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2/14 14:31:16瀏覽531|回應1|推薦3 | |
◎本文錄自2006-12-14╱中國時報╱程詩郁、焦鈞╱國民黨立委助理改革連線發起人 今年是國家紛亂的一年,我們的總統及第一家庭與許多弊案牽扯不清,導致國家發展停滯,人民對政府失望,甚至影響了台灣在國際間的形象。從紅衫軍運動的風起雲湧到北高選舉的結果,身為基層年輕政治工作者的我們,看到了民眾對國民黨頻頻搖頭,這些從支持、期許、批評最後選擇沉默或離去的聲音,特別是北高市長選後,從嚴格的標準來說,我們的黨並沒有贏,甚至可以說大輸了。 北高選舉原以為是對阿扁及執政黨的不信任投票,但從結果論來看,臺灣人民並沒有放棄對民進黨的期待。我們輸了高雄,贏了只有六十四%投票率的台北,大多人民在執政黨低迷的時候還是不願選擇國民黨,是因為我們的黨沒有讓人民看到未來的希望,也沒有感動人民的價值。 希望是什麼?價值是什麼?不是主席自身高高在上的清廉與獨特的操守、不是掛在嘴邊說的改革口號、不是一天到晚愛台灣本土化的無聊誓詞,而是整個黨的形象、作為、企圖心及進步動力。從許財利事件、黨產處理到主席特別費爭議,許多對國民黨質疑的批評,從迂腐的卸責,或是決策的緩慢,都讓我們堅持的改革腳步受到創傷。如果我們還停留在比誰「不爛」的階段,是絕對喚不回人民對我們的信心。 國民黨雖說是百年老店,但這塊招牌一直想要新生。強調走本土化路線,但其本土化的意義卻擺脫不了地方派系的陰影;標榜年輕化,但年輕政治人物卻都是家族派系下的接班人;堅持改革理想,卻只讓民眾看見到處把改革口號掛在口中的政治人物。該上戰場的、該有魄力的、該大刀闊斧的,都不見國民黨身影。人民不只期待一個清廉的馬英九,更期待的是一個自省的、改革的、進步的、本土的國民黨。 當民進黨如此沉淪,當台灣在中國崛起後的全球地位日漸危險,當一家五口因生活困頓去跳河的悲劇不斷發生,身為在台灣曾經執政五十年的政黨,也曾經創造出台灣經濟奇蹟的輝煌歷史,面對國家未來的混沌,既使不在執政的位子上,還是應有所作為,不該用等待,讓執政自己掉下來。 當大家不斷談及二○○八,試問我們現在擁有什麼條件執政,可讓人民放心託付?二十年前台灣的經濟奇蹟已過,那時沒有經濟崛起的中國,面對中國十三億市場的漩渦,我們除了三通的說法之外,有因應全球化趨勢的遠見嗎?對於社會政治經濟的全方位財團化,以及沿用「封建」作為理解權力結構的隱喻,我們提出過深刻的反省和批判嗎?當公共變成私有的問題日益嚴重,國家政策的公正性全面失守時,我們選擇了和人民站在一起嗎? 每次選舉我們大肆廣告的優先法案,在立法院推動了多少?選風不佳時,我們提出選罷法;集會權被政治介入時,我們提出集遊法;政商掛勾時,我們提出遊說法,這些立益甚佳、改變社會的進步法律,是我們真正義無反顧的理想嗎?如果很多美麗的政策包裝,只是為了要「回應」人民對改革期盼,我們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執政黨有何差異?如果有一天我們執政了,這樣的運作與思維,只會讓我們跟民進黨一樣破綻百出,最後被人民遺棄。 成功的秘訣在於:當機會來臨時,你已準備妥當。如果我們知道反省,懂得行動,現在,該是帶頭向前走的時候。給台灣社會希望,讓台灣人民感動,成為有魄力的監督力量,才是我們應該急切回應的功課。國民黨的改革,應該放在台灣解嚴後民主化、本土化的大框架之下。我們應展望未來十年或二十年,提出政黨運作新邏輯和中央政府體制變革的討論,更應時時刻刻反省,拿回進步論述的發言權,別讓國民黨的老招牌,在歷史下成為發黃的灰燼。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