨向小家庭制,年輕人口自家庭中移出,老人家庭乃逐年增加,復以人口老化速度提升,致年老與年輕家庭兩極化現象益趨明顯;在「量」變方面,家庭間戶內人口數差異擴大,低所得家庭平均戶內人數從1980年3.6人降至2004年2.0人,高所得家庭則從5.8人降至4.4人,降幅較低所得家庭為大,使得高低所得家庭平均戶內人數差距倍數,由1980年1.60倍擴大為2004年2.26倍。社會面因素與家庭所得差距擴大兩者間有其密切相關性,不容我們忽視。 台灣除了窮人越來越多外,連上班族的「貧窮指數」都越來越高,他們擔心淪為「下層階級」。根據一份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七成五的上班族認為自己的經濟狀況屬於「貧窮」,以前佔多數的「小康」只剩下3.21%,更有兩成五的上班族之貧窮痛苦指數高達「10」的最高級。「貧窮感」讓高達七成五的上班族感到「痛苦」。 貧窮似乎已經是台灣當下社會的「普遍」感覺,採較嚴謹的概念,「貧窮」可分為三種:「主觀貧窮」、「絕對貧窮」、「相對貧窮」。「主觀貧窮」是透過對家戶或個人的調查,由受訪者來認定「生活必需」之所得與消費水準;「絕對貧窮」通常按所選擇屬於基本需求的財貨,並計算這些財貨的市場價格,作為最低生活標準。按此種最低生活標準定義的貧窮,通常為考慮社會整體所得的分配,需按每年物價的水準更動;而「相對貧窮」則以一般人們生活水準為參照點,取某個比例作為可忍受的最低生活標準,其計算方式是從當下社會整體來考量,較適於地區間之比較。 三種貧窮概念都各具有優缺點,「絕對貧窮」雖然明確,卻無法充分反映地區差異與消費型態的變化。「相對貧窮」較能突顯社會不平等的現象,但對於財富分配不明顯(如社會普遍貧窮)的地區,則失去其意義。至於「主觀貧窮」,雖直接反映當事者之經濟判斷,卻會受到環境變遷、家庭特徵、個人所得或偏好等之影響。有鑑於此,學術界測量貧窮或政府建立「貧窮線」(povertyline)都是採用「相對貧窮」或「絕對貧窮」的概念。 台灣官方的「貧窮線」即在界定最低生活費用水準,並根據該水準定義低收入戶的資格。民國86年是一個分界點,在此之前的算法較分歧,依省市不同分成三種算法, 台灣的中產階級雖努力工作,但由於薪水和福利卻沒有相對增加,似乎已有越來越多淪落貧窮線,讓人不禁擔心台灣是否已出現「中產階級消失」的現象。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今年一月出版的作品《Lower-Middle的衝擊》,是以國家財政與經濟結構的角度指出日本社會開始分流,中產階級逐漸消失,且多往社會底層流動,造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M形社會。國內財經學界雖不願意承認台灣已出現M型社會,但也憂慮它是一種極可能發生的趨勢。 日前,有一則執政黨高官與立委們在「招待所」中「酒池肉林」的新聞與圖片,讓社會驚訝台灣的「政商關係」似已愈趨「下流」,出現日本社會觀察家三浦展在《下流社會-新階層集團的出現》一書中,所論述的日本M型社會;如此不堪聞問的「政商關係」,若讓台灣的年輕世代對未來感到悲觀,因此喪失積極「向上」與「向善」的努力企圖心,恐會導致整個社會階層向下流動。 不錯,「反商情結」是會讓資本家不安,出現「用腳投票」到海外投資不利於國內經濟發展的結果;但,惡化的「政商勾結」除會造成經濟與社會資源之錯誤配置外,更可能出現的是資源是由政府領導與企業領導在招待所中決定由「上層分享」,而社會的貧窮與弱勢階層所期待的資源與福利的「向下灌注(triggering-down)」卻告落空。 中產階級的消失、貧窮階級的增加,社會的財富集中於金字塔端百分之十的超級富豪外,其餘的九成民眾,卻出現家庭所得增加趨緩的跡象,的確令人憂心。然而,一旦出現資訊資源分配不均之「資訊鴻溝」,社會菁英擁有不對稱的資訊優勢,弱勢與貧窮的社會階層卻出現資訊的貧窮,淪落資訊貧窮線;此一來,即有可能使民粹政治更易操弄,社會更加不安,台灣墜入向下沉淪的「下流」社會,這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也是我們最擔憂的發展趨勢。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