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5 14:06:14瀏覽669|回應1|推薦4 | |
拄著拐杖「出關」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在消失十三天後的第一件事,竟是抨擊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談經濟政策是管經濟部部長的事,破壞體制;他認為,總統掌管的是國防、外交、兩岸,與總統職權有關的經濟問題就是「直航」與「兩岸共同市場」。謝長廷並力邀馬英九辯論入聯公投問題,他認為這才是總統格局的選舉,立即遭到馬英九強力回擊,馬引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競選時名言:「笨蛋,問題是經濟」,不僅將了謝長廷一軍,更漂亮的擊中民心。 沉寂將近兩個星期,謝長廷一定為「復出」做了最妥善的準備。在此期間內,他的外界資訊也必然充沛,並非與外隔絕的,但顯然,他一出國,卻選擇了一個「不討好」的問題。坦白說,入聯或返聯這個議題能否如陳水扁規劃的延燒仍不得知,但此一議題的主控權勢必不在謝長廷手裡,而是在陳水扁那邊。儘管如此,謝長廷經長段思考之後,依然捨經濟問題,而就政治問題,不難看出因執政失利所帶給謝的痛處與困擾。 以謝長廷的從政智慧或選戰經驗來論,他絕對知道此時此刻關鍵問題在經濟。就在他閉關期間,亞銀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人家庭負債比率,居亞洲之冠;另一項消息是,亞太標準普爾評等展望,受評亞太二十二個國家,只有台灣與斐濟列為「負向」,以上這兩個訊息,謝長廷及其競選團隊不可能不知,不可能不察。 謝長廷在二○○五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的時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核心施政,就是力保經濟成長能達到四%的「保四」政策,以及國內油價不調漲。當時,行政院各部門及中央銀行為「保四」忙得雞飛狗跳,祭出各式各樣的激勵經濟成長措施;在面對國際油價大漲,台塑調漲油價之際,謝院長以避免油價上漲影響經濟成長及物價為由,強力要求經濟部阻止中油公司漲價,迫使台塑公司調回原價。姑不論「保四」與油價不漲政策是否正確,但當時謝院長關心民生問題確實值得肯定,也是迄今大家還記得住的「政績」。行政院院長是由總統任命,與總統的施政理念與目標理當一致,謝長廷擔任院長時,將民生問題擺在第一優先,但現在要選總統,卻又說經濟政策除兩岸問題外是經濟部部長的事,真乃「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更何況,這些問題並非始自今日,卻是積怨已久,民心思變的根由。以台灣人家庭負債比率而言,近六年快速上升,增加十五點八個百分點,這個壞指標是亞洲國家的最高,學者分析明白指出,過去台灣的經濟成長動力是「借來的」,同時未來的成長動力亦將受限。今日馬、謝兩位候選人,其一可能就是未來的執政者或在野黨領袖,都無法逃脫此一問題的嚴肅性,他們此時不予關心,將待何時? 還有,台灣的國家信用評等被調降,起自二○○二年,而二○○四年起國家評等展望又從「穩定」調為「負向」至今。今年又為何被評維持負向呢?主要有兩項原因,其一是入聯公投而激化兩岸政治緊張情勢,其二是台灣財政赤字未有明顯改善。人家已經告訴我們政治風險偏向,謝長廷真是渾然不知,還是那壺不開提那壺,如若確能辯出個你輸我贏,對台灣經濟又有何助益? 二○○○年民進黨執政以後,雖然口口聲聲要拚經濟,但因為意識形態作祟及選舉掛帥,經濟施政受到嚴重扭曲,愈拚愈讓台灣經濟向下沈淪。過去七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每年僅三%出頭,不但落居四小龍之末,而且是除日本外亞洲國家的最後一名。二○○○年到二○○六年台灣每人GDP從一四、五一九美元提高至一六、○三○美元,僅增加一、五一一美元;同期間,南韓每人GDP從一○、八八八美元提高至一八、三七五美元,增加七、四八七美元,從落後台灣三分之一到領先台灣一成五。不僅如此,台灣所得分配快速惡化,貧富不均問題愈來愈嚴重,以五分位家庭所得比較,最高與最低所得差距倍數,依不同計算基礎,差距達六倍到十二倍,最低二○%所得家庭平均年儲蓄不到二○○元,貧窮線以下人口高達二○○萬人以上;「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的悲哀現象,更反映出台灣經濟的失落與沈淪。 如若此時人人有工作,有飯吃,人民有錢,國家財政健全,全世界對我國家形象認同,那自然是討論入聯返聯的好時機。然而,情勢很清楚,所有不利於我的條件均一一浮現,當老百姓都餓肚子,會有什麼精神跟你談入聯?馬英九還說「一年四千多人活不下去而自殺」,這個數字應不是毫無根據,對要當未來總統的人而言,不應心存憐憫之心? 民進黨不斷激化兩岸政治衝突,但在經濟上卻愈來愈依賴大陸,台灣產品出口近四成輸往大陸,經濟成長的貢獻來源幾乎完全依賴對大陸出超,台商大陸投資佔對外投資總額七成以上,高達數十萬台灣人民長期在大陸工作,從而也紓解近年台灣嚴重的失業問題。這種政治與經濟背離的現象,對台灣經濟已構成愈來愈大的潛在威脅。而民進黨為求勝選,不斷以正名、制憲等政治議題激化統獨意識及藍綠對立,不但對台灣經濟造成持續傷害,而且讓台灣國際模範生的良好形象,變成國際社會眼中的麻煩製造者。謝長廷認為:「經濟是現象,問題從政治來」,印證二○○○年來台灣的改變,可說一點都沒錯。 人民沒錢,政府一樣沒有錢,這一點也不能忽視。根據監察院審計部決算的報告,政府未償債餘額已經到四兆多,各縣市地方政府有八個縣市債務逼近法定上限,更有十個縣市明年就面臨破產壓力。無論對人民或政府來說,問題再明白不過了,問題在經濟,而非遙不可及、不務實際的主權問題。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