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02 21:31:10瀏覽1422|回應4|推薦8 | |
國際著名古都巴黎今年七月十五日正式將自行車列為大眾通勤工具,規劃到了年底全市提供二萬輛公共自行車,供市民騎乘,並建立一千四百餘個停車場,這是將自行車大眾運輸化非常有智慧的措施,不但市內自行車受到總量管制,而且所有的自行車都有公用停車位置。 此項議題也催向台灣,油價飆漲配上全球氣溫變遷,自行車通勤成為重要議題,環保團體日前建議,大城市的主要道路應設「單車通勤道」,同時設立中央級的「單車道推動小組」,自行車通勤是都市改造的大建設,將層次提升到中央。 自行車結構單純輕便,台灣大約在民國六十年代之前,是經濟尚未開發時期的重要交通工具,家家也幾乎都有自行車,而馬路上除了大眾運輸的公車之外,也以自行車為主,馬路就是自行車道,沒有什麼不便,但是當汽機車取代自行車之後,自行車數量減少,馬路自然也就讓給了汽機車,如今要重新取回路權,看似單純其實並不簡單。 自行車以人力推進,可以健身也不排放廢氣,受到環保團體喜愛,現代人活動空間狹窄運動不足,最近教育部公布台灣小學生的身高不進反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運動量不夠,自行車重新喚起大家的記憶,健康又環保,進而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青睞。 自行車價格不高,以台灣目前經濟環境,幾乎人人都買得起,擁有一台自行車不是難事,倒是有了自行車要到哪裡去騎、涉及的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停放,反而是大問題。 環保團體提出單車通勤道的建議如果實現,將會有大量自行車上路,可能又回復到三、四十年前家家都有自行車的時代,以台北縣市為例,大台北區的人口超過五百萬,如果大台北如同哥本哈根或阿姆斯特丹,自行車成為大眾交通工具,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以自行車通勤,那麼每天就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人騎著一百五十萬輛自行車,在交通尖峰時間進入市區主要幹道中的自行車道,如果思考如此大的流量湧入市區,必定會出現許多目前想像不到的問題。 首先主管單位得要想想,面積不大的台北市區,有一百五十萬輛自行車在馬路上行進的景象,這些自行車單只左轉,就是個大問題,而且自行車道寬度也不是一公尺就能解決,可能連一個快連道的寬度也不夠;再來就是自行車的停放問題,現在都會區空間已逐漸被汽機車停滿,即使未來汽機車不再成長,短期內也不會消失,前文提到自行車價格不高,所以只要有自行車運行的空間,成長必然快速,都會區現行停滿機車的車位,塞滿自行車的景像,似乎可見。 如果不為自行車闢出專用道,必會面臨安全問題,日前有交通主管單位提出所謂「隱形車道」的概念,而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也表示,目前要劃設腳踏車專用道現有困難,未來將採以「人車共道」方式以及規劃捷運站周邊道路,提供單車族使用;回顧過去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時代,自行車車禍頻繁不容小覷,所謂量變會造成質變,當自行車大量上路,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自行車通勤看似小事情,卻是都市發展及建設的大問題,如要全國通行,必須先由中央制定自行車通勤政策,再加上各縣市配合才可能成事,油價愈來愈貴,國人愈來愈矮,此一健康環保政策,不宜再拖。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